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有误导性
社会调查活动的
主题设计
本案例选自浙科版《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学用书》,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社会调查活动”章由曾昊溟等)编写。
💡
案例1
家乡饮食文化调查研究
杭州西湖醋鱼、宁波烤菜、温州酱香肉、绍兴黄酒、湖州雪饺、嘉兴粽子、金华火腿、衢州烤饼、台州临海麦虾、丽水豆腐娘、舟山黄鱼鲞……
“淡云出岫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一方饮食映射着一方乡土。在广袤的浙江大地上,到处都有独特的美食。从古至今,从南到北,悠悠岁月里沉淀着数不清、道不尽的乡土饮食文化。我们最喜欢家乡的哪道美食?跟随大家的脚步,一起对家乡饮食文化进行社会调查吧!
01. 问题
1. 家乡有哪些脍炙人口的特色美食?哪些值得推荐给同学?
2. 你最喜欢家乡哪道特色美食?你知道它的制作过程吗?
3. 你知道这道家乡美食的历史起源、发展及它在当下社会的存在现状吗?
4. 你熟悉这道家乡美食蕴含的自然、人文因素吗?能进一步概括它所代表的乡土文化内涵吗?
5. 你认为继承这些家乡美食在现下有无必要?传承家乡特色饮食有什么意义?
6. 这道家乡美食在当今社会发展中遭遇了什么困难?你有什么对策?
02. 任务
1. 查找小组感兴趣的家乡美食的相关资料,从自然、历史、人文等角度进行了解。
2. 制订调查方案,考察当地美食的店面或单位,按规划展开与研究主题相关的调查。
3. 梳理调查记录,形成调查观点,撰写调查报告。
4. 增强家乡饮食文化的传承意识,利用本次调查成果在社区做家乡美食保护科普宣传。
03. 活动要求
1. 选择家乡饮食文化中感兴趣的一个研究点,并将之转化为研究课题。
2. 小组讨论分工,并围绕确定的研究主题规划调查活动。
3. 列举实地考察时需收集的信息及收集的方法,并按规划开展具体考察。
4. 梳理调查结果,归纳、整合所研究的家乡饮食文化信息。
5. 尝试用实践的方法促进社会对家乡饮食文化的认知与保护。
04. 可能选题
1. 家乡饮食中的诗词文化考证。
2. 家乡饮食的历史发展研究。
3. 家乡饮食文化在当下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4. 人们对家乡饮食文化认可度的调查研究。
……
05. 选题举例
【研究主题】舌尖上的瑞安——瑞安城区传统小吃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调查建议】
任务一:调查规划
1. 调查方向: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传统小吃发展情况、问题及对策研究。
2. 调查流程:组建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主题—文献查找,制订调查方案及问卷—开展调查,收集调查信息—整理信息,撰写报告—分享交流,多方评价反馈。
3. 调查规划:
任务二:调查开展
1. 调查地点:解放东路阿婆灯盏糕店、硐桥头猪脏粉店、莘塍豆腐干店、仓前街酱香肉店。
2. 调查对象:各店铺商家及往来客户,瑞安市部分家长与学生,城东、城西区路人,瑞安市工商部门。
3. 调查任务:
任务三:调查总结
1. 调查梳理:小组成员归纳研究信息,以家乡美食“发展的困境一产生的原因一对策分析”为课题主线,以不同主体作为分类依据构建研究框架,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与信息。
2. 调查报告撰写建议:
①对比分析文献资料与调查结果,对家乡美食的情况形成全面准确的认知;
②问卷调查与人物访谈的信息务必完整全面,并进行细致、详细的分类;
③可借助数据制作、分析软件整合信息,提高调查报告的说服力与真实性;
④面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调查到的信息去分析、总结家乡美食背后面临的问题及要采取的对策。
任务四:调查反馈
瑞安市传统小吃种类繁多,群众对其认同度较高,但了解和保护仍不够。
在当下餐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瑞安市城区传统小吃面临着手艺断层、经营范围不大、卫生状况不理想这三大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下人们出行方式与消费观发生改变,以及小本经营模式自身存在一些不足。
对上述成因和问题进行分析,要实现瑞安市城区传统小吃与当下社会相适应、相融合,政府部门需要加大扶持力度,在资金、人才、文化、经营模式上对相关小吃店铺进行扶持,同时也需要媒体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民间不同群体提供支持。
只有这样,瑞安市城区传统小吃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才能在新时代下不断得到良性的传承和保护。
💡
案例2
家乡交通状况调查研究
交通问题是千千万万城市居民的共同烦恼。堵车导致人们上班、上学迟到,机动车增多导致步行者“无路可走”,埋下一系列安全隐患……..
我们家乡的交通状况如何?面对拥堵问题、安全行车问题,我们可以给出合理的建议吗?一起来进行家乡交通状况的调查研究吧!
1
问题
1. 人们平常的出行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不爱坐公共交通工具?哪些要素会影响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选择?
2. 汽车、电动自行车、自行车都是人们常用的出行工具,这些出行工具的安全性是如何保障的?
3. 十字路口的红绿灯设置的时间不一样,是根据什么因素来设置这个时间的?会影响交通吗?
4. 如何改变人们交通参与的思想观念,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交通素质?
5. 车辆越来越多,如何解决当地的停车难问题?
6.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发展公共交通,当地有哪些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这些公共交通的相互衔接、布局是否科学、合理?
7. 除了传统的红绿灯、隔离带、限号、限时、单行线、车道分类等交通管理手段外,目前还有哪些新技术应用于解决交通问题?
2
任务
1. 走访当地的交通管理部门、城市规划部门等相关单位,了解当地的交通整体情况、交通事故发生情况等资料。
2. 搜集并了解当地的公共交通情况、当地学校附近的交通现状等信息。
3
活动要求
1. 选择感兴趣的研究点,并将之转化为研究课题。
2. 围绕确定的研究主题,规划走访、调查活动。
3. 用科学知识分析问题,查找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4. 用实践的方法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
可能选题
1. 十字路口红绿灯的时间设置对交通的影响。
2. 停车难问题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3. 电动自行车的驾驶安全现状研究。
4. 家乡人民交规意识的调查和分析。
......
5
选题举例
【研究主题】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行驶现状的调查研究
【背景资料】
电动自行车以其节能、环保、轻便、价廉、经济的优势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城乡公路交通中的“主力大军”。
近几年来,两轮电动自行车在中国城乡高速发展,保有量呈直线上升趋势。
到2018年年底,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到2亿多辆,成为继自行车、摩托车之后最大规模的大众交通工具。
但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激增,电动自行车行驶安全问题成为严峻的交通安全问题。
因此,要让两轮电动自行车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扩大其有利于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功能,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和可靠的事实、数据破解电动自行车行驶的交通安全问题。
电动自行车到底有哪些安全隐患?人们对此的认知是否到位?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组织开展了这次调查研究活动。
【活动目标】
开展调查研究活动,通过研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大家认识生命的意义,增强安全意识与法制意识。
【活动建议】
1. 通过观察、查阅资料、问卷调查,以及现场科学实验,发现电动自行车行驶安全问题。
2. 通过问卷调查,探究人们对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问题的认知和应对措施是否到位。
3. 通过实地考察,探究人们在使用电动自行车时存在的问题。
4. 运用科学探究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如调查法、控制变量法、对比法等。
5. 通过探究,提出合理化建议,破解电动自行车行驶的交通安全问题。
6. 能设计完整的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注意事项】
调查部分问题需要亲自到现场(十字路口、街边)去实地考察、调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一方面,要事先对大家做好安全教育;另一方面,调查时最好邀请家长或教师陪同前往。
💡
案例3
关于普通高中学生
考试困扰问题的调查研究
在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涯中,学生要面对人生中的多次大型考试,除了期中考、期末考、模拟考,学考、选考和高考也接踵而来。
学业压力、考试焦虑……很多同学产生了心理困扰,甚至产生了厌学、焦虑和狂躁等心理问题。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家长和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为了更多地了解和分析普通高中学生考试困扰问题的原因,做好积极的应对和有效的疏通,系统的调查研究势在必行。
01. 问题
1. 实行“新高考”以来,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业压力有哪些新的变化?
2. “新高考”选课制度下学生个体产生的考试困扰有什么不同表现?
3. 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面对考试有什么不同的困扰?
4. 男生和女生对考试困扰问题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和应对的方法?
5. 学生的考试困扰对日常学习、考试结果、心理健康等有什么影响?
6. 家庭关系、学习习惯、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对学生的考试困扰有什么影响?
7. 考试困扰与学业拖延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学业拖延现象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习惯有什么影响?
02. 任务
1.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小点,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协作进行小课题研究。
2. 围绕确定的调查研究问题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有效信息。
3.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开展主题调查研究。
4. 学会用学科知识进行数据的处理与文字的整理,撰写调查小结及报告。
5. 学会用实践的方法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6. 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学科知识开展活动的反思总结。
03. 可能选题
1. “新高考”下学业压力和考试困扰问题的新变化。
2. “新高考”下不同选课对考试困扰问题的个体形成性研究。
3. 不同年级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研究。
4. 高中生考试困扰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与对策探索。
5. 考试困扰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6. 高中学业压力对学生个人成长的影响探究。
7. 考试困扰与班级氛围、家庭环境关系初探。
8. 学业拖延的形成、缓解与解决研究。
04. 选题举例
【研究主题】高中不同年级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研究
【活动背景】
考试焦虑是学生在考试前或考试时的一种特殊心理反应。
考试焦虑对普通高中学生来讲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使学生产生一种紧张的备考情绪,积极应对考试。另一方面,考试焦虑心理可能严重妨碍学生学业水平的发挥,而且对身心健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处于高中不同的学业阶段,他们面临的考试焦虑程度也明显不同。
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有助于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给出不同的应对考试焦虑的策略。
【活动目标】
开展高中不同年级学生考试焦虑问题的研究,引导他们在面对压力时养成正确的考试心态,积极应对不同阶段的考试。
【活动建议】
制订研究计划
和心理老师一起组成一个研究小组,讨论并明确研究工作的具体人员分工、研究时限、研究费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下面列出几种研究方法供参考:
1. 问卷调查法:设计不同的问卷,了解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学生的考试焦虑现象、焦虑程度、焦虑因素、应对方式等。
2. 访谈调查法:设计访谈提纲,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代表、学校心理老师或医院的心理门诊医师进行访谈,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考试焦虑情况、焦虑原因、应对方式等。
3.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心理学相关文献,了解考试焦虑的心理学发生机制、心理学应对处理方法等。
做好调研准备
1. 问卷调查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根据本次调查的目的设计问题。问题的类型以封闭型的选择题为主,适当设计开放型问题,围绕“不同年级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从多种角度进行提问,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问卷设计完成后,进行小范围的试测,及时纠正问卷中不合适的问题;问卷定稿后,印刷纸质问卷若干在学校发放,同时利用“问卷星”等网站在网上发放。
接下来,对调查样本进行筛选,辨别无效的样本,确保最终数据的准确性。
2. 访谈调查前的准备工作:访谈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活动,在访谈之前就要根据目标策划访谈内容。明确本次访谈要解决“不同年级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中哪一部分问题,制订访谈提纲,记录访谈问题,同时也需要了解访谈对象的大致经历、主要成就、性格爱好、当时情绪、亲友关系等。
访谈记录可用笔记、录音和摄像等方式,因此,笔记本、钢笔、录音笔、摄像机及其他辅助设备都要事先准备好。
3. 文献研究前的准备工作:根据研究主题寻找权威期刊、书籍里面的文献,多数中文学术资料可能需要手工查找,必要时还需要查找一些外文文献,并做好文献资料的摘录工作。
具体的研究调查过程
调查分析
调查分析的任务:
了解不同年级学生发生考试焦虑问题的频率、考试焦虑对学习生活的影响、应对考试焦虑问题的措施、处理考试焦虑问题的结果等。
调查分析的活动:
第一,对问卷调查法获得的具体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第二,对访谈记录进行整理汇总,提炼出“不同年级学生考试焦虑问题”的观点。
第三,对查找到的考试焦虑的心理学发生机制、心理学应对处理方法等文献进行论据提炼。
第四,总结并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评价建议】
(来源:综合实践活动集萃。镇海中学研究性学习教研组参与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