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铜山县地图呢?因为在1923年的中国行政区划上,只有铜山县,没有徐州府。
铜山县原为彭城县地,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彭城县并入徐州,至正八年(1348)升徐州为路,复置彭城县,十三年废彭城县入武安州,至正二十六年武安州复为徐州。
清雍正十一年(1733)始置铜山县,因境内微山湖中有铜山岛而得名。
1912年,废徐州府,设铜山县,原徐州府属地附廓(处于同一个城郭内)铜山县,属江苏省。
1945年析铜山县城、郊地置徐州市,市县同城而治。
线路1:从津浦车站向东行约半里路,可到子房山,山上有座子房庙。 线路2:从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出发,南行到快哉亭,登上城头西行,到南城楼,再往西,到燕子楼。 线路3:从快哉亭登上城头北行,到黄楼,下了黄楼至黉学宫,向西至霸王楼,沿府署向西行,至北门大街,再向北行抵瓮城,到彭祖庙及彭祖井。
1923年,黄楼。
1989年5月1日,新建的黄楼对游人开放,它的旁边,是焕然一新的五省通衢牌楼,至此,代表徐州治水之功的黄楼和牌楼,会师了。
900多年前的那个重阳日,徐州知州苏轼写下了这篇《九日黄楼作》:“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事锹锸。”
有了文豪的笔墨加持,黄楼从此在徐州胜迹中有了超然的地位。
文庙,是祭拜孔子的地方,明清时期,它是徐州的最高学府——徐州府学宫(1369年)所在地,也是徐州文脉传承的重要基地。
徐州文庙历尽沧桑,始建于宋代,元代毁于战火。明代重建后又遭黄河水灾破坏,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文庙迁建,位于徐州府署以东。徐州文庙也称“孔庙”,也称“圣庙”,也称“府学宫”,也有人叫它“黉庙”或”黉学宫“,因为古代称学校为“黉”。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奎星楼
在文庙的东南角是奎星楼。奎星为天上二十八宿之一,为文星。奎星楼形式为重檐六角亭式,坐落在水塘中间,周围有雕刻精美的护栏。
2024年,文庙街区重建开街,依据《清代营造则例》中提炼出的清代官式建筑的做法,徐州文庙内修复与复原了官式建筑形制,以及造型和细部。
摄影/季广天
今日彭城壹号。
霸王楼一度是江苏省立三女师的校舍。
霸王楼拆除于上世纪60年代。
1969年彭城路(自北向南拍摄)。
图下方连片的院落是徐州旧府署衙、机关北大院。
夜幕降临的彭城壹号,有数不尽的多姿与精彩。璀璨的城市霓虹,涌动的人潮,沸腾的街头,这里是徐州年轻人的潮流聚集地。
《徐州游览指南》记载:在户部山,项羽因山为台观戏马,故名。刘裕北征至彭城,九日会将佐百僚赋诗于此......
1977年,重修碑亭。来源/徐枫
明代万历年间,徐州户部主事、丹阳姜士昌出资立碑,徐州兵备右参政、柳城莫与齐挥动如椽巨笔,书写了“戏马台”三个大字。清代道光年间,徐州知府周焘出资建亭覆之,以后多次重修,明碑、清亭延续至今。
上世纪80年代,戏马台以清官式仿古建筑群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
翟家大院影壁墙 。摄影/李婷
摄影/李婷
在大院与大院之间走过,会让人生出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一抬眼,就能看见门里的如花美眷,听见彭城才子们在郑家花园的吟诵之声。
《徐州游览指南》中记载:在城东南,宋李邦直持节徐州,即唐薛能阳春亭故址构建。苏轼名曰快哉亭......
快哉亭是徐州年代最为久远的园林公园。
《同治徐州府志》记载:“在城东南,旧治宋熙宁末李邦直持节徐州,即唐薛能阳春亭故址构建。郡守苏轼名曰快哉,后名奎楼,俗名拐角楼。”
奎楼便是当时苏轼笔下的快哉亭,与彭祖楼、霸王楼、黄楼、燕子楼并称为徐州古城的五楼。
清朝末年,徐州人评出了本城的八大景观,快哉亭公园的“阳春观荷”就名列其中。
1981年,徐州市对公园进行了改建。将西大门改建为仿宋建筑的三开间古式园门。两旁有耳房,大门门额上有我国著名画家李可染题写的“快哉亭公园”5个大字。
摄影/刘雪洪
大门南侧还有一段于上世纪80年代修复的城墙。1928年,徐州城垣拆除,只留下快哉亭公园内约150米旧城墙以资见证。
1923年《徐州游览指南》中记载:范增墓在城南里许,古名亚父冢。元季有贾胡,盗发其墓,得宝剑去,有碑......
1923年《徐州游览指南》中记载:范增墓(亚父冢)
范增墓是历代文人墨客来徐州必凭吊赋诗之地。
据史料记载,元代有一个叫贾胡的人,在土山上盖了草庐,花了20年时间盗墓,最终凿穿了墓顶,盗走了王陵中的财宝。事情败露后,当地官员派遣500甲士捉拿住了他,家产充公,依法判刑。后来的考古发掘结果基本证实了此事。盗洞位于墓葬的西北角,从封土开始,盗洞中就开始出现玉衣残片、漆木器、铜器等,墓室中的陪葬品也被移位。
2021年,专家根据土山二号墓墓室建造方式、出土文物断定为东汉早期王级墓葬。颠覆了千百年来,人们对亚父冢的猜测。
1923的《徐州游览指南》中说:在城南二里,江南通志谓刘裕微时,憩息此山,有云龙旋绕之。旧志谓山有云气,蜿蜒如龙,亦名石佛山。朱全忠败时溥兵于此。自苏轼守徐州游览后,吟咏日多,为一郡名胜.....
2016年8月,徐州市云龙湖景区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云龙山是云龙湖景区的主要景点,以众多的文化古迹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著称,历来便是登临胜地。
对于海拔仅有142米的云龙山而言,山不在高,有文则名。云龙山的历史印迹灿若繁星,从北魏的石佛、唐代的摩崖石刻,到宋代的碑文、明清的古建……在彭城七里上,仅云龙山就有29处历史文化遗存。
上山必看的一景,是放鹤亭。此亭原为北宋元丰年间,云龙山人张天骥的草堂。张山人醉心于道教,不婚,以鹤为伴,苏轼为徐州知州时著有《放鹤亭记》记之。
摄影/刘晶
放鹤亭虽以“亭”名,实为厅轩式建筑,非宋式原状,而是明清风格建筑。这是由于放鹤亭自宋以来,屡有兴废。民国《铜山县志》记载的重建、继修有五次。
现存的放鹤亭,位于云龙山第一节山顶平台的东侧,坐东朝西,为清同治十一年重建,面阔三间 11.95 米,进深 4.95 米,高 8.2 米,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顶,前有平台,莲花柱头石栏杆环绕,周环游廊,四壁青砖,覆青筒瓦,门额上原来悬挂的是乾隆所书“放鹤亭”匾额,现改用苏轼笔迹。
放鹤亭西侧,另有饮鹤泉陪伴千载。饮鹤泉位于云龙山上,为宋代遗址,又名石佛井。唐时已有此井,北宋年间苏轼好友张天骥寓居于此,在此养鹤,遂有饮鹤泉之名,苏轼曾有“闻道君家好井水,归轩乞得满瓶回”的诗句。
自放鹤亭东折,步下20余级石阶,是幽深静穆的古刹兴化寺。
兴化寺素享苏北名刹盛誉,始建于南朝宋、梁间,初名石佛寺。明代高僧胜吉依山造寺,建大殿覆盖石佛。
大殿三面均为山崖石壁,殿内供奉的石佛高11.52米,合三丈四尺有余,但殿的后墙只砌了三层砖。所以兴化寺以“三砖殿覆三丈佛”而闻名于世。
乾隆二十二年四月,乾隆皇帝第一次驾临徐州,作《放鹤亭歌》,御书《放鹤亭记》全文,地方官为此建御碑亭,专门陈设这两方碑。
云龙山东麓的山西会馆,坐西向东、依山而立,高台巍峨、古朴壮观,古碑载史,传承有序。会馆始建于明代,原为芙蓉亭、关圣祠、相山神祠,清康熙四年,由晋商牛孟阳等捐资维修。
乾隆七年,在徐经商的二十多家山西商号集资修缮,增建为山西会馆,“斯祠遂巍峩壮丽,为一郡之胜地”。后经乾隆三十六年、乾隆四十五年、道光三年、光绪十三年多次修复、扩增、重建,始有二十世纪之面目。
1995年依旧制修复山西会馆,2006年,徐州山西会馆被评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徐州广电传媒集团
“快哉徐州快哉快哉”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进行文字或图片转载,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