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梅,第六届、七届包头市东河区政协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包头市达茂旗委副书记、东河区团委副书记、东河区委统战部副部长、东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东河区政协主席。玉荣,第十一届自治区政协常委,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共青团十一、十二大代表,第一、二、三届中国残联代表。曾任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副主任、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自治区政协副秘书长(正厅级)。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自强模范。龙梅、玉荣姐妹俩是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手,“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全国最美奋斗者”。7月18日,“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左)、玉荣(右)回到母校达茂旗百灵庙第一小学,与孩子们在一起。1964年2月9日,一场暴风雪袭击了达尔罕茂明安草原,年仅11岁的姐姐龙梅和9岁的妹妹玉荣,为了保护集体的384只羊,姐妹俩用弱小的身躯与暴风雪搏斗了20多个小时,走了70多里路,最后昏倒在了雪地里。最终,集体的羊群得救了,而姐妹俩却落下了终身残疾。1964年3月12日,新华社播发通稿《暴风雪中的一昼夜》,同时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刊播。她们的感人事迹相继被改编成话剧、电影、京剧……她们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体主义精神”的代名词。到今天,她们的英雄事迹已经传承了整整60年,用集体主义精神教育激励了几代人,被誉为“穿越了一个甲子的精神航标”。
“草原的包容让我们学会了感恩和责任”
“我觉得草原最大的特点就是她的包容性。这种包容对于草原儿女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它会静静地流淌进你的血液里,让你时时刻刻感受到温暖和安全的同时,又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责任。”当谈到对草原的情感时,玉荣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与蒙古国接壤,是内蒙古重要的边境旗和牧业旗之一。20世纪60年代,这片1.8万平方公里的草原上,人口仅4万多人,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2个人。1960年,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龙梅、玉荣的父亲吴添喜带着一家老小从辽宁阜新逃荒来到达茂旗新宝力格公社那仁格日勒生产大队。这是一片方圆500多平方公里的广袤牧场,仅有的20多个牧户,像星星一样散落在草原上。刚来的第一年,吴添喜一家生计异常艰难。1961年,公社给他们家落了正式的牧民户。起初,吴添喜和大儿子以帮别的牧户放羊为生,转过年来,公社将300多只羊交给吴添喜包放。吴添喜经常对孩子们说:“你们要记住,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是草原接纳了我们!羊群是草原交给我们的,是集体的财产,公社的羊就是我们的命根子。”像其他草原上的孩子一样,放牧是姐妹俩孩提时最快乐的游戏。“放羊、喂草喂料、接羔保羔,甚至给羊打防疫针,这些活儿我都会。每一只小羊羔的妈妈是哪只母羊我一眼就能认出来。我最喜欢的小羊羔叫‘巴依拉’,玉荣最喜欢的羊羔叫‘马拉盖’。冬天外面天气冷的时候,我们就会把小羊羔抱进自己的被窝。每天看着羊群在大草原上快乐地吃草,茁壮地成长,就是我们小时候最大的快乐。”当回忆起童年时代,龙梅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60年过去了,当年的英雄小姐妹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走在那仁格日勒牧场的草原上,闻着草原的花香草香,姐妹俩感慨万千。近年来,达茂旗打造了“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旧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当地经营餐饮的牧民说:“龙梅、玉荣是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英雄,是家乡人永远的骄傲!这片草原不仅水草丰美,还有如此珍贵的红色旅游资源,给我们周边牧民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只要对家乡人民有益,我们都愿意出力!”在支持助力家乡发展上,龙梅、玉荣姐妹俩总是异口同声。“我们姐妹俩想用一辈子的实际行动来证明,集体主义精神在任何地方、任何时代都不过时”60年前,达茂草原上的那场暴风雪在姐妹俩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姐姐龙梅冻掉了左脚大拇趾,其余九趾也严重冻伤,现在已经萎缩,基本上只能平脚走路。妹妹玉荣的两条腿严重冻伤,小腿截肢手术后都安装了假肢。假肢隔两年就得换,每一次都需要重新磨合,每一次都是血肉的疼痛与意志的较量。玉荣的大女儿曾心疼地问:“妈妈,就为了保护一群羊,您失去了双腿,后悔吗?”60年来,除了学习工作,龙梅、玉荣做得最多的就是公益活动。她们反反复复讲自己的故事,讲爱国主义精神,讲集体主义精神。龙梅在一次报告中讲道:“其实,当时我和妹妹的想法特别简单,就是只要羊群在就好,人在羊就在。当时全国人民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向雷锋叔叔学习,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这就是我们的信念。信念是最有力的武器!我和妹妹正是靠着信念的支撑,在茫茫雪夜里,最终战胜了饥饿、寒冷和恐惧,战胜了暴风雪,保护了集体的羊群。”“集体主义精神永不过时。集体主义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要求我们遇到事情不能只以‘我’为中心。比如奥运志愿者精神,汶川地震救援精神等等,当代年轻人身上展现出来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境界本身就是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应该像流水一样浸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多些礼让,少些计较,多些谦逊,少些狂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很融洽;学习工作不要急功近利,减少个人浮躁的情绪和心理,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小事;你帮助了别人,那么今天就很有意义,因为你把自己的温度传递了出去;遇到困难挫折不能退缩,咬牙坚持一下,前面一步就是美好的明天......这些都是集体主义精神。”龙梅、玉荣姐妹俩赋予集体主义精神更贴近日常生活、更容易让年轻人理解接受的时代内涵。参加工作后,龙梅、玉荣多次调换过岗位,都是听从组织决定,从不提个人条件。后来,姐妹俩都在人民政协工作多年。1999年,龙梅在包头市东河区六届政协换届选举中当选主席。龙梅在任职表态发言中表示:“在此之前,我已经在7个领导岗位上担任过副职,但是,政协主席这个职务也不是我主观上向往的。我认为,只要是人民需要,只要是党组织的安排,任何岗位都能建功立业。”政协包头市东河区第六届委员会通过政协常委会和主席会议,听取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通报68次,听取并评议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通报,对政府工作实施了有效的民主监督,对促进政府及有关部门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工作突出,群众认可,2004年,龙梅再次当选为政协东河区第七届委员会主席。在她的带领下,东河区政协提案工作再上新台阶,体现了全体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高度热情和履职能力,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依据。2007年,《关于改造东河区中小学教学危房的建议》引起了龙梅的重视,她带领政协委员多次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如实客观反映问题。该提案很快引起包头市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最终解决了东河区中小学危房改造问题。2003年,玉荣被任命为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副主任。“之前我在自治区残联工作,对办公室工作并不熟悉,机关服务意识也不是很强。我必须迅速转变工作角色,才能开展好工作。”玉荣注重细节在办公厅是出了名的。大到各类会议、活动的策划安排,与领导及其他部门的协调沟通,小到一个会标的悬挂、一个茶杯的清洗、一个话筒的安装等等,玉荣都事无巨细,常常加班加点。她往往都比别人早到单位,利用早晨的时间把一天的工作细致地进行安排。晚上她又晚下班,认真梳理一天完成的工作,生怕遗漏了哪些工作,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有的同事好心相劝:“您的身体状况大家都了解,您没必要这么辛苦啊。”、“我是领导干部,如果我每天仗着自己身体有残疾,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那其他同事们还愿意干工作吗?”玉荣笑着回答。2008年,玉荣当选自治区政协常委,任自治区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她认真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深入研究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带领委员多次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和宗教活动场所进行调研,聚焦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和各族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有关爱国统一战线的重大问题撰写提案和调研报告。在专委会任职期间,玉荣个人撰写了《关于高度关注我区边境地区“三牧”问题的建议》、《关于在全社会深入推进“草原119”消防志愿者行动的建议》等13件提案。其中,在撰写《关于高度关注我区边境地区“三牧”问题的建议》过程中,玉荣几乎走遍了全区20多个边境旗市区,深入实地开展全面调研,了解地方财政收入、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养畜、牧民生活等诸多情况。该提案引起自治区多个部门的高度重视,对促进边境地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和姐姐龙梅为了保护集体的财产与暴风雪搏斗了一昼夜,被誉为‘草原英雄小姐妹’。这是党和人民给予我们最高的荣誉,我们的成长更是得到了党和人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曾经多次调换工作,无论到哪里,我都对自己严格要求,不以‘名人’自居,从最普通的人做起,干一行、爱一行。特别是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一名政协工作者,更是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一辈子做有利于人民的事,才能成为一个比较完善的人,也才配得上‘英雄’这个称号。”玉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这段话。“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60年来,“草原英雄小姐妹”精神作为内蒙古大草原孕育的红色种子,成为内蒙古优秀传统文化与集体主义精神生动结合的象征,并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结果,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恪尽职守,守望相助,奋发进取,成为一座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融相铸的不朽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