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子】
在拥挤的地铁里,面前座位上的母子三人引起了我的注意。
母亲约摸30多岁,面容温婉,眼神里透露出几分疲惫。腿上坐着一个大约1岁多的小毛头正玩着手里的玩具小车。旁边还依偎着一个4岁左右的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本绘本,正津津有味的读着。心里不由感叹,真好,儿女双全!
忽然,只见小毛头扭过头,伸手去抓姐姐手里的书,姐姐一把拿开弟弟的手说:“我的!” 弟弟再一次伸出小手,一边抓一边说着:“我的!” “我的!” “我的!” “哇•••••••” 弟弟一声哭了起来。
妈妈见状拿过书哄着弟弟说:“你的,你的,不哭,不哭。”随后又靠近女儿的耳边,摸着女儿的头说:“是的,妈妈知道是你的,弟弟小不懂事,你是姐姐,你要懂得分享,你让让弟弟,给他看看。”
“都是他的,都是他的,什么都是他的!”姐姐伤心地哭了出来……妈妈伸手搂了搂姐姐说:“乖,到站就让弟弟还给你!”
妈妈那双本就有些疲惫的眼睛里,又多了几分无奈和心疼。
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一位正面管教导师分享的两个女儿的故事。
同样的,在她的家里有段时间,无论姐姐的什么东西,妹妹都说:“是我的,是我的!”姐姐就很讨厌这个妹妹,觉得妹妹很霸道。
于是有一天姐姐拉了屎,妈妈就让姐姐去问妹妹这是谁的?妹妹说:“这是我的”。姐姐一下好像明白了什么,发现妹妹不是故意要霸占她的东西。
同时姐姐也很好奇为什么妹妹会说屎也是她的。这个时候妈妈耐心的给姐姐讲,妹妹这个行为是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每个孩子都会经历。
姐姐一下子就对妹妹的行为有了理解,原来她搞不清这些东西谁是谁的。后来有一天走在路上,姐姐指着一棵大树说:“这棵树是谁的?”妹妹说:“我的!”姐姐说:“这是大地的。”妹妹重复说:“这是大地的!”
其实文章一开头故事里的两个孩子都处于各自的敏感期。
坐在妈妈腿上的小毛头弟弟正处于模仿的一个敏感期,他会重复别人的语言或者动作。所以他只是在重复姐姐的话“我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想表达这是我的东西。
姐姐呢,已经进入了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这个过程中,孩子通过占有属于自我的东西来区分自己和他人,当儿童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他才能感觉到“我”的存在,这也是儿童自我诞生的标志。所以这个阶段我们不能一味的去谴责孩子自私,而是应该满足孩子的这个需求。
或许你要问了,怎么满足,难道给小弟弟讲道理吗?又或者你会说:“我没有办法呀,他要哭呀!”
所以此刻作为家长,一是要读懂孩子的需求;二呢,咱们得多备些小锦囊在身上!抢姐姐书的小毛头真的是要看书吗?不是!他只是需要一个够吸引他的东西,或者一件让他觉得趣的事情去陪伴他就可以啦,所以妈妈可以和他玩一些小游戏,比如:虫虫飞,或者带上姐姐一起玩猜中指,甚至还可以让姐姐给弟弟讲绘本等等。
我们再回到开头的故事,妈妈对姐姐说的那些话,有没有一点似曾听过的感觉。我们假想,如果姐姐在成长中常常听到类似的话,那么长大了她可能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性格特呢点?
根据统计调查,在家里排行老大的人,大多都具有有担当、有责任感、力争优秀、有奉献精神、谨慎、保守等特点。
因为老大刚出生时,作为当下唯一的孩子,他会受到父母全然的关爱,基本的安全感的建立得到了保证。
同时在老大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弟弟、妹妹出生后,他常常被赋予照顾弟弟和妹妹的责任,而且也被期待成为他们的榜样。再加上由于老大在认知和体能上一直占据优势,比较容易在孩子中处于“领导”地位。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长子多才俊”的秘密所在。当然,由于从小到大被要求要谦让,往往很多老大在成年后不由自主的会因为承担过多的责任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和利益。
其实在同一个家庭中不同出生顺序的孩子,都会有各自的性格特点。
因为每个孩子的首要需求是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肯定,他们会观察家里哥哥或者姐姐的言行,然后让自己和他们不一样,这就是所谓的“抗统一性”现象。
例如:第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第二个孩子可能让自己在家务上具有优势比如擅长做饭,而第三个孩子可能会通过我什么都不干,让你们为我服务,来获得更多的归属感。
养育多子女是一门学问
我们需要通过关注每个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避免抗同一性的发生。
我们需要通过特殊时光,把专属的爱给独一无二的他。
让每个孩子们都被专属于自己的爱滋养。
我们需要一些方法,在家里营造合作而非竞争的氛围。
让孩子们自己感受到彼此的支持和连接。
————— ☆ 阅 读 推 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