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来徐州,也要逛逛彭城七里!

乐活   2024-10-06 10:18   江苏  


十一长假,徐州喜迎八方客。
彭城七里成为热门的必打卡路线。
如果100年前,
你来徐州旅游的话,
会去哪里玩呢?
来看看在1923年,
本地人推荐的徐州游玩秘笈是啥样的。




徐州市档案馆收藏了一本《徐州旅游指南》,是1923年编制的。当时,江苏省教育年会在徐州召开,铜山教育会就编了这样一本册子,方便与会人员在徐州观光游览。



这本精心编制的指南里,有徐州各处名胜介绍,有游览路线,有公路、铁路车次、价目和食宿信息,并附铜山县全图、铜山县城区图。可以说是一百年前徐州文旅界的宝藏站点推介了。


为什么是铜山县地图呢?因为在1923年的中国行政区划上,只有铜山县,没有徐州府。

铜山县原为彭城县地,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彭城县并入徐州,至正八年(1348)升徐州为路,复置彭城县,十三年废彭城县入武安州,至正二十六年武安州复为徐州。

清雍正十一年(1733)始置铜山县,因境内微山湖中有铜山岛而得名。

1912年,徐州府,铜山县,原徐州府属地附廓处于同一个城郭内)铜山县,属江苏省。

1945年析铜山县城、郊地置徐州市,市县同城而治。



超级贴心的酒店指南,从头等到三等,丰俭由人,甚至还标注了有额外服务的旅馆,提醒游客避雷。



放下行李,就该找吃的去了,古往今来,在旅行中,吃吃逛逛都是不二法门。


注:据1923年国内物价水平计算,120文可以买到1斤大米,540文可以买到一斤猪肉。(1银元约等于1000至1500文)

去名胜古迹游览,交通工具少不了,凭两条腿走,纵使徐州城不大,也够跑断的了。这样算起来,乘轿子最贵,去一趟云龙山都快能买10斤大米了。


外地人乘火车到东站,便可开启1923年的徐州之旅了。那时的徐州城区四门内,面积仅有12平方公里,三日玩遍全城,想来不算难事。于是《徐州旅游指南》给出了三条线路:
线路1:从津浦车站向东行约半里路,可到子房山,山上有座子房庙。 
线路2:从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出发,南行到快哉亭,登上城头西行,到南城楼,再往西,到燕子楼。
线路3:从快哉亭登上城头北行,到黄楼,下了黄楼至黉学宫,向西至霸王楼,沿府署向西行,至北门大街,再向北行抵瓮城,到彭祖庙及彭祖井。


这三条线路提到的名胜古迹,大多数都处在今天的徐州历史文脉——彭城七里之上。



徐州历史文脉“彭城七里”北起黄楼,南至云龙山,串联起文庙、回龙窝、户部山、徐州博物馆等235个历史文化遗存,全长约3.5公里,自建城始,这条城市的中轴线就始终如一,延续至今。

对比1923年的徐州,昔日胜景今何在?我们一起看看吧!


第一站:
  黄  楼  


今日黄楼


熙宁十年秋,黄河决口,水及彭城下。苏轼适为彭城守。及水至城下,苏又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至而民不溃。水退又请增筑徐城。


1923年,黄楼。


为了纪念1077年的这次治水事件,苏轼在当时徐州城的东门,建起一座大楼,由于“土实胜水”,以土克水,有镇水之意,所以用黄土涂饰墙面,故名黄楼。是徐州五大名楼(彭祖楼、霸王楼、燕子楼、奎楼、黄楼 )之一。苏辙﹑秦观等人都曾登黄楼,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作黄楼之赋。

上世纪30年代的黄楼。

黄楼的身形映照在清末的徐州八景中,是为:黄楼赏月。立于楼中,“送夕阳之西尽,导明月之东出”,不负风雅。


1983年,旧址上已不见黄楼。来源/光线


明、清两朝,黄楼曾有四次大修,然而从清末到民国,由于年久失修,逐渐衰颓。解放初期,黄楼已破烂不堪,为避免危险而拆除。


上世纪60年代的牌楼。来源/徐枫


与黄楼同在北门外黄河岸边的,还有五省通衢牌楼。



1989年5月1日,新建的黄楼对游人开放,它的旁边,是焕然一新的五省通衢牌楼,至此,代表徐州治水之功的黄楼和牌楼,会师了。



新建的黄楼在故黄河南岸大堤上,这是一座飞檐翘角,有着明黄屋顶和朱红排窗的两层楼阁。


匾额上“黄楼”二字,为苏轼亲自题写。摄影/李婷


900多年前的那个重阳日,徐州知州苏轼写下了这篇《九日黄楼作》:“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事锹锸。”


有了文豪的笔墨加持,黄楼从此在徐州胜迹中有了超然的地位。



第二站:
文庙(黉学宫)


今日文庙(黉学宫)

文庙,是祭拜孔子的地方,明清时期,它是徐州的最高学府——徐州府学宫(1369年)所在地,也是徐州文脉传承的重要基地。



徐州文庙历尽沧桑,始建于宋代,元代毁于战火。明代重建后又遭黄河水灾破坏,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文庙迁建,位于徐州府署以东。徐州文庙也称“孔庙”,也称“圣庙”,也称“府学宫”,也有人叫它“黉庙”或”黉学宫“,因为古代称学校为“黉”。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奎星楼


在文庙的东南角是奎星楼。奎星为天上二十八宿之一,为文星。奎星楼形式为重檐六角亭式,坐落在水塘中间,周围有雕刻精美的护栏。


上世纪四十年代,奎星楼以西的七龙壁。



2024年,文庙街区重建开街,依据《清代营造则例》中提炼出的清代官式建筑的做法,徐州文庙内修复与复原了官式建筑形制,以及造型和细部。


摄影/季广天


文庙街区在原有的大成门、大成殿基础上旧址重建,并在地块南入口广场重建徐州鼓楼,再现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江北第一楼”。


第三站:
 彭城壹号(霸王楼)


今日彭城壹号。


曾经位于彭城路北首的“西楚故宫”是百年前徐州的名胜之一,霸王楼,苏姑墓等著名的古迹,都在这里。在更早的宋代,知州苏轼和兄弟苏辙就曾住在西楚故宫改建的知州衙门后院的逍遥堂,他还拆了霸王厅的砖去建了黄楼。


清道光28年,在西楚故宫霸王厅旧址上,重新修建了三层的霸王楼,里面设有项羽与虞姬牌位,并立重建碑于楼前。


霸王楼一度是江苏省立三女师的校舍。


霸王楼拆除于上世纪60年代。


 1969年彭城路(自北向南拍摄)

图下方连片的院落是徐州旧府署衙、机关北大院。


上世纪80年代,彭城路北首。

彭城路北首是徐州两千多年未变的政治文化中心。从汉代的楚宫,到清代的府衙,到市级机关北大院。今天,它是徐州中心商圈繁华的街区——彭城壹号。


夜幕降临的彭城壹号,有数不尽的多姿与精彩。璀璨的城市霓虹,涌动的人潮,沸腾的街头,这里是徐州年轻人的潮流聚集地。



第四站:
户部山(戏马台)


摄影/李婷

《徐州游览指南》记载:在户部山,项羽因山为台观戏马,故名。刘裕北征至彭城,九日会将佐百僚赋诗于此......


1923年,戏马台碑亭。


戏马台,是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也是目前徐州唯一的“楚韵”遗址。
项羽初建的戏马台并不繁复,后来,历史上各个朝代在戏马台场地上又营建了不少建筑物,诸如台头寺、三义庙、名宦祠、聚奎书院、耸翠山房和碑亭等,使这个曾经的演武场平添了更多的人文色彩。光阴白驹过隙,要在岁月的洪流里幸存下来,着实是件相当难的事情,戏马台上,昔日那些或雄浑或隽秀的建筑,到上世纪70年代,基本湮没殆尽。


1977年,重修碑亭。来源/徐枫


内有书写“戏马台”石碑的碑亭风云阁。 摄影/徐祥瑞


明代万历年间,徐州户部主事、丹阳姜士昌出资立碑,徐州兵备右参政、柳城莫与齐挥动如椽巨笔,书写了“戏马台”三个大字。清代道光年间,徐州知府周焘出资建亭覆之,以后多次重修,明碑、清亭延续至今。


摄影/徐祥瑞


上世纪80年代,戏马台以清官式仿古建筑群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



摄影/徐祥瑞


戏马台所在的户部山,以前叫南山,位于徐州城南的势高之地。明朝天启四年,黄河在徐州泛滥,南山因地势较高而免遭覆顶之灾。徐州户部分司署主事张璇为避水患,进驻南山的戏马台,后来,此处就被老百姓称为户部山了。


2000多年历史的户部山是徐州科举文化、帝王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的荟集地,承载着悠久的“彭城”记忆。

翟家大院影壁墙 。摄影/李婷


明清时期,因着高昂的地势,为避水患,官宦之家和豪门富商纷至沓来,在这里建宅造景,筑起大量青砖瓦舍,成为徐州城最奢华的居民区。因此,户部山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这里老街纵横,建筑精美,设计巧妙,是徐州古典建筑最集中的地方。

崔家大院垂花门。

古民居中比较著名的有清道光年间翰林崔焘的私宅(崔家大院),清康熙年间徐州状元李蟠府邸,有号称户部山八大家的一行富豪,其实“八大家”不止八家,大致有郑家大院、翟家大院、余家大院、刘家大院、张家大院、李家大楼等,此外还有阎家院、魏家园、孟家园、春香阁等。

摄影/李婷


在大院与大院之间走过,会让人生出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一抬眼,就能看见门里的如花美眷,听见彭城才子们在郑家花园的吟诵之声。



第五站:
   快哉亭   



今日快哉亭。摄影/季广天


 《徐州游览指南》中记载:在城东南,宋李邦直持节徐州,即唐薛能阳春亭故址构建。苏轼名曰快哉亭......


1923年,快哉亭。


快哉亭是徐州年代最为久远的园林公园。

《同治徐州府志》记载:“在城东南,旧治宋熙宁末李邦直持节徐州,即唐薛能阳春亭故址构建。郡守苏轼名曰快哉,后名奎楼,俗名拐角楼。”

奎楼便是当时苏轼笔下的快哉亭,与彭祖楼、霸王楼、黄楼、燕子楼并称为徐州古城的五楼。

清朝末年,徐州人评出了本城的八大景观,快哉亭公园的“阳春观荷”就名列其中。


上世纪40年代,明信片里的快哉亭公园。


1952年徐州市政府翻修了四角亭、八角亭及东西两座九曲桥,拆除了原来的两间温室,在公园北部建了花房。填垫了苇塘和污水坑,新挖了下水道,新筑了游园路,设置了路灯和石桌石凳,栽植了杨、柳、法桐、枫等树木,浚深了荷花池。园中的金城电影院、溜冰场、露天舞台、动物园、少年宫......曾经温暖了几代徐州人的童年和青春。


上世纪70年代,九曲桥。


上世纪80年代,快哉亭公园。


现在的八角凉亭。摄影/刘雪



1981年,徐州市对公园进行了改建。将西大门改建为仿宋建筑的三开间古式园门。两旁有耳房,大门门额上有我国著名画家李可染题写的“快哉亭公园”5个大字。


摄影/刘雪洪


大门南侧还有一段于上世纪80年代修复的城墙1928年,徐州城垣拆除,只留下快哉亭公园内约150米旧城墙以资见证。


摄影/李婷


1984年,经过三年改造建设的人民公园正式更名为快哉亭公园,而快哉亭亦在原址上重建了。重建的快哉亭坐南朝北,是快哉亭公园内东南角高出地面五米的一座独立院落。 



第六站:
徐州博物馆(亚父冢)


今日土山汉墓。摄影/程耀廷


1923年《徐州游览指南》中记载:范增墓在城南里许,古名亚父冢。元季有贾胡,盗发其墓,得宝剑去,有碑......


1923年《徐州游览指南》中记载:范增墓(亚父冢)


亚父即为范增,是霸王项羽身边的第一谋士。鸿门宴上,他力劝项羽趁机处死刘邦,同时也做了两手准备,让项庄舞剑时刺杀刘邦。但最终因项羽的优柔寡断而宣告失败,之后因项羽中了刘邦的反间计,范增悲愤请辞,病逝在回彭城的路上。自此,民间相传范增去世后,被练兵于彭城的楚军将士就地安葬。关于具体的安葬地点,郦道元的《水经注》言之凿凿地说:土山大墓就是范增墓。


范增墓是历代文人墨客来徐州必凭吊赋诗之地。



据史料记载,元代有一个叫贾胡的人,在土山上盖了草庐,花了20年时间盗墓,最终凿穿了墓顶,盗走了王陵中的财宝。事情败露后,当地官员派遣500甲士捉拿住了他,家产充公,依法判刑。后来的考古发掘结果基本证实了此事。盗洞位于墓葬的西北角,从封土开始,盗洞中就开始出现玉衣残片、漆木器、铜器等,墓室中的陪葬品也被移位。



2021年,专家根据土山二号墓墓室建造方式、出土文物断定为东汉早期王级墓葬。颠覆了千百年来,人们对亚父冢的猜测。



土山汉墓位于徐州博物馆院内。作为汉代楚国的国都,徐州见证了汉初最强盛的一段时期,也见证了王莽篡汉以及东汉政权的日薄西山。徐州博物馆以两汉文化为核心,为我们保留了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



第七站:
  云龙山  


今日云龙山。


1923的《徐州游览指南》中说:在城南二里,江南通志谓刘裕微时,憩息此山,有云龙旋绕之。旧志谓山有云气,蜿蜒如龙,亦名石佛山。朱全忠败时溥兵于此。自苏轼守徐州游览后,吟咏日多,为一郡名胜.....


1923年,云龙山。

2016年8月,徐州市云龙湖景区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云龙山是云龙湖景区的主要景点,以众多的文化古迹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著称,历来便是登临胜地。


 摄影/李依航


对于海拔仅有142米的云龙山而言,山不在高,有文则名。云龙山的历史印迹灿若繁星,从北魏的石佛、唐代的摩崖石刻,到宋代的碑文、明清的古建……在彭城七里上,仅云龙山就有29处历史文化遗存。



上山必看的一景,是放鹤亭。此亭原为北宋元丰年间,云龙山人张天骥的草堂。张山人醉心于道教,不婚,以鹤为伴,苏轼为徐州知州时著有《放鹤亭记》记之。


摄影/刘晶


放鹤亭虽以“亭”名,实为厅轩式建筑,非宋式原状,而是明清风格建筑。这是由于放鹤亭自宋以来,屡有兴废。民国《铜山县志》记载的重建、继修有五次。


上世纪八十年代,放鹤亭与饮鹤泉。摄影/徐枫

现存的放鹤亭,位于云龙山第一节山顶平台的东侧,坐东朝西,为清同治十一年重建,面阔三间 11.95 米,进深 4.95 米,高 8.2 米,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顶,前有平台,莲花柱头石栏杆环绕,周环游廊,四壁青砖,覆青筒瓦,门额上原来悬挂的是乾隆所书“放鹤亭”匾额,现改用苏轼笔迹。


招鹤亭。摄影/李依航

放鹤亭南10余米处,还有一座建在高处,四角飞檐的小亭,名曰招鹤亭,为清代所建。因《放鹤亭记》中招鹤之歌而得名。

摄影/李依航

放鹤亭西侧,另有饮鹤泉陪伴千载。饮鹤泉位于云龙山上,为宋代遗址,又名石佛井。唐时已有此井,北宋年间苏轼好友张天骥寓居于此,在此养鹤,遂有饮鹤泉之名,苏轼曾有“闻道君家好井水,归轩乞得满瓶回”的诗句。


兴化禅寺。摄影/季广天

自放鹤亭东折,步下20余级石阶,是幽深静穆的古刹兴化寺。

兴化寺素享苏北名刹盛誉,始建于南朝宋、梁间,初名石佛寺。明代高僧胜吉依山造寺,建大殿覆盖石佛。

大殿三面均为山崖石壁,殿内供奉的石佛高11.52米,合三丈四尺有余,但殿的后墙只砌了三层砖。所以兴化寺以“三砖殿覆三丈佛”而闻名于世。


御碑亭。摄影/李依航

乾隆二十二年四月,乾隆皇帝第一次驾临徐州,作《放鹤亭歌》,御书《放鹤亭记》全文,地方官为此建御碑亭,专门陈设这两方碑。



山西会馆。摄影/李婷



云龙山东麓的山西会馆,坐西向东、依山而立,高台巍峨、古朴壮观,古碑载史,传承有序。会馆始建于明代,原为芙蓉亭、关圣祠、相山神祠,清康熙四年,由晋商牛孟阳等捐资维修。


乾隆七年,在徐经商的二十多家山西商号集资修缮,增建为山西会馆,“斯祠遂巍峩壮丽,为一郡之胜地”。后经乾隆三十六年、乾隆四十五年、道光三年、光绪十三年多次修复、扩增、重建,始有二十世纪之面目。

1995年依旧制修复山西会馆,2006年,徐州山西会馆被评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所以,正在度假的你
要不要也去逛逛彭城七里?

//


文案| 许   波     美编| 刘思廷
一审| 程姗姗     二审| 肖冰     三审| 卞海峰


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徐州广电传媒集团

“快哉徐州快哉快哉”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进行文字或图片转载,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追究责任。


快哉徐州快哉快哉
“快哉徐州快哉快哉”是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宣传徐州市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并为大众提供最新文旅资讯、文旅产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