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心理学|你真的了解,孩子青春期问题的根本原因吗?

文摘   2025-01-16 12:39   北京  



导语


阿德勒认为,有的青少年会有一种错误的认知,就是:青春期为所有的事画上了句号,他们丢掉了自己所有的尊严和价值,失去了与他人合作与奉献社会的权利,他们觉得所有人都不需要他们了。这种感觉是青春期所有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昨日,看到一则「汕头一男孩为救跳河姐姐不幸溺亡」的新闻报道,很痛心!


据称,是一位女生和家长吵架后想不开跳河,16岁的弟弟救人时不幸溺水身亡,姐姐获救,这一结局让人扼腕,也警示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还要意识到为青少年普及「如何安全施救溺水者的基础知识」。


具体的实情不太了解,也不想做无谓的推测。此时此刻,不想做更多的情绪渲染和道德评价,想接着昨天关于「青春期」的话题,了解更多孩子在青春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我想,只有真正了解孩子在青春期的迷茫与困惑,才能更好地预防同类悲剧的发生。


阿德勒认为,有的青少年会有一种错误的认知,就是:青春期为所有的事画上了句号,他们丢掉了自己所有的尊严和价值,失去了与他人合作与奉献社会的权利,他们觉得所有人都不需要他们了。这种感觉是青春期所有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01
青春期的怪异行为

是环境的改变,还是错误认知的暴露?


青春期,是由儿童转变为成人的过渡阶段。


有时,没有为「成年时期」做好充足准备的儿童,会异常害怕面对工作、社交、恋爱与结婚这一系列问题的联合进攻。


青春期的全部危险都根源于对生活中的这三个重大问题缺乏恰当的训练与准备。倘若儿童面对未来,感到惶恐不安,那么他们理所当然会用最省心省力的办法来处理它。但是,这种省事的办法却一点作用都没有。


一些孩子在青春期中会期盼自己不要长大,一直处于儿童时期。他们说话的时候甚至会像小孩子一样,与年纪小于他们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形态动作也模仿儿童。然而,大部分青春期的孩子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模仿成年人的行为方式,他们或许并不具备真实的勇气,却假装自己是成年人,他们学着大人的样子,花钱大手大脚,与异性之间的行为举止轻浮,恋爱甚至上床。


有一些麻烦的案例中,儿童还不知道怎么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已经开始肆意妄为,最终走向了犯罪的道路。这样的情况最可能出现在小时候犯过罪但没有被发现,从而觉得自己聪明到能够骗过所有人的孩子身上。面临生活问题,尤其是逃避经济问题时最省力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犯罪。所以,年龄在14-20岁之间的少年犯的数量呈现出急剧增加的趋势。


在这里,摆在我们眼前的并非一种全新的环境,而是过度的压力使小时候便已经出现的暗流显露出来。为此,我们可以得知,一些孩子在青春期出现的怪异行为,不一定是环境使然,而是那些潜藏的错误认知在青春期这个阶段里逐渐地显露出来。


倘若一个人的活动范围小,那么他逃避生活的三个问题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患上精神病。在这个年龄段里,不少青少年得了「功能性疾病与神经紊乱」。任何一种疾病的症状,都足以让他们在不降低自己的优越感的同时,逃避生活的各种难题。


所以,做父母的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发展,不能漫不经心,不关心孩子。倘若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性格和目标,他们就不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影响孩子,也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孩子接受他人的影响。


02

青春期遭遇失败,

有可能是儿时的「溺爱」导致的。


有不少在青春期遭遇失败的孩子,儿时都习惯了父母的溺爱。


基于这一点,我们很容易发现:对于那些无论什么事都需要他人帮助的孩子来说,成年人需要担负的责任无疑是一种独特的重负。他们依旧想要有人照顾他们,不过等他们逐渐长大,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他人关注的焦点了。他们习惯了成长过程中的温馨氛围,眼下他们却发现世界很残酷。于是他们抱怨生活蒙骗了自己,致使他们失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们在后退。


这些孩子,大部分都会在学习和工作上遭遇失败,从前没有他们聪明的孩子,会超过他们,并且展现出让人意外的能力。这种情况和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情况其实一点儿都不矛盾。或许过去习惯于受到旁人重视的孩子,此刻会担忧自己让人失望,不过如果他一直能够受到他人的称赞和帮助,他就可以勇往直前,但在需要自己独自努力的情况下,他就失去了战斗的勇气,开始向后退缩。


其他人被新的环境中的自由所鼓励,他们明确地知道走向成功的道路在哪里,他们脑海里有全新的目标和全新的规划。他们的创造性生活就像弓在弦上,箭已出鞘,他们开始对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越来越感兴趣。他们都是勇敢坚强的孩子,对他们来说,独立并非困难或者面临失败的危险,而是取得成功,为他人做贡献的契机。


03
在忽视中成长的孩子,

青春期可能会因过于在意摆脱别人的轻视而犯错。


在忽视中成长的孩子,到青春期的时候,或许会由于接触同伴的时间变长,开始生出自己也可以被人鼓励被人夸赞的希望。他们之中有很多人特别希望得到他人的夸赞。


男孩子如果仅仅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夸奖,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


但是女孩子往往比较自卑,她们认为证明自己价值的唯一方法就是他人对自己的赞赏。这种类型的女孩子比较容易陷入擅长说甜言蜜语的男人的圈套中。例如,有的女孩子,认为自己在家中得不到重视,就开始与男性发生性行为。她们这样做的目的,不单单是想要证明她们已经是大人了,还希望通过这种做法,得到关注与欣赏。


例如,有一个15岁的女孩子,家境贫寒,她有一个自幼多病的哥哥,在她小时候父亲身体也不好,为此,她的母亲要照顾哥哥和父亲,一直没能好好照顾她。所以,这个女孩子从小就知道被别人照顾的意义。她非常在乎这件事,始终都希望可以得到他人更多的照顾,可是,在他自己的家里,她的这个意愿总是没有办法实现。


她不断地努力,做个好孩子,做个好学生。因为她很出色,母亲想让她继续读书,将她送进了一所陌生的高中。在这个学校里,老师们对她并不熟悉。开始的时候,她无法适应新学校的授课方法,学业落下一大截儿。于是老师批评了她,她感到一切希望都破灭了。她急于获得他人的赞誉。自己在家中没有人重视,在学校同样是这样,这该如何是好?


她看着周围,想要找一个能理解她的人。尝试了几次,最终她离家出走,和一名男子共同生活了十四天。她的家人对她非常担忧,四处寻找,最终发生了什么事,也是我们能够猜到的。这个女孩子开始悔恨自己所做的傻事。她接下来的想法是自杀。她给她的家人送了一张纸条:“你不要担心,我已经服毒了,现在的我非常快乐。”其实这个女孩子根本就没有吃毒药,她这样做的目的,我们很容易知道。


其实她的父母还是很爱她,他认为这样做可以得到父母的同情。结果她没有自杀,而是一直在等她的母亲来找她,带她回家。倘若这个女孩子能像我们一样明白,她想要的,不过就是别人的赞赏而已,这件事就不会发生了。如果她的高中老师明白这一点,那他一定会提前多加注意。之前,女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始终都十分出色。如果老师知道这个女孩子在这个问题上非常敏感,他只需要对女孩子多一点的关注,那么,女孩的处境就不会让她万念俱灰了。


04
正确认知「性关系」

等到孩子对性知识好奇时再普及。


处于青春期的这个阶段,男孩和女孩都会特别重视「性关系」,而且还会进行渲染。


他们都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已经是大人了,最后却是矫枉过正。


在我们的文化里,有一种非常顽固的想法,觉得女性的地位比男性低下,导致女孩子会不喜欢自己的女性身份,而展现出“羡慕男性的情感”。对男性的羡慕之情表现在很多方面。可以是厌恶男人,躲避男人;也可以是尽管喜欢男人,但是和男性相处时却害羞不安,张口结舌。


然而,如果认为仅仅是女孩子才会羡慕男性那就错了。每一个过高地看待身为男性的重要性的孩子,都会把男性角色当成自己的理想,从而对自己是不是足够强大到可以承担起这一身份心存疑虑。所以,在我们的文化里,过于重视男性化同样会让男孩子出现和女孩子一样的问题。特别是当他们对自己的性别角色持怀疑态度的时候。有些小孩子直到长到较大的年龄的时候,还会怀疑自己的性别或许会发生改变。


所以,从两岁开始,我们就要清楚地告诉孩子,他们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有时,外表像女孩的小男孩,会经过一段异常艰难的岁月。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认错他的性别,就算是家里的亲戚或许也会说:“你应当是个女孩子呀。”


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认为自己的长相是一种缺憾,还会觉得,爱情与婚姻问题是自己很难通过的考验。那些对承担男性身份缺乏信心的孩子,在青春期阶段,可能会出现模仿女孩子的行为,变得女性化,同时,还会染上被宠坏的女孩子的坏习惯,例如,卖弄风骚、矫揉造作、不分场合耍大小姐脾气等等。


很多成年人好像都热衷于传播性知识,他们害怕孩子们长大后对性知识一无所知。如果我们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或者研究他人的经历,我们会发现,他们害怕的那种预想的危险是不会出现的。我们宁愿等到孩子们对性知识好奇的时候,再讲给他们听。倘若父亲和母亲对孩子比较关注,那么就算孩子没有告诉他们,他们也会知道孩子开始好奇了。如果孩子把父母当成好朋友,那么他就会询问自己的父母,这个时候,父母应该采取孩子能够理解这方面的知识的方式给出答案。



本文来源综合互联网

排版编辑整理:天雅博教育

图文版权 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烦请告知





个人微信号:0016266758839

Tel:18710162085

Email:info@bordersky2013.com

天雅博国际教育
着眼全球优秀教育资源,天雅博致力于制定个性化的青少年成长规划和留学申请方案,用自信坚韧快乐的教育理念陪伴孩子们成长。天雅博现有学生成长规划留学申请、国内外文化专业考察研学活动、国际中文义工支教活动、国内天雅博讲堂志愿者义工活动等主要教育项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