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冬菇出菇管理指导意见

民生   2025-01-27 07:02   辽宁  

近年来在政策扶持下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一些新发展的基地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往往会因管理不当出现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菇农生产管理水平,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现就香菇冬菇出菇管理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香菇菌筒生理成熟鉴别方法

冬菇出菇管理要根据香菇品种特性安排出菇时间。当菌筒经过培养,菌丝生理已达到成熟,这时应调整合适的温度及时进行催蕾管理。菌筒转色和生理成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现象。在香菇袋料栽培生产中,往往因菌丝生理未成熟会造成不出菇或长畸形菇等现象。一是菌龄。不同的品种都有相应的菌龄天数,但菌龄天数只是一个参考数,在冬季接种的菌筒,由于气温较低,养菌时间要相应拉长,还是按积温计算较为科学准确。二是菌筒形态、色泽。袋料栽培转色的菌筒,转色程度已达到2/3以上时,即可进行脱袋出菇。三是手感。用手拍打会富有弹性,有回弹感,这就证明其生理已成熟。四是做一个出菇试验。抽取不同位置的菌筒20个,进行催菇,出菇后,观察出菇的快慢、菇体的形状,以及出菇的整齐度等是否正常,如果以上指标都正常,那么就完全证明这批菌筒生理已成熟,可以进行催蕾出菇。经过以上的几个方法综合鉴定,在出菇阶段就不会造成出菇不正常的现象发生。

二、出菇时间安排

冬菇常规出菇时间为当年10月—翌年4月出菇。

三、出菇催菇方法
冬菇偏低温品种在气温降至23℃以下适合出菇温度范围时,菌袋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此时不要对菌筒剧烈碰撞、振动、拍打、或搬运,防止爆发性出菇,造成出菇过多、过猛、菇小质差。根据市场行情安排出菇,选择夜间低温15℃以下,昼夜温差10℃以上的天气进行温差调节或轻微翻动催蕾。
四、出菇管理注水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冬菇出第一茬菇前尽量不要进行注水,如注水控制不好会使菌筒水份超重导致不出菇、返潮慢,甚至烂筒;或者会因注水刺激导致第一茬出菇过多,影响以后产量。如菌筒水份的确严重不足时,最好是在有部分小菇长出后再进行补水效果最佳。


(二)如菌筒在3斤以下,可选用注水催蕾。

1.标准:第一次注水后的重量不可超过4斤,第二次注水后的重量不可超过3.5斤,第三次注水后的重量不可超过3.2斤。

2.方法:选择晴天中午进行补水。冬菇注水后要去掉多余的遮阴物,第一茬菇只保留一层遮阳网,使菇棚内有一定的散射光的环境才能形成小菇蕾。若光线太暗,难以形成菇蕾,且菇脚长,菇盖小,品质差。注水后白天覆盖农膜,晚上掀开农膜,这样连续反复刺激2—3天见菌袋小菇蕾形成后,脱去外层筒袋,在层架上摆好先喷水洗棒,洗棒后要通风3个小时再盖上农膜保湿育菇2—3天,见菇蕾有1.5厘米大小时再掀开农膜。
(三)菌筒在3—4斤之间,温度较高时,可选用轻微振动催蕾法,具体方法是选择降温天气,轻微振动菌筒。
(四)长菇蕾后的出菇管理。该阶段小菇蕾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差,应注意空气、温度及湿度对菇蕾的生长影响。冬菇第一茬出菇时温度较高,要求三分阳七分阴,每天早晚喷水保湿育蕾,等小菇蕾直径有1—1.5厘米大时,菇棚两头农膜掀高增加通风及光线,这样才能使菇脚缩短,菇面结实,提高香菇质量,育小菇蕾要保证菇棚空气湿度,使菇蕾正常生长。
五、采收及采后管理

每天观察香菇的生长情况,在香菇菌膜有裂开迹象,达到七至八分成熟时必须及时采收。采菇前注意通风,使菇面变白。采收时不要损坏香菇,保持菇体完整美观和质量完好为原则。采菇时拿起菌筒,用拇指和食指紧握菇柄,左右旋转使香菇与菌筒脱离,不要用力往上拔,以免将菌筒锯末带起,要摘干净菌筒上留下的菇脚,以免产生绿霉。每茬菇采收后,掀开农膜通风养菌。采收最好在晴天进行,才会收获优质白面香菇。降雨前,如果香菇已接近采收期,要抢在雨前采收。采收后要马上进行分级挑选,最少分3个等级,分选后立即进入保鲜库冷藏保存或烘干。


来源:汉中市南郑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站

香菇天下
香菇技术、香菇供求、为所有爱菇人提供一个交流的食用菌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