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2024年高考全省第3名、镇海中学胡家豪学长以《化孤独为共同》为题作了国旗下讲话,他从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先生“尚自然、展个性,化孤独、为共同”的教育理念谈起,回顾了镇中学习生活的独特记忆。胡家豪学长特别提到,在镇中求学的三年“小城岁月”,以一种丰富的宁静,塑造出镇中底色、镇中乐章、镇中文化,也塑造了每一个富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镇中人。
【相关链接】
镇中23届、北大焦赞:情系母校,减少精神内耗,一起向未来
归巢反哺,情满校园——2025年镇中毕业生“情系母校”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镇中印象:
于我而言,镇中像一块圣地。我在诗画般的校园中度过了人生蓬勃的三年。在镇中的回忆,在老师办公室里亲切热烈的交谈,和同学们茶余饭后的打闹,参加社团、为特殊儿童们献上自己的爱心;三五成群,在操场上闲逛也好,走了一圈又一圈,漫无目的地聊天说笑;在自习室里相伴也好,一人一本书,学的起劲。我在镇中的三年,是自由自主的三年,是成长的三年,是成人的三年。镇中教会我自主安排,自主努力的重要,教会我人际沟通的需要和必要,让我从社恐走向开放。镇中给予我自由发展,自由成长的平台。许多年后,当我再次回忆起镇中时,我一定还是会觉得这匆匆三年是我人生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人一笔,它塑造了我,也成就了我。在这里,我们成长、成才、成人。
寄语学弟学妹:
镇海中学的学弟学妹们,你们好!作为镇海中学24届的毕业生,也是你们的学长,我想说,希望你们都能够好好珍惜自己在镇中的三年。三年不长,很容易在不经意间溜走。希望你们在镇中的每一天都过的有意义、有激情,不要浪费自己的人青春年华,不要罔顾你们身上所担着的期盼与期望。你们可以自由探索,喜欢体育,喜欢唱歌,喜欢舞蹈,镇海中学总有那么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陪你玩笑,请珍惜你们的伙伴。你们可以犯错,可以灰心,因为镇海中学总有一群关注、关爱你们的老师,请珍惜这份师生情谊。总而言之,我希望作为镇中的学子,你们都能把握自己的每一天,把握自己的人生,在镇中,收获自己的欢笑与成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镇中2024届毕业生胡家豪。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化孤独为共同》。
“尚自然、展个性,化孤独、为共同”是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我们应当将“孤独的生活”转化为“共同的生活”。其实,镇中的教育理念当中,也蕴含着集体主义的深刻印记。从镇中到北大,这种“共同的生活”一直贯穿着我的学习和生活。那么,我们为何要融入集体?我们又该如何融入集体?
集体,并不意味着千篇一律。事实上,集体生活的乐趣恰恰在于个体差异与交流互鉴,在包容个性的同时,感受团结、陪伴与归属感,感受内在的踏实、宁静与美好。真正意义上的集体生活,应该是尊重个性、色彩斑斓的。
在镇中,我们的集体生活有不同的舞台。镇中的老师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我们如何关心他人、如何在团队中发挥作用。课堂内外、实践活动中,处处都是镇中教师的细心指导,处处都是镇中人对集体的责任感与归属感。运动场上的拼搏与场下的加油声;集体舞比赛中的不同角色、合唱比赛中的不同声部;学习小组讨论中不同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小城岁月,以一种丰富的宁静,塑造出镇中底色、镇中乐章、镇中文化,也塑造了我们每一个鲜明的镇中人。
在北大,集体生活呈现出更多元的可能。在相对自由的学术氛围中,集体生活的乐趣不外乎是让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个体,产生思维碰撞的奇妙反应。我所在的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同一寝室的四位同学常常选择了不同的专业方向。当我的室友研究古文献的翻译时,我却在专心于mRNA的翻译;当另一位室友在学习C++语言时,另一位则在钻研CEO话术。大学的集体生活,正是在这种跨学科、跨个性的交流碰撞中,呈现出独特的乐趣。
然而,融入集体并非自然而然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真诚、主动地参与其中。每个人在集体中都有自己的角色与定位。倘若我们在集体中没有积极作为,便难以感受到归属感,甚至可能陷入孤立局面。只有积极参与,才能融入其中。即便我们无法成为奔跑者,也可以选择成为鼓掌的人;即使我们无法成为班级的领头雁,也可以分担力所能及的班级事务。当我们选择为集体付出时,集体也必然会接纳我们。
在这个“孤独感”盛行的时代,“化孤独为共同”已成为每个人的抉择。社交媒体提供了虚拟的连接,却难以替代真实的情感;都市生活的超快节奏让人们显得更加疏离,难觅归属感;技术的发展拉近时空距离,却在无形中加剧了人与人的隔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集体、我们需要“化孤独为共同”,只有通过真诚的互动与包容,才能跨越虚拟与现实的鸿沟,才能找到真正的联结与温暖。
徐则臣在《放牛记》中写道:“往事总在回忆中被赋予意义”。当我回忆起高三那段艰苦的征程时,我意识到,这是我一生中难得的“一群人为了一件事一起拼搏”的日子,是最能消融孤独、最能体会共同生活的日子。希望大家珍惜当下的时光,珍惜那些与自己并肩努力的人,将孤独的生活化作共同的生活,共同追寻我们的梦想。
(备注:任教胡家豪语文的朱黎俊老师也点赞这篇讲话,很有文化,和他在镇海中学求学时的写作一样。三年的镇中学习,胡家豪的高考语文为13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