《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刻。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楷书共28行,行54字,现藏西安碑林。【1】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
【2】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
【3】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裴休撰。
【4】谏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
【5】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灵骨之所归
【6】也。于戏!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
【7】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
【8】道也。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
【9】曰:当生贵子。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
【10】必当大弘法教。言讫而灭。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
【11】如钟。夫将欲荷如来之菩提,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与!始十
【12】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十七,正度为比丘,隶安国寺。具威仪于西
【13】明寺照律师,禀持犯于崇福寺升律师,传唯识大义于安国寺素法师,通
【14】涅槃大旨于福林寺崟法师。复梦梵僧以舍利满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
【15】藏大教尽贮汝腹矣。自是经律论无敌于天下。囊括川注,逢源委会,滔滔
【16】然莫能济其畔岸矣。夫将欲伐株杌于情田,雨甘露于法种者,固必有勇
【17】智宏辨与,无何谒文殊于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于太原,倾都毕会。
【18】德宗皇帝闻其名徵之,一见大悦,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
【19】岁时锡施,异于他等。复诏侍皇太子于东朝。顺宗皇帝深仰其
【20】风,亲之若昆弟,相与卧起,恩礼特隆。宪宗皇帝数幸其
【21】寺,待之若宾友。常承顾问。注纳偏厚。而和尚符彩超迈,词理响捷,迎
【22】合上旨,皆契真乘。虽造次应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繇是,
【23】天子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思议事。当是时
【24】朝廷方削平区夏,缚吴斡蜀,潴蔡荡郓,而天子端拱无事。
【25】诏和尚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开法场于秘殿。为人请福,亲奉香灯。
【26】既而刑不残,兵不黩,赤子无愁声,苍海无惊浪。盖参用真宗以毗得表政
【27】之明效也。夫将欲显大不思议之道,辅大有为之君,固必有冥符玄契与
【28】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以标表净众者凡十一年。讲涅槃唯识经论,
【29】处当仁传授宗主以开诱道俗者,凡一百六十座。运三密于瑜伽,契无生
【30】于悉地。日持诸部十馀万遍。指净土为息肩之地,严金经为报法之恩。前
【31】后供施数十百万,悉以崇饰殿宇,穷极雕绘。而方丈匡床静虑自得。贵臣
【32】盛族皆所依慕,豪侠工贾莫不瞻向。荐金玉以致诚,仰端严而礼足,日有
【33】千数,不可殚书。而和尚即众生以观佛,离四相以修善,心下如地,坦无丘
【34】陵,王公舆台,皆以诚接。议者以为成就常不轻行者,唯和尚而已。夫将欲
【35】驾横海之大航,拯迷途于彼岸者,固必有奇功妙道与,以开成元年六月
【36】一日,西向右胁而灭。当暑而尊容若生,竟夕而异香犹郁。其年七月六日
【37】迁于长乐之南原,遗命茶毗,得舍利三百馀粒。方炽而神光月皎,既烬而
【38】灵骨珠圆。赐谥曰大达塔曰,玄秘。俗寿六十七。僧腊四十八门弟子比丘比
【39】丘尼约千馀辈,或讲论玄言,或纪纲大寺。修禅秉律,分作人师五十。其徒
【40】皆为达者。于戏!和尚果出家之雄乎。不然何至德殊祥如此其盛也承
【41】袭弟子义均自政、正言等,克荷先业,虔守遗风。大惧徽猷有时堙没,而今
【42】閤门使刘公,法缘最深,道契弥固,亦以为请,愿播清尘。休尝游其藩,备其
【43】事,随喜赞叹,盖无愧辞,铭曰:贤劫千佛,第四能仁,哀我生灵,出经
【44】破尘,教纲高张,孰辩孰分。有大法师,如从亲闻,经律论藏,戒定慧学。深
【45】浅同源,先后相觉,异宗偏义,孰正孰驳。有大法师为作霜雹,趣真则滞,
【46】涉俗则流,象狂猿轻,钩槛莫收,柅制刀断,尚生疮疣。有大法师,绝念而
【47】游。巨唐启运,大雄垂教,千载冥符,三乘迭耀,宠重恩顾,显阐讃导,
【48】有大法师,逢时感召,空门正辟,法宇方开,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
【49】无心去来,徒令后学,瞻仰徘徊。会昌元年十二月廿八日建
【50】刻玉册官邵建和并弟建初镌。
《玄秘塔碑》释 文▼
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裴休撰。谏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
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灵骨之所归也。于戏!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
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法教。言讫而灭。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夫将欲荷如来之菩提,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与!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十七,正度为比丘,隶安国寺。具威仪于西明寺照律师,禀持犯于崇福寺升律师,传唯识大义于安国寺素法师,通涅槃大旨于福林寺崟法师。复梦梵僧以舍利满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自是经律论无敌于天下。囊括川注,逢源委会,滔滔然莫能济其畔岸矣。夫将欲伐株杌于情田,雨甘露于法种者,固必有勇智宏辨与,无何谒文殊于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于太原,倾都毕会。德宗皇帝闻其名徵之,一见大悦,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岁时锡施,异于他等。复诏侍皇太子于东朝。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卧起,恩礼特隆。宪宗皇帝数幸其寺,待之若宾友。常承顾问。注纳偏厚。而和尚符彩超迈,词理响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虽造次应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繇是,天子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思议事。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缚吴斡蜀,潴蔡荡郓,而天子端拱无事。诏和尚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开法场于秘殿。为人请福,亲奉香灯。既而刑不残,兵不黩,赤子无愁声,苍海无惊浪。盖参用真宗以毗得表政之明效也。夫将欲显大不思议之道,辅大有为之君,固必有冥符玄契与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以标表净众者凡十一年。讲涅槃唯识经论,处当仁传授宗主以开诱道俗者,凡一百六十座。运三密于瑜伽,契无生于悉地。日持诸部十馀万遍。指净土为息肩之地,严金经为报法之恩。前后供施数十百万,悉以崇饰殿宇,穷极雕绘。而方丈匡床静虑自得。贵臣盛族皆所依慕,豪侠工贾莫不瞻向。荐金玉以致诚,仰端严而礼足,日有千数,不可殚书。而和尚即众生以观佛,离四相以修善,心下如地,坦无丘陵,王公舆台,皆以诚接。议者以为成就常不轻行者,唯和尚而已。夫将欲驾横海之大航,拯迷途于彼岸者,固必有奇功妙道与,以开成元年六月一日,西向右胁而灭。当暑而尊容若生,竟夕而异香犹郁。其年七月六日迁于长乐之南原,遗命茶毗,得舍利三百馀粒。方炽而神光月皎,既烬而灵骨珠圆。赐谥曰大达塔曰,玄秘。俗寿六十七。僧腊四十八门弟子比丘比丘尼约千馀辈,或讲论玄言,或纪纲大寺。修禅秉律,分作人师五十。其徒皆为达者。于戏!和尚果出家之雄乎。不然何至德殊祥如此其盛也承袭弟子义均自政、正言等,克荷先业,虔守遗风。大惧徽猷有时堙没,而今閤门使刘公,法缘最深,道契弥固,亦以为请,愿播清尘。休尝游其藩,备其事,随喜赞叹,盖无愧辞,铭曰:
贤劫千佛,第四能仁,哀我生灵,出经破尘,教纲高张,孰辩孰分。有大法师,如从亲闻,经律论藏,戒定慧学。深浅同源,先后相觉,异宗偏义,孰正孰驳。有大法师为作霜雹,趣真则滞,涉俗则流,象狂猿轻,钩槛莫收,柅制刀断,尚生疮疣。有大法师,绝念而游。巨唐启运,大雄垂教,千载冥符,三乘迭耀,宠重恩顾,显阐讃导,有大法师,逢时感召,空门正辟,法宇方开,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徒令后学,瞻仰徘徊。会昌元年十二月廿八日建刻玉册官邵建和并弟建初镌。
《玄秘塔碑》版本二 迷你字帖 柳公权 / 楷书 / 精印本▼【1】《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
【2】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
【3】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
【4】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裴休撰。正议大夫、守
【5】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
【6】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灵骨之
【7】所归也。於戏 !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
【8】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舍此无以为
【9】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
【10】世为秦人,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即出囊中舍利
【11】使吞之。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法教。言
【12】讫而灭。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夫
【13】将欲荷如来之菩提,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
【14】与!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十七,正度为比丘,隶安
【15】国寺。具威仪於西明寺照律师,禀持犯於崇福寺升律师,传唯
【16】识大义於安国寺素法师,通涅槃大旨於福林寺崟法师。复梦
【17】梵僧以舍利满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自
【18】是经律论无敌於天下。囊括川注,逢源委会,滔滔然莫能济其
【19】畔岸矣。夫将欲伐株杌於情田,雨甘露於法种者,固必有勇智
【20】宏辨与,无何谒文殊於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於太原,倾都毕
【21】会。德宗皇帝闻其名徵之,一见大悦,常出入禁中与儒道
【22】议论,赐紫方袍。岁时锡施,异於他等。复诏侍皇太子於东朝。
【23】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卧起,恩礼特隆。
《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裴休撰。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灵骨之所归也。於戏 !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即出囊中舍利吞之。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法教。言讫而灭。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夫将欲荷如来之菩提,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与!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十七,正度为比丘,隶安国寺。具威仪於西明寺照律师,禀持犯於崇福寺升律师,传唯识大义於安国寺素法师,通涅槃大旨於福林寺崟法师。复梦梵僧以舍利满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自是经律论无敌於天下。囊括川注,逢源委会,滔滔然莫能济其畔岸矣。夫将欲伐株杌於情田,雨甘露於法种者,固必有勇智宏辨与,无何谒文殊於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於太原,倾都毕会。德宗皇帝闻其名徵之,一见大悦,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岁时锡施,异於他等。复诏侍皇太子於东朝。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卧起,恩礼特隆。(此版本为精印本,至此结束)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刻。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楷书共28行,行54字。藏西安碑林。 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六月,大达法师—端甫圆寂,享年68岁,葬于长安长乐原之南。他是继玄奘法师后,唐代又一位有名的高僧,唐宪宗时,因为端甫在佛学界的造诣和声名,宪宗诏端甫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开法场于秘殿,端甫继玄奘后又一次在长安震动朝野。端甫在朝中掌内殿法仪,标表净众长达十年,尤以主讲《湿般》、《唯识》等著称于世。文宗赐谥号“大达”法师。而为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以告示后人,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十二月于长安刻此颂功德碑。此碑为柳公权64岁时所书,碑文由唐朝宰相裴休撰,柳公权书丹。 《玄秘塔碑》该碑刻立距大达法师去世和迁葬又过了五年。此碑显然不同于一般僧人灵动塔下的塔铭,仅去观察其形制并能发现这一点,《玄秘塔碑》应该是另行刻立的一座纪念碑,而此碑也不是立于葬地,而是立于安国寺中。在立碑之后的11年,即大中六年(852)又刻了《敕内庄宅使牒》和《比丘正言疏》,这里记载的内容是安国寺比丘正言承买万年县浐川乡陈村田庄舍宅的官方文书,及正言本人所作的说明。这种关乎寺院财产的证明文件,自然是要刻在寺庙中的,正言选择《玄秘塔碑》的碑阴处刊刻它,恰好说明此碑当时是立于寺中的。根据后人推测,《玄秘塔碑》应该是在北宋初年被京兆中好古之士大夫迁入府城孔庙的。经过唐宋五代的战火,当时的安国寺已经不复存在了。虽然寺庙不在了,但是幸好《玄秘塔碑》依然存在,至今仍保存于西安碑林。除宋代年间断裂以致每个行各损一至二字之外,碑身基本完好。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64岁时所书,书体端正瘦长,笔力挺拔矫健,行间气脉流贯,顾盼神飞,全碑无一懈笔。有以方取势,引筋入骨之赞。或以为筋骨特露,虽遒媚劲健,然晋法至此大变矣。 明王世贞《池北偶谈》:“玄秘塔铭,柳书中之最露筋骨者,遒媚劲健,固自不乏,要之晋法亦大变耳”,另云:“柳法遒媚劲健,与颜司徒媲美。书家谓惊鸿避弋,饥鹰下韝,不足喻其驾意。” 刘熙载《艺概》谓:“柳书《玄秘塔》出自颜真卿《郭家庙》”,由此可看出他学颜出欧,别构新意。颜、柳结体用笔差别显然,颜书平和,柳书险劲,然都不失端庄沉着之态。故历来学大楷的人,往往以此碑和欧书《九成宫碑》、颜书《多宝塔碑》为入门典范。::玄奘法师(xuán zàng fǎ shī)==唐僧==唐三藏==陈祎==唐代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因为感到各师所说不一,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于是决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贞观三年(629年)朝廷因饥荒允许百姓自行求生,他即从长安出发,经姑臧出敦煌,经今新疆及中亚等地,辗转到达中印度进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师从戒贤学习佛法。五年后,游历印度各部数十国。于贞观十九年返回长安。史书记载,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138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520夹,657部。归国后受唐太宗召见,住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从贞观十九年开始,约二十年间,主要从事译经事业,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共75部1335卷,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经》《解深密经》《大菩萨藏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成唯识论》等。他还曾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入印度;将入印路途见闻撰写《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唯识》(wéi shí)==《成唯识论》==《净唯识论》==由唐代玄奘法师揉合印度十大论师的诠释编译的佛教论书。是中国唯识宗立宗的主要理论依据,以大乘佛教唯识宗祖师世亲的《唯识三十颂》为主线,最能体现法相唯识学派的基本思想; ::京兆(jīng zhào)==西安的古称;为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
::京畿(jīng jī)==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该词语出自汉代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有“遂建许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吕大忠(lǚ dàzhōng)==(约1020年—1096年左右)字进伯,京兆蓝田人。北宋年间关学著名人物。与弟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称蓝田吕氏四贤。任陕西路转运副使期间,创建西安碑林;::左街僧录(zuǒ jiē sēng lù)==左右街僧录司==为唐宋时代掌理僧尼名籍、僧官补任等事宜之僧职;
::引驾(yǐn jià)==唐代僧职名。四大师之一。主引导天子车驾之事。依佛祖统纪卷七智威条及其注载,唐太宗时,封法华尊者智威为引驾大师;::大德(dà dé)==大功德;大恩,大节;道德高尚;德行高尚的人的总称。佛家对年长德高僧人或佛﹑菩萨的敬称;::大达法师(dà dá fǎ shī)==释名端甫,俗姓赵氏,天水人(碑文“天水赵氏”),“大达”是他死后被赐的谥号;按照碑文所述,端甫十岁的时候就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17岁的时候在安国寺度为比丘。其经论在当时颇为流行,他也成为京城有名的大僧。唐德宗听说其大名便召见端甫,使常人禁中与儒道议论,诏侍皇太子于东朝,恩礼隆重;::玄秘塔(xuán mì tǎ)==大达法师端甫去世,是在文宗开成元年(836)六月,七月“迁于长乐之南原”,“赠谥大达,塔日玄秘,俗寿六十七”;::大安国寺(dà ān guó sì)==是当时长安城中著名的寺院,在唐长安郭长乐坊,即朱雀门街东从北第一坊,相当于今天西安城东北角城外一带,寺院在该坊的东部。1959年7月建城施工时,曾在这里发现一批窑藏唐贴金画彩石刻造像,猜测为大安国寺之物; ::王世贞(wáng shì zhēn)==(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省太仓市)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
::惊鸿避弋(jīng hóng bì yì)==语见陆游《夜坐》“惊鸿避弋鸣烟渚,断角凌风上雪云”;惊鸿,因受惊而轻捷飞起的鸿鸟;弋,用带绳子的箭射鸟;::饥鹰下韝(jī yīng xià gōu)==语见陆游的《再题》“老骥厌伏枥,饥鹰思下韝”;射猎时,让猎鹰站在猎人前臂的“韝”上,当发现猎物或敌人,猎鹰飞离“韝”迅速扑向目标;::江南西道(jiāng nán xī dào)==是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以江南道分置,分江南道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江南西道治洪州,领宣、饶、抚、虔、鄂等共19州;::朝散大夫(cháo sǎn dà fū)==中国古代文阶官制度。隋朝始置朝散大夫,唐朝因之,为从五品下,文官第十三阶,至明朝时废除;::御史中丞(yù shǐ zhōngchéng)==古代官名,秦始置。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称御史中执法,秩千石。汉哀帝废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后历代相沿,唯官名时有变动。明朝废御史台,改设都察院,御史中丞遂废;::上柱国(shàng zhù guó)==官名。战国楚制,凡立覆军斩将之功者,官封上柱国,位极尊宠。北魏置柱国大将军,北周增置上柱国大将军,唐宋也以上柱国为武官勋爵中的最高级,柱国次之。历代沿用,清废;::赐紫(cì zǐ)==唐宋时三品以上官公服为紫色,五品以上官为绯色,官位不及而有大功,或为皇帝所宠爱者,特加赐紫或赐绯,以示尊宠;::金鱼袋(jīn yú dài)==鱼袋的一种。金饰,用以盛放金鱼符。唐制,三品以上官员佩金鱼袋。宋代无鱼符,官员公服则系鱼袋于带而垂于后,但不复如唐之符契;::灵骨(líng gǔ)==《玄秘塔》中指的大达法师端甫的舍利;::於戏(wū hū)==感叹词,可独立成句,表示赞美、称颂或感叹;同“呜呼”;
::丈夫(zhàng fū)==英武有志节的男子;::在家(zài jiā)==对出家人而言,一般人都算在家;::仁义礼乐(rén yì lǐ yuè)==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义”和“礼乐”,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扶世导俗(fú shì dǎo sú)==教化、引导世俗;::出家(chū jiā)==离开家庭,入寺院修习佛法;::阐教利生(chǎn jiào lì shēng)==阐扬教法,利益众生;::达道(dá dào)==得道;修行达到非凡的境界;::梵僧(fàn sēng)==古时泛称域外来华的僧侣;::舍利(shè lì)==舍利子==意为尸体或身骨,佛教称释迦牟尼遗体火焚后结成的珠状物。后来也指高僧火化剩下的骨烬;::摩其顶(mó qí dǐng)==抚摸他的头顶;::成人(jì chéng rén)==长大成人;
::殊祥奇表(shū xiáng qí biǎo)==特殊奇特的表象;
::禅师(chán shī)==专事修禅的出家人;敬辞称和尚,尤指有德行的和尚;::沙弥(shā mí)==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依照戒律出家,已受十戒的七至二十岁男性修行者;::比丘(bǐ qiū)==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律师(lǜ shī)==唐代的一种尊称。按修行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法师(fǎ shī)==精通佛法、善说教理并致力于修行传法的出家人;一般也作为对出家人的敬称;::经律论(jīng lǜ lùn)==取自佛教经典总集《大藏经》,“经律论”是《大藏经》的三个组成部分。总而言之:经是佛所说之经契,律是戒律本,论是菩萨依经阐发自己观点而造的论;::伐株杌(fá zhū wù)==株杌原意是露在地面的树根;全句意为拔除产生烦恼的根源;::大经(dà jīng)==佛教各派以本派最主要的经典为大经;::演大经(yǎn dàjīng)==主讲佛教主要经典;::倾都(qīng dū)==全都城,比喻人数极为众多;如倾国、倾城;::毕会(bì huì)==全都到会;如《兰亭序》中“群贤毕至”;::昆弟(kūn dì)==兄和弟,比喻亲密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