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梅对话李海波:想要一个怎样的完美退休?将律所“一体化”改革进行到底的意义?丨卓越之道第二季

文摘   2024-11-20 19:22   上海  

将要走完一个完整职业周期的律师如何有尊严地退休?这家一体化律所给出了一份具有想象力的答卷。

如果对一件事的价值有不确定性,有一种方法可以检测,就是你觉得以哪种方式离场最舒服?今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天津金诺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李海波,或许比任何人更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

18年前,当他决定启动律所的一体化改革时,金诺还在提成制下蒸蒸日上。而他设想的,是在自己职业成熟期能够以一种真正有尊严的方式退休——让律所的成长与个人的积累延续得以实现。

如今,与已处于半退休状态的李海波律师对话,他多年的一体化经验和职业沉淀为我们展现了具有时间穿透力的智慧与远见。

  • 一体化下的退休状态有何不同?

  • 一体化改革的背后,克服了哪些挑战?

  • 律师与律所如何真正践行真善美?

  • 一个律师的职业生涯三阶段该是什么样子?

律新社卓越之道第二季启动以来,邀请知名律所掌门人围绕律所管理与品牌建设分享心得与经验。本期,律新社创始人、CEO王凤梅天津金诺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李海波对话,深度交流金诺的一体化改革与管理经验。



 

李海波

金诺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

第五、六届天津市律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环境资源与能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仲裁员,天津市政府法律顾问专家库成员,天津开发区慈善协会会长;自2013年起,被钱伯斯(Chambers)评为“业界贤达”。1995年发起创办天津金诺律师事务所,始终专注于商事法律服务。截至2024年8月,金诺律师事务所已有律师110人,位列天津当地律所规模第七、天津本土律所规模第三。金诺的一体化已沉淀出了一套宝贵的运营体系,这套体系不仅对内持续发生效应,对外也成为行业培训教程。


作为一家百人大所的主任,李海波做管理、讲课、参加公益慈善,引得同行纷纷好奇:怎么有时间做这么多事情?回答是:得益于律所的一体化管理体制。如今,李海波一步步、有节奏地退休,仍然参与律所的事务,也有了新的空间做“这个阶段最有价值的事情”。他的“半退休”状态不仅反映出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深刻思考,也展示了律所的管理模式对律师职业生涯的深远影响。

 

王凤梅

海波主任最近“官宣”退休后,很多同行都很羡慕。退休后,您的生活上和心态上有什么变化?您对律所“退休制度”的思考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李海波

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从事务所退休,而是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从社保的角度来讲,我在7月份办理了国家退休证,8月份开始拿到第一笔退休金,这是法律意义上的退休。

从事务所的角度讲,我从三年前就已经开始退居二线,不再被选为管委会负责人、专委会成员,不用太操心律所的日常管理。但是我仍然在上班,在工作,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因此可以说是半退休状态。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我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更能够体现自己价值的事情。

对于律师来说,重要的是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年轻律师更多的是去做业务,锻炼和培养专业能力;资深律师有了一定经历后,可能更多地做事务所的管理、运营工作;到年龄更大一些后,要做更适合我们这个阶段的人做的事情。年龄、经历、专业知识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和水平,一些具体的业务和管理事务就已经不适合去做,也不能够发挥我们的最大价值。我的职业生涯是按照这个路径规划来走的。

 

王凤梅

您现在给自己定义的最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是什么?

 

李海波

从事务所内部的层面上讲,有些业务开发工作和客户维护工作需要我出面去做。在专业产品的研发和团队培养上,我全程参与传统业务的产品深化研发和新专业领域的团队培养。

从事务所的对外品牌建设层面看,我会代表律所参加会议、出席各种论坛,同时兼任天津开发区慈善协会会长、政府法律顾问、仲裁员等工作。这是我到了这个阶段重点应该做的事情。

得益于一体化的体制,我们用20多年的时间培养出了一个非常专业的、无论是客户还是我们自己都觉得非常放心的团队。大家各司其职,所以我才能够做我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不像没有改制之前,律所主任什么都要自己去干。因为我觉得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去做。

 

王凤梅

对比提成制律所中的退休,律师在一体化律所中被机制安排的退休意义何在?

 

李海波

在传统的提成制或合伙制下,律师一旦不做业务,就可能退出历史舞台。如果一个律师有能力并且想要在事务所保持江湖地位,就必须努力做业务,让创收达到最大值。而一旦没有这样的能力,业务量降低,律师在事务所里的地位就会瞬间下降,甚至会被扫地出门。

但在一体化的体制下,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都有其定位和价值发展空间。

当初做一体化改制时,金诺有多方面的考虑,其中就包括职业尊严方面。在过去的机制下,我们总说“比骡子还累,比蚂蚁还忙,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律师一旦做不了业务,就毫无价值。所以我们要设计出一个新的制度,让年轻人有一个好的上升空间——从做助理开始,做到资深律师,再做到合伙人,不断上升。当律师年老时,仍然能够享受过去二三十年来自己为这个事务所创造的价值,以及现在其他人创造的价值,逐渐有尊严甚至是尊贵地退下来,这是我们做这种制度设计的考虑。

《王凤梅对话李海波:表面风光,内心彷徨?老律师如何不被“扫地出门”?》

(律新社视频中心出品)



正如行业内其他改制的律所一样,一体化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长期根植于提成制的传统,要着手做个“翻天覆地”的彻底改革,总要经历一些阵痛、挫折,甚至暂时的倒退。而经历过阶段性的煎熬后,身边留下来的都是有共同信念的战友,前方迎接的是崭新的发展篇章。

 

王凤梅

一体化律所至今仍是行业难题。您在一体化制度的设计中走了哪些流程?当时的难点是怎么攻克的?

 

李海波

当初设计这个制度的时候,确实非常难。1995年,金诺成立;2003年,我提出了改制;2004年,律所内部论证了一年,研究过金杜、中伦、君合的制度。律师都有一种理想化的想法,想把每家律所的好东西结合起来,做成一个比他们都好的创新。其实那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制度和工作都有自己的逻辑关系,有优势就必然会有劣势。每一家律所的制度都有其逻辑,所以我们不能把不同逻辑基础上的制度规则直接结合在一起,还觉得能够产出一个比它们还要优秀的制度。

在我们的制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对合伙人进行考核和评价。分配机制设计的关键是要让合伙人的收入和贡献度相匹配,而贡献度不仅仅是合伙人的创收,还有管理等其他方面价值的体现。

当时,律所内部的一体化认同很难统一。金诺于2005年实行一体化改革,2006年就出现崩盘。律所的8个合伙人走了4个,6名骨干律师离开,后来又经历了若干次的人进人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样人进人出的过程,也是我们在不断考验和提纯的过程。只有真正认同这样的体制和理念,才会长期在这里做下去。但并不是说不认同的就不好,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价值取向,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这种体制满足不了所有人的需求,所以有人作出离开的选择也是正常的。

历经频繁的人员变动后,金诺最终留下了一批真正认同一体化机制,某种程度上也享受这种体制的人。大家觉得在这里很好,愿意在这里拿工资,而非自己去外面找案源。这样的人能够专心致志做自己的专业,从而进一步提升事务所整体的专业水平和服务品质。我们用一家律所的协同能力来确保律师的服务质量,因此有自信说金诺无论哪个业务部门、哪一位律师,专业能力和服务都是比较让人放心的。

 

王凤梅

经常听您谈到金诺的王牌品牌项目——金诺行政荟,这是金诺输送温暖的中心,而且对外培训还赚钱了。这个板块具体是怎样设置的?

 

李海波

金诺行政荟的由来是2017年我在听金诺的背景支持部门——行政、财务、市场、HR、IT和秘书处汇报工作时,发现律所这些非业务人员的工作中有很多创造性的内容,每个人的工作内容都可以凝结成一个课程。

于是我安排时间,让这些同事每个人都做出课件,给同行培训,课件在律所内部通过后就开始招生。第一期的金诺行政荟对外收费3000元,招了48个人,每位同事都是第一次上台讲课。为期两天的培训非常成功,很多北京、上海的大所都派人来参加,金诺行政荟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认同,一下子就火了。金诺参与的国际律师联盟(Lawyers Associated Worldwide)对此也表示赞赏,我们在2018年和2019年的全球年会上作了演讲,和国外的律所交流经验。

金诺行政荟对于律所背景支持部门的同事也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一方面,他们能上台讲课,成为讲师;另一方面,他们给事务所创收了十余万元,成就感倍增。

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背景支持部门对于一家律所的贡献究竟有多大。金诺在100人左右的时候就已经有30人左右的背景支持团队,当时觉得比例较大、成本较高;但当律所发展到150人、160人了,做背景支持的还是这些同事,成本相对来讲就降低了,而且他们的经验与价值也更为突出。

这两年,我们加速了财务、BD、HR、IT、秘书等岗位的专业化、职业化提升,期待未来他们的能力被行业广泛认可,甚至吸引跨国公司高薪挖人。



不仅把办公室做成艺术品,李海波还提出“要把律师业务当作艺术品去做”,对每个业务都要“精雕细琢”,践行“真善美”之路。

真善美的理念也体现在李海波和金诺的公益历程上。2005年,金诺正式开始慈善之路;2015年,金诺PLUS基金会成立,代表着“律师+公益”——金诺是律师,PLUS是公益。在做公益上,李海波希望其他人PLUS进来,也愿意PLUS进其他人的公益项目,一同创造社会价值,同时收获自己在这件事上的价值与感动。

 

王凤梅

海波主任的朋友圈经常晒艺术品鉴活动,文艺范儿很浓。金诺有两间办公室,号称“艺术馆里的律师事务所”,您在工作中也提倡律师的任务要做成艺术品,具体怎么解读?

 

李海波

首先,要知道哪些是美的。律师为客户提供法律咨询、给出法律意见,要考虑如何去呈现成果。我们看到国外律师出的法律文件非常漂亮,打印出来后甚至用传统的火漆盖上章,并附有精致的信封,给人以视觉享受。但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多情况下一般都是做个word文件直接就给客户了,虽然内容专业,但形式上缺乏职业感。金诺做艺术办公室,就是要提升大家的审美,为大家提供一种熏陶。律师办理一个案件,从接触当事人到出具报告,都要用有美感的方式去呈现。

后来我提出,做律师业务就要做到真善美。真就是专业化;善是要以良善之心帮助客户,为客户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因为客户有的需求未必是善的,比如想办法赖账、克扣员工工资、污染环境后逃避法律制裁等,这些都可能是不善的念头。律师也可以帮客户实现这样的目标,运用法律技巧帮助客户赖账、克扣工资。但如果我们出于良善之心的话,就会帮客户选择不要那样做,说服他们用更好的方式解决问题,因为那样做对客户的长期发展没有好处。美即一个律师的行为、举止都要赏心悦目,这才是我认为的律师的样子。“真善美”这三个字很传统,但是我觉得如果律师能够做到这三点,就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现在很多律所做ESG,也体现了这样的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要做ESG呢?就是因为我们要选择这种“善”。针对ESG,我自己的解读是:E是不做坏人,即不破坏环境;S是Social,要努力去做好人;而G是Governance,是从骨子里把自己变成好人。我们有很多企业和企业家在努力做好事,但骨子里还没有变成一个真正的好人。所以我对自己说,首先不做坏人,其次是尽量去做好人,努力做点好事,甚至用做的好事去中和做的坏事。

同理,对于律所的一体化变革,要从一个能够挣钱的机构变成大家一起挣钱的机构,再变成内部治理优化程度非常高的组织,律师可以在律所专心地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质的变化。从行业责任来讲,我们在客观上起到了净化法律服务市场的作用。

《王凤梅对话李海波:为何把律所变成“艺术馆”?律师要懂“真善美”》

(律新社视频中心出品)

 

王凤梅

您现在是天津开发区慈善协会会长,您本人和金诺在公益制度上是如何思考的?

 

李海波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过去做公益会带有一定的功利心。金诺成立10周年时,我们第一次做捐助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公益,后来每年都做。20周年时,我们设立了金诺Plus公益基金,有了更多的钱,律所内部每年会有20万元左右的基金款项,还有很多朋友、同行给我们捐款,这样金诺又做了更多的项目。

如果说最初做公益可能带有功利心,现在则变成了义务和责任。因为我本人担任了天津开发区慈善协会会长,所以很多工作就是义务,这些公益性的事情会越做越上瘾。

用这样的心理去管理运营律所,会感觉非常轻松。与其在外面不断地给别人捐款、做奉献,干嘛不对自己的员工更好一点?何必去搞什么KPI、OKR、绩效考核、保金制度……我后来开玩笑说,尽量让员工多拿点钱、少干点活。

稻盛和夫说过:“让你的员工物质和身心都能感到幸福。”每个人都会有上进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发展;尽量多拿钱、少干活,大家反倒会更有积极性、更有凝聚力。我觉得这是一个心态的问题,所以我在办公室里经常到点后就让同事们赶紧下班:“快走快走!别现在装着活干不完、加班的样子。”大家都哈哈一笑。

我们需要让我们的律师、员工能有一些空闲的时间去想更高深的事情,让他们去做培训、课件,他们需要时间去学习、研究。如果天天把具体的工作压得满满的,哪有时间去做另外的提升呢?而一旦他们在这些方面有所提升,在完成工作的时候就会更加轻松,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

《王凤梅对话李海波:用公益思维经营律所?我要让律师多拿钱,少干活!》

(律新社视频中心出品)



探索本土之外的路,是很多律师、律所发展的必经阶段。在律所的国际化探索中,金诺属于先行者,是全球拥有100余家会员的国际律师联盟的核心成员,也在和更多的国际大律师合作共赢。面对最近行业内“律师出海”呼声的高涨,李海波给出了理性的分析,缓解了“要不要出海”的焦虑情绪,给律师提供了专业且真诚的建议。

 

王凤梅

您怎么看待金诺现在的国际化进程,以及最近呼吁中国律师出海的观点?

 

李海波

金诺一直重视国际交流。我们之所以推动一体化改革,也和最初与国外律所的接触有关。因为接触了这些律所的不同机制,而当时的金诺又不是我想要的样子,我便有了一体化的目标。

金诺在与国外律所交往的过程中有很多体会。首先,看到了国际标准是什么样子,看到了律所之间专业化、职业化的差距,知道要往哪个方向努力。其次,这些年来我们更多地参加国际会议,就能知道全球的律师同行最关心的前沿问题是什么,比如AI、网络安全问题、具体业务方面的金融诈骗,甚至是职业健康方面的问题。深度的国际交流也能加强相互尊重,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但是仍然有人持有各种偏见。我们与国外律师交流后,他们会感慨原来中国也有这么好的律师。

如今,金诺能更多地和境外的大律师合作,同英美法的律师一起出庭。今年,我们和香港的出庭大律师一起打赢了一场上市仲裁的官司,如果没有前期的能力积累,即便这个机会摆到我们面前,我们也做不了什么。这就是金诺十余年甚至二十多年来在国际化方面的铺垫带来的厚积薄发。

最近呼声很高的“中国律师出海”的观点,实际上是国内经济形势变化推动大家想出来的一个出路。但客观来讲,这个出路对于大部分律师都不现实,只有少部分律师具有这种涉外能力。对于出海律师来说,一要具有涉外能力,二要具有客户资源。只有客户“走出去”并且需要律师跟着一起“走出去”,律师才会有更多机会。当然,一些大型规模所将“走出去”作为其布局策略是很有眼光的,因为需要有更多与国际联络的触点。

 

王凤梅

如果要总结做律师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大家,您会归纳哪三个关键词?

 

李海波

律师的职业发展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做专业律师。律师年轻的时候要花大力气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锻炼自己能够给客户提供真正专业的万金油服务,因为客户需要有一个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问题都能应对的律师。

第二阶段是做知名律师。律师需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专业能力再强但没有人知道,那说话就没有分量。如果是一个知名律师,无论是在具体的业务处理方面,还是更大的如推动国家法治进程上,也许说一句话就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第三阶段是做大律师。这不是指做大案子、挣大钱的律师,而是指有社会责任感、社会担当的律师。这样的律师要做的是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促进社会进步、促进法治文明发展的探索上。所以很多律师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论是担任人大代表还是涉足其他领域,并不是为了挣钱,而是想为行业作贡献。

某种程度上,我们在律所的一体化发展上做了多年尝试,成了先驱而非先烈,没有成为反面教材就已经很成功。我们让同行们看到,不是只有北京、上海的律所才能做成一体化,金诺作为一家天津本土的地方所也能做成纯一体化律所、成为大家学习的对象,这能给地方律所带来激励,也是对行业的贡献。这就是大律师做的事。

 

王凤梅

海波主任所说的专业律师、知名律师、大律师的阶段划分,正好与律新社提出的律师品牌打造的“三维九步法”很吻合。其中,“三维”即专业影响力、行业影响力、社会影响力三个维度。一个好律师应该先在专业领域打好基础,这是立身之本;其次,专业人士做得好,是一定会在同行里有口碑的;最后就是律师终极的社会责任,要去做公益,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真善美殊途同归!

 

李海波

我觉得这个行业确实需要律新社这样的机构,律新社的报告做得非常好,对行业的深度观察和分析让大家对行业有了积极的认识。不管外部环境怎样变化,都不至于屈从于环境做不该做的事。我自己值得自豪的一点就是一直坚守着,正如我之前说过的一句话:“不是我坚持,只是我没有放弃。”现在对于很多年轻的律师和律所来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会面临很多挑战,能否坚持正确的方向和价值观、不管遇到什么都永不放弃,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建律所先要会审美?》

(律新社视频中心出品)


  凤梅姐对话李海波手记:勇气之美


喜欢艺术的人会有一种特质:做人和做事都喜欢纯粹之美。

可大家都知道,纯粹之美很难。若是个人独立工作,还可以对自己高要求,但是要让一个组织整体呈现纯粹之美,就显得很难了。要追求这种理想境界,必然会遇到诸多困难,需要出色的应对能力、持之以恒的信念以及乐观主义的勇气。但是这个注定充满着不完美现实的过程,或许就是美的本身。

我和天津金诺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李海波的这次“卓越之道”对话,就是一次“审美”交流。在圈内,人人都知道他喜欢艺术品,审美力很高。这次对话,他坐在挂着艺术品的办公室里,谈着自己对律师职业和律所创设的想法。历经30余年律师执业、18年“一体化”律所建设后,正值法定退休年龄的他完美地走完了一个职业周期,致力于把自己的执业过程和治所过程都打造成一个“艺术品”。金诺成了天津当地头部精品百人所,发展蒸蒸日上,他也愉快地实现了自己的职业梦想——让自己有尊严地退休,让每位老律师都有尊严地退休。

如果说办个好案子、赚笔大钱是“独美美”,那么能够让一群人持续相互配合服务好客户且自己也感受到被尊重,不就是“众美美”?因此,在这种纯粹之美的吸引下,李海波注定会开始一场孤独之旅。

是的,太难了。搞“一体化”律所,就是与人性战斗,这需要何等勇气?

在“及时行乐快速回报”与“长期付出未来收获”的权衡间,大多数人太容易选择前者。而且18年前在天津实施即使是北上广深地区业务资源丰盛的律所至今也都谨慎选择的“一体化”模式,确实透露着一种英雄主义。

海波主任真诚地表达了初衷,希望解决自己和律师的发展困惑:很多律师是独立作战,对外一人担当,对内缺乏协同支持,不仅无法系统、深度服务客户,也无法将自身的经验和资源沉淀到组织中,“外表风光,内心彷徨”。一名律师无论多优秀,在提成制律所中必然面临被“扫地出门”的结局。

这种职业的过程和结果都不够美,因此不符合海波对人生的审美。

他决定改变。他要画一幅自己满意的艺术作品。

他一路走,一路画。从勾勒出轮廓,到一点点打磨,很多地方不满意,画了又画。也许一个细节就要反复打磨千百遍,熬人之处如同西西弗斯推巨石,反复推、反复失败、反复推……

但是方向从未改变,从建组织、建制度、建队伍、建培训、建文化,到做市场、做研究、找客户、做服务、做反馈……不断练习一个组织的内外双轮驱动,金诺也逐步实现了一个组织的“自运转”目标,这种“会呼吸”的生态组织不就接近生命之美?

是的,会呼吸的作品一定是一幅艺术臻品。

当然,艺无止境。组织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个阶段的挑战都不一样。事物的形态会一直变化,评价的标准也各有千秋。可是,真正能打动我们的永远是真善美。如果人生需要一个意义,就看是否有追求真善美的勇气和行动。

海波也在金诺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用一场勇气之战实现了对纯粹之美的追求。勇敢追求自己心中的美景吧,这是海波给我的启发。希望你也能从这个对话中汲取到勇气的力量和美的共鸣。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END




了解更多行业干货

欢迎关注律新社新媒体矩阵

商务合作

 lvxinnews@126.com

律新V品
律新社创立于2015年8月,是法律服务业知名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致力通过新媒体、产业研究和品牌服务,推动产业价值提升。新媒体矩阵有“律新V品” “律新帮” “律新V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