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突破75万人VS名校法硕学费又涨了!做律师还是个好选择吗?|律新观察

文摘   2024-11-22 18:30   上海  

作者丨王博 律新社特约观察员

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

从2025年考研指定的现场确认点出来,上海某“双非”院校法学院的大四学生李琦(化名)再次听到身边有人讨论研究生学费涨价的问题,顿时心里又泛起了嘀咕,不知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

这两年,她总听到身边的学长和朋友提及就业形势有多么严峻,起初还不以为然;可在跑了几场律所的招聘会后,看着满场都是名校或是海归研究生的应聘竞争对手,她果断选择了考研,而且特意选择了位于中部地区、学费相对便宜的武汉大学。然而没过多久,她就看到了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上关于学费的部分。和2024年的13000元/年相比,2025年学费涨了7000元/年,达到20000元/年。之后,她还听到有消息说研究生奖学金也在下调……

其实,李琦面对的并非一所高校一个专业的问题。近年来,部分高校硕士学费出现明显上涨,其中法律硕士的学费纷纷突破万元大关,甚至更高。以“五院四系”为例,2025年硕士研究生学费低于1.5万元的仅有两所,最低的为西南政法大学1万元/年,而有4所高校的学费超过2万元/年,北京大学最高,达到2.2万元/年。而且法硕的学制一般是2—3年,故读研光学费支出就是3万~6.6万元。

虽说研究生阶段每个学生都可能拿到奖学金、助学金,但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几年下来读研的花费或将达大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 

据了解,法硕学费上涨与高校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相对而言,北上广及东部发达地区高校的学费整体要高于内地及西部偏远地区。此外,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近些年对教育收费政策的调整使得部分高校的政府补贴减少,加之高校的办学成本日益增加,高校学费不断上涨的趋势难以避免。

学费高了,对于未来职业选择,大家普遍认为回报高的是当律师,但是律师职业未必适合所有高学历人才涌入。随着律师行业人数快速增长,竞争加剧,入门门槛提升,“名校法硕+留学经历”才更具竞争力。此外,随着当前律师职业的内卷,对整个人才供应链提出新定义:如果参加法考仅仅是为了做律师获得高回报,那可能就打错算盘了。当律师职业的“致富”光环逐渐退却后,更贴近职业本质的意义可能就会浮出水面。

 

律师行业人数猛增与客户减少

对于“立志成为一名维护正义的职业律师”的李琦来说,硕士研究生的学费虽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内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更令她感到焦虑的是律师这个职业在未来可能面临的巨大挑战。 

2024年1月,山东省律师协会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到全国共有律师70.7万人。而据司法部消息,2023年6月,我国律师队伍人数达67.7万多人。也就是说,半年间,我国律师人数增长了3万余人。众所周知,司法部《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国执业律师达到75万名。按此增速计算,目前我国律师人数可能已达到75万人左右,司法部的目标有望提前超额完成。届时,以我国14亿人的人口基数计算,我国每万人拥有律师的数量约为5.4人。

律师人数高速增长的现象还引起了主流媒体关注。今年2月,新华社主办的国家级刊物《半月谈》杂志发表了题为《案源减少、市场低价竞争、职场晋升困难……律师这个行业“饱和”了吗?》的文章,通过记者的访问调查,聚焦律师行业人员饱和的问题。(相关阅读:案源减少、市场低价竞争、职场晋升困难……律师这个行业“饱和”了吗?》

不少业内人士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理解。上海国狮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康相鹏坦言,行业内确实存在结构性饱和现象,但这种饱和并不是绝对的人数过剩,而是律师资源在地域分布、专业领域等方面的不均衡。“大部分律师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及一些边远地区律师数量远远不足,甚至出现‘真空’。”同时,他认为这种结构性饱和也暴露出行业新执业者在能力上的不足。多数律师的业务范围往往局限于传统民商事纠纷或刑事诉讼领域,然而随着商业社会的不断演变,市场对高端知识产权、家族传承、企业合规等领域的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凸显,亟需具备多专业背景的复合型法律人才。此外,一些高端涉外业务领域也存在明显的法律人才缺口。

对于律师行业的“饱和”问题,在上海一家老牌律所工作近两年的青年律师王威(化名)有着深刻的体会。“现在青年律师越来越难了,这两年经济大环境不太景气,我们能拿到的案子越来越少了。即使拿到了案子,过去代理费用超过万元的现在已经降低到1000元至2000元的水平。有些自媒体说的去年很多律师收入腰斩也并非危言耸听。”

谈及导致律师收入下跌的原因,王威认为,经济环境的影响造成很多律师不得不降低收费标准以留住和吸引客户;此外,很多当事人基于自身经济负担、对方执行能力等担忧,对找律师产生了畏惧心理,有了纠纷也不愿求助律师。


律师招聘门槛缘何“水涨船高”?

谈到当下律师行业学历内卷的现象,王威表示这可能也是当下的无奈之举,毕竟每年都有大量的法学毕业生涌入行业,招聘新人的门槛难免水涨船高。

然而,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商法研究所所长李建伟在相关文章中表示,成为中国排名前十、前一百的律师,并不以拥有硕士、博士乃至更高的学历或职称为必须,本科学历足矣。他认为,从律师职业角度出发,刚开始并不一定要急于提升学历。当在执业中获得了一定的成长,并且收入也足以让自己从容读书时,再去攻读硕士、博士来提升学历,可能较为恰当。(相关阅读:本科学历的律师还要提升学历吗?何时提升?》

据司法部发布的《2022年度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统计分析》,近几年律师人数持续增长,办案量增长却放缓,律师行业竞争逐渐白热化;中国律师群体仍以本科及以下学历律师为主,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律师数量近几年略有增长,占比稳定在20%左右。但业内有人判断,未来硕士研究生将成为律师特别是头部律所招聘律师的标配。

一方面,律所招聘新人的学历要求提高;另一方面,从高校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法硕学费上涨可以看出,社会对法律专业人才有需求,特别是对高层次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多。优秀的法学专业研究生,特别是经济法、国际法相关专业的法学研究生是市场急需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当问及未来的规划时,王威坦言自己现在还在犹豫,“因为我老家不是上海的,父母看我在上海收入一般还整天忙,就想让我趁着还年轻回家考个公务员,这两年身边也有不少同事选择回家考公的。”然而,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的他显然有着自己的想法,“我当年高考成绩挺好的,好不容易来到大城市,我想在这边再打拼几年试试。”

青年律师当前面临着很大的职业挑战,入行几年做不出名堂离开律师行业选择考公考编的大有人在。中国律师行业近5年来平均每年新增5万余人,大量年轻人涌入这个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的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有数据显示,2023年,一线城市中已出现青年律师人数在执业律师总数中占比下降、青年律师净流出的现象。


律师职业“含金量”降低了?

不同于法学生和刚入行的青年律师,很多执业多年的律界老兵面对越来越难做的业务和不断下滑的薪资也难免焦虑。

北京某律所的创始人李主任近段时间正在为律所越来越紧张的现金流发愁。“随着经济下行,一些长期合作的大客户因资金链紧张,支付能力大幅下降,导致律所回款周期很长,现金流压力比以往大了很多。”另外,行业内的一些新变化,如大量低价甚至免费服务的法律咨询公司,也对律所业务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在行业极度内卷的形势下,除了年轻律师,一些在传统律所执业多年的资深律师也开始转战成为授薪律师。相较传统律所的提成模式,授薪职位提供的工资结构能让律师的努力直接反映在收入上,这对很多“上有老下有小”、急需稳定收入的中年律师来说很有吸引力。而这种现象在几年前是难以想象的,那时大多数律师都更愿意保持职业独立性,自己到市场上闯一闯。

律师职业的“含金量”不仅体现在收入上,更在于社会认可度和稳定性。尽管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服务显得愈发重要,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许多人对这一职业的价值产生了疑虑。


律师职业:如何选择?

律师职业正面临各类挑战,做律师还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这其实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王思维就是一位典型的高学历律师,其本硕博均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对于法科生的就业现状,他表示,其个人感受与媒体渲染的情况有些偏差。“我也在几所高校担任兼职教授,我身边的法科生似乎没有发生媒体上所渲染的就业无着落的情况。”同时,他也承认这可能是一种“胜利者偏差”,即许多名牌大学、一流法学院的学生就业是相对容易的,而公开信息显示全国有600余家法学院,也许法科生确实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相关阅读:《法学专业还香吗?8位法律圈资深人士真心话支招2024高考志愿填报,法律行业就业正回归理性 |律新观察》

对于当下青年律师的困境,他表示,年轻人在进入法学专业领域之初,无论是从事科研还是实践,往往都要经历一段吃萝卜干饭的日子,板凳要坐得十年冷。任何专业领域的工作,往往都是知识、经验、资源的结合。如果真的要成为一名专业人士,就要让自己具有更精深的专业能力。 

智者有言:“栽种有时,拔出有时;哭泣有时,欢笑有时。”现代经济学告诉我们,宏观经济存在周期波动,大致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面对当下经济环境的大挑战,无论是律师还是律所管理者,唯有调整心态、顺势而为,方可平稳走出当前困境。例如,某主任就表示,既然国内业务增长乏力,他打算顺应业内的出海趋势,探索海外的发展机遇。目前,他已组建一支涉外律师团队,期望可以在海外市场上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


如何少一些焦虑?

前文讨论了法硕学费的上涨、青年律师的职业选择、律所主任的焦虑等诸多话题,律新社在调研中,确实可以感受到行业里弥漫着一种选择的困惑。

作为一名律师,最应该追求的是什么?如果去掉围绕在律师周围的光环,把律师作为一份职业、事业的话,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明白:做大、做强、有钱、有名都只是这份职业的面子,而良好的执业体验带来的价值感和幸福感,才是真正的里子。

上海申同律师事务所主任杨林兵曾撰文将当下律师焦虑的来源总结为六点:职业认知不到位,对行业的期待值过高;律师职业本身要求高,责任重大;客户对律师职业理解不准确,期待过高;律师自身透支信用难以兑现;律师行业内同室操戈,技能各异,不平衡的职业生态;律师职业价值日渐虚化,创收攀比无休无止。(相关阅读:《创始人笔记|中国律师,你为什么那么焦虑,是职业使然?还是时势所致?》

杨林兵主任在文中将律师与医生进行类比:“世间疾病此起彼伏,医生们日复一日鞠躬尽瘁,从容不迫,天下仍不会无恙;尘世纷争延绵不绝,律师们年复一年殚精竭虑,如履薄冰,天下依然不会无讼。”因此,他呼吁本已辛苦不堪的律师们放下焦虑。 

调整好心态,才能坦然正视律师行业和自身正在面临的局势,对律师行业发展有一个相对清醒的认知。对于当事人来说,律师是提供法律解决方案的专业人士。做好基础的服务,放平心态。谨记,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在就业艰难的时期,学历能保证的东西绝对没有以前那么多,但努力从来都需要!”近期刷屏社交媒体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县中的孩子》作者林小英老师的这句话,送给大家共勉。



END



了解更多行业干货

欢迎关注律新社新媒体矩阵

商务合作

 lvxinnews@126.com

律新V品
律新社创立于2015年8月,是法律服务业知名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致力通过新媒体、产业研究和品牌服务,推动产业价值提升。新媒体矩阵有“律新V品” “律新帮” “律新V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