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中印象、寄语学弟学妹】
作为已经毕业两年多的“老学长”,现在想起镇中的三年时光,依然觉得是一段快乐与辛苦交织的回忆。激烈的竞争必然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压力,对自己的要求和“残酷的”现实之间也往往会存在着落差,但现在想来或许这种压力和心理落差也锻炼了我的心态,能够学着更加平和地面对挑战。镇中三年是充分锻炼我自主能力的三年,充足的自习时间教会了我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如何平衡好学习与生活、课业与活动。镇中有特别负责的老师们,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还有特别珍贵的朋友们,在遇到挫折时陪在彼此身边。现在回忆起来,镇中的人和事,都是特别宝贵的回忆。
对于还在镇中求学的学弟学妹们,我希望大家在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的同时,能够明确自己的方向与目标,坚持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的事情。镇中的日子确实很辛苦、压力很大,但当大家毕业以后回忆起这些日子,或许也会怀念这种虽然辛苦但也充实的生活。在课余时间内,也希望大家多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培养一两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别将自己的高中生活完全局限于分数与排名的数据之中。同时,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自己在高中时期的友谊,这真的是特别真诚且淳朴的同学情谊!祝学弟学妹们都能度过充实、无悔的镇中三年生活。
(高中班级毕业留影)
写在前面:
我觉得大学里的优秀有无数种标准,成功的大学生活也不应该被数据量化。只要我们有自己的规划和对未来的希望,一切自己不后悔的选择都应该被尊重。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快乐、充实、不焦虑的大学四年。
——宋稼轩
首先恭喜学长获得国奖!学长认为是因为哪些身上的品质或者平常的习惯而获得国奖呢?有没有什么获奖经验想和大家分享?
答:感觉自己的获奖还是有很大的运气成分的!我并不是一个学习内驱力特别强的人,也需要别人或者ddl来push自己。每次在ddl较多或者考试临近的时候,我会列一个时间表,记录下近期要完成的事项以防自己忘记(我真的很容易忘记事情!)。此外,我会在学习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休息一会儿,比如看球看剧之类的,休息充分以后再继续学习,尽可能地保持高效和专注,简而言之就是该学学该玩玩。
学长能否跟大家分享一些法学专业学习上的经验呢?
答:我个人认为学习方法适合自己才好,大家都有各自的学习方法。我能想到的自己的专业学习方法就是“框架性梳理”和“浓缩式整理”。
首先是“框架性梳理”。在上完一节课以后,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我会尽量把ppt和笔记浏览一遍,然后在大脑里搭建知识框架。有时候课程内容的内部关联性较强,我会试着用书面的方式把这部分内容的框架画出来,尤其是形式理性比较强的内容,这样的梳理会让混沌的脑子不那么混沌一些。比如民总中法律行为效力瑕疵问题,就可以试着用表格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根据效力瑕疵类型整理产生瑕疵的原因种类,并标注各个要件与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重大误解中需注意解释优先于错误。这样的整理能够加强我们的要件意识,个人认为这对于形式理性较强的部门法来说是很重要的。
其次是“浓缩型整理”。我觉得很多的制度、法律规定都是产生于一定的理论基础的,某一观点、理论可能是可以由基本学说推导出来的。虽然这样的方法无法让我们清楚地理解并记忆所有的法学知识点,但这对于我理解知识点是有帮助的。例如,刑法理论中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区分就可能会影响偶然防卫的法律评价,民法中物权行为主义和债权形式主义理论可能会导致物权变动要件的不同。所以,学理上的讨论看似与实体法规定和实务无关,可能也有同学觉得过于学理的内容对未来的职业实践无关,但我个人认为这其实是可以加深我们对于具体法律规范的理解的,毕竟理论与具体规定之间还是自洽的。同时,在法学院多学些各派理论感觉其实还是蛮有趣的,觉得没用的东西说不定哪天就派上用场了。
就考试而言,我个人习惯将每一门课的重点整理到一个文档里面,然后打印下来背诵。我还是喜欢用纸质材料进行复习背诵,方便用笔进行勾勒。可以在记忆部分知识点后闭上眼回忆一下刚刚背的内容,让这些内容在脑子重复一遍再继续往下复习,否则容易看了下面忘了上面。
(presentation)
学长目前有没有比较感兴趣的部门法方向,为什么呢?
答:目前为止最喜欢的课程应该是大一下的刑法I(刑法总论)。最初我对于刑法课的兴趣可能来源于袁老师上课讲的各种有趣(离谱)的刑法案例,后来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我觉得袁老师讲的刑法总论虽然有点难懂,但是形式理性、逻辑性特别强,有一种法学特有的美感(bushi),所以就比较吸引我。加之我们寝室的舍友一直热火朝天地讨论那个学期的刑法作业,因此现在回忆起来就比较喜欢刑法。
4.学长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英国作为交换国呢?对于出国交流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吗?如果有同学有出国交流的打算,建议提前作哪些准备呢?
答:其实我的第一志愿并不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而是新国立,谢菲尔德只是我的一个调剂选项。但是面试的时候我的表现不太好,同时又在面试时表现出了较为强烈的想通过交换学英语的意愿,于是就被调剂到了谢菲尔德大学。后来,我觉得去英国交流还挺好的:首先,我的英语水平确实只能说是一般,所以我也希望能在英语国家的语言氛围下提升下自己生活英语和学术英语的水平;其次,我目前在考虑未来是否要出国读LLM或者JD,所以去英美体验一下普通法系的法学教育可以帮助我更好地选择未来的方向;第三,因为我支持的队伍就在英国,而且离谢菲尔德蛮近的,去英国交流我就可以经常去现场看足球了。
对于出国交流,可能是受到从大一入学以来就在团学联络发展部的影响,我一直比较想参加交换项目。对此,推荐大家多去看看联发部的传统栏目“当獬豸遇上忒弥斯”,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学长学姐交换的经验和感受。我觉得出国交流是一个挺好的看看外面世界的机会吧,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法系、不同的法律教育、不同的风土人情,而且可能还有助于自己未来的生涯规划,判断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所以,我个人是建议有出国读研打算的同学可以尝试下出国交换,判断下自己到底喜不喜欢、适不适应国外读书的生活。如果决定要出国交流的话,建议大家提前考出语言成绩,然后可以提前了解下校际以及院际的交换项目有哪些。
5.除了在法学院校团委学生会联发部的工作,学长还参加过哪些学工呢,带来了怎样的收获?有什么学工方面的建议吗?
答:我大一的时候参加过法援,当了一年22级法学2班的班长,加入了团学联发部。我印象最深刻的学工经历是团学联络发展部的经历和担任班长的经历。可以说,我的大部分学工技能都是在这两份学工经历中学到的。建议大家在大一阶段可以多参加学工,然后在一学期或者一年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体验最好的学工继续干,总会有不一样的收获的。
(江湾定向部长团合影)
6.学长一般会参加哪些课余活动呢?作为课余爱好的足球带来了哪些体验?
答:我一般会参加一些趣味性的课余活动,比如我两年都参加了法学院的趣味运动会,虽然踢了两年点球了都没进。
我是从高中后半段才开始比较多地踢球的,所以足球水平一直停留在一个初学者的水平,一直也算是娱乐的一个手段吧,这主要是因为踢不了高端局。足球带给我主要的体验其实在看球上,从开始踢足球起我就有逐渐地看一些球赛,进大学以后看得比较多。看球有时候是我一个放松的方式,但有时候也会因为球队的糟糕表现而气愤。逐渐地我觉得看足球也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每周看一场主队的球,无论踢得好还是差都尽量支持自己喜欢的球队,也算是乐在其中吧。
7.想对未来的自己说什么?有什么话想送给学弟学妹们吗~
答:希望未来的自己不会因为现在的我做的决定后悔。想送给学弟学妹们一句话,是来自去年热播的电视剧《漫长的季节》中的:“往前走,别回头。”不要沉溺于过去的成功或是失败,要勇敢地向前走,迎接新的挑战。
来源丨复旦法学团学联
【相关链接】
镇中23届、清华吕方舟:在实践中成长|国奖风采
省高考第三名、24届胡家豪在镇中毕业生“情系母校”中的国旗下讲话:化孤独为共同
镇中23届、北大卢宇宸:看,过了河,有美丽的繁星|国奖风采
镇中20级戎峻泽:从中学的国际金牌到中科大的国家奖学金
镇中郑博毅学长有约:我在中科大少年班的日子|国奖风采
为了21届林祺辉,北师大给镇中发来一封感谢信
镇中23届、清华张扬: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国奖风采
西湖大学3名本科生获国奖2名来自镇中,南京大学本科镇中人16人次获奖
4位镇海中学23届毕业生在复旦荣获国家奖学金|国奖风采
【恭喜,感恩】中科大为镇海中学发来23人获奖喜报,还有兰州大学同济大学的国家奖学金等感谢信
2位19届复旦镇中人:国际顶级期刊PNAS发论文,获评复旦十佳志愿者、国奖|材秀梓荫,追梦不止
173人次受表彰!镇海中学新年喜获复旦等著名高校喜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