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渔业现代化部署会 | 大家谈

创业   2024-11-21 22:25   北京  


推进渔业现代化部署会 | 大家谈



本 刊 讯


11月20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推进渔业现代化部署会,引发各省(区、市)、高校、研究机构等相关参会代表就如何推进渔业现代化展开热烈讨论,中国水产杂志社联合中国渔业报就相关情况进行跟踪报道。

1、北京:

推进渔业现代化部署会,是“十五五”开局之前的总动员,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渔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总部署。以浙江渔业千万工程经验为示范,总结了全国先进省市创新做法,吹响了渔业全面现代化建设的号角。

近年来,北京市围绕扩展渔业发展空间,稳步推动都市渔业发展。一是进一步稳定水产养殖权属。按照保持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长期稳定的原则,优化审批流程,应发尽发,因地制宜将适宜鱼菜共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区域依法纳入养殖水域滩涂管理,拓展渔业生产空间。二是有序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全面落实“五大行动”工作部署,加强绿色健康养殖技术等现代渔业技术及模式的集成与应用,推进无规定疫病水产苗种场建设,提高养殖设施和装备水平,积极建设智慧渔业。三是大力发展水产种业。以鲟鱼、观赏鱼等为重点,构建现代化良种研发繁育体系;支持开展水产种业创新攻关,构建鲟鱼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平台;夯实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基础,对3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12家市级保种场的8个特色水产遗传资源进行保护利用。

下一步,将努力构建北京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空间格局,多维度扩展渔业发展空间,推动渔业全产业链发展,丰富渔业发展业态,推动生态渔业产加销协同发展、渔文旅融合共进。

2、天津:

通过参加此次会议,学习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成功经验,认识到基层治理与产业振兴相结合的重要性。

“十四五”以来,天津市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树立大食物观,持续推进渔业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水产品年产量逐年增加,水产种业持续塑造新优势,渔业设施化水平有效提升,养殖单产和养殖技术水平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休闲渔业规模实现新突破,年交易额40余亿元,中国北方观赏鱼交易中心的地位得到有效巩固。

下一步,天津市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份先进经验,积极主动履职尽责,坚持新发展理念,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满足人民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为目标,优化渔业生产结构,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升渔业生产标准化、绿色化、产业化、组织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实现天津渔业“鱼池美、渔业强、渔民富”。渔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渔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3、河北:

近几年,河北省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渔业“三大产业带”区域布局。沿海高效水产养殖带,昌黎扇贝、北戴河新区鲆鲽类、唐山对虾、乐亭海参、曹妃甸河鲀、黄骅梭子蟹等6大优势主导品种集聚发展;城市周边休闲型水产养殖带,向休闲垂钓、生态观光等新业态要效益;山坝生态型水产养殖带,挖掘冷热水资源潜力,发展鲑鳟鱼、鲟鳇鱼、中华鳖等名优品种设施养殖。在“接二连三”上下功夫,支持国家级海洋牧场、水产品加工龙头、休闲渔业企业等主体,拓展鲟鱼加工、水产品预制菜、小包装即食产品等精深加工,海湾扇贝柱、河鲀鱼、章鱼出口量居全国前列,涌现出北戴河新区渔岛、曹妃甸区多玛乐园等一批休闲渔业先进典型。

明年,河北省将强化渔业“十五五”发展顶层设计,谋划建设现代渔业产业园,继续加大渔港经济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力度,支持水产品加工、新型渔业经营主体、休闲渔业等二三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种业研发能力,继续加大渔业资源增殖保护力度,组织开展渔政“亮剑”系列执法行动,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新篇章贡献渔业力量。

4、山西:

通过参加此次农业农村部召开的推进渔业现代化部署会,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目标,理清了思路,坚定了信心,鼓足了干劲。

近年来,山西省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坚持特优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生产与生态两大功能,统筹安全与发展,深度挖掘盐碱地、莲(稻)田等资源潜力,持续推动池塘、大水面等传统养殖转型升级,加快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鱼菜共生等现代设施渔业,南美白对虾、大闸蟹等名优品种从无到有、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土特色的现代渔业发展之路。

下一步,山西省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紧紧锚定渔业现代化目标任务,以加快发展渔业新质生产力为牵引,严格落实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稳定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加快发展现代设施渔业,深入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全面实施水产种业振兴,持续优化养殖品种结构,积极推进渔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为全面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渔业现代化贡献山西力量。

5、内蒙古:

此次参会收获很大,浙江省在养殖模式、市场营销策略、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做法都值得学习借鉴。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盐碱水养殖有一定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淡水品种为基础,广盐性品种为亮点,耐盐碱土著鱼类为特色,特殊物种为优势”的盐碱地养殖格局。目前,已摸索实践出6种盐碱地养殖技术和15个盐碱地养殖模式,包括耐盐碱鱼类品种高效养殖技术、盐碱池塘鱼虾蟹综合养殖技术、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技术等。

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根据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冷水鱼、南美白对虾、蟹、螺旋藻等特色养殖,探索和推广成功的养殖技术和模式。持续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6、辽宁:

此次会议全面系统总结了渔业发展成就,对今后一个时期渔业发展作出了部署安排,为今后渔业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辽宁省坚持“稳产保供、创新增效、绿色低碳、规范安全、富裕渔民”的发展思路,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渔业经济持续发展,渔民收入显著提高。一是水产种业振兴取得新发展。2022年启动辽宁水产种质资源库建设,现已完成五大类33个品种1400余份种质资源84万份材料备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围绕辽宁优势特色的海参、河蟹、扇贝、海蜇养殖品种,持续开展水产新品种选育培育,海蜇“辽海科1号”于2024年10月已通过国家审定并公布。二是海洋牧场建设成效显著。全省已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8个,示范面积达42万亩,投放人工鱼礁205万空方。三是远洋渔业开辟新领域。全国第5个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大连(辽渔)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基本建成。四是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持续推进。在全省建设41个“五大行动”骨干基地,辐射带动全省示范推广稻渔综合种养130万亩、海水池塘立体生态养殖100万亩。五是深远海养殖取得新突破。以黄渤海区水深适宜、水质良好的海域为重点,推进深远海设施养殖发展。2024年新建100个深水网箱,累计达到500个。

下一步,辽宁省将牢固树立大食物观,不断优化调整全省渔业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从提升水产种质、扩大设施渔业、做强优势产业、升级海洋牧场、拓展精深加工方面,进一步提高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保障能力,逐步形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装备精良、产品优质、渔民富裕、平安和谐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7、吉林:

深入贯彻2024年推进渔业现代化部署会精神,学习领悟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吉林省将结合自身渔业资源禀赋,进一步推动渔业现代化建设,深化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吉林省始终坚持生态渔业发展,优结构、转方式,“五大行动”卓有成效,东部冷水鱼、中西部大水面、标准化池塘,特色发展相得益彰,稻渔综合种养面积逐步扩大,海产品进口加工规模化拓展,以查干湖为代表的吉林渔业品牌效应更加凸显。

下一步,吉林省将深入践行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全产业链全面发展为主线,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销定产、以销促产,着力打造三倍体虹鳟冷水鱼苗种产业、高品质淡水虾蟹产业、林蛙精深加工产业、大水面名特优产业,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努力推动吉林渔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8、江西:

通过参加此次会议,充分领略其引领下的渔业现代化巨变,深感渔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近年来,江西省依托丰富的水生态资源,打造千亿级渔业全产业链。开展百万亩绿色标准化池塘改造行动,完成老旧池塘改造提升10万余亩,水产品产量达296万吨。科学开展“牧渔养水”大水面生态渔业,通过“生态+赛事+旅游”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大力发展设施渔业、稻渔综合种养等健康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产量达294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8%,集成推广稻虾、稻蛙、稻螺、稻鳖等7大稻渔模式,面积突破300万亩。

下一步,江西省将乘势而上,以绿色禀赋为基础,做强水产“土特产”文章,加强宜渔资源的科学利用,全面推进生态健康养殖;以联农富民为导向,做强水产品加工流通、提炼渔文化价值、拓展渔业新业态,带动农民增产增收;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推进渔业设施装备升级,推动全省渔业现代化提档提速。

9、山东:

近年来,山东省持续推进“海上粮仓”建设,着力推动渔业转型升级,渔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持续优化空间区域布局,在全国率先开展近海养殖容量评估,科学评价水域滩涂承载能力,养殖模式不断优化;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扎实推进水产种业发展;着力提升绿色养殖水平,持续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组织实施10万亩集中连片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规模达2030万立方水体。二是全力做好渔业资源养护利用。持续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圆满完成国家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任务,建成全国首个海洋牧场观测网,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72处,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国首位。科学开展增殖放流,“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增殖放流28个物种、280亿单位。三是积极拓展耕海牧渔新空间。挖掘深远海养殖潜力,集成推进黄海冷水团、庙岛群岛、海州湾等3个深远海智慧渔场建设,“深蓝”“国信”“经海”等系列首创型项目,为全国发展深远海养殖探索了经验;实施深海鱼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聚焦海水三文鱼,着力打造山东深远海养殖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在全国率先实现自然海域养殖三文鱼的规模化产出;有序发展远洋渔业,金枪鱼大型围网、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等大型高质高效项目实现新的突破。四是着力培强产业链条。建设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冷链物流基地等大型加工基地、园区38个,获批建设长岛、荣成等国家级渔港经济区5个,水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600余家,水产品年加工总量近650万吨、产值1160亿元,均居全国首位。

下一步,山东省将锚定建设现代渔业强省,统筹渔业发展与安全,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深远海和沿黄为重点,强化种业创新、装备创新、模式创新,拓展发展空间,推动渔业标准化、生态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提高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0、河南:

通过现场考察,深切感受到舟山市推进渔业现代化和宜居宜业和美渔村建设的巨大成就,这种变化根本在于浙江省持之以恒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和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战略,创新实施“千船引领、万船整治”行动,并以此为抓手,开展党建引领美丽渔村建设。

当前,河南省正在深入实施《河南省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年)》,加快以种业、智慧渔业设施渔业和绿色循环养殖为重点的渔业现代化建设,成功培育了“豫选黄河鲤2号”国审新品种。

下一步,河南省将以此次会议精神为指导,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理念和方法,坚持智能化、设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动渔业渔村共同发展,探索一条适合的渔业现代化道路。

11、湖北:

农业农村部组织召开推进渔业现代化部署会,进一步明确了渔业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和具体举措,为推进渔业现代化提供了路径指引。

湖北是千湖之省、鱼米之乡,也是全国最大的淡水鱼生产基地。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渔业发展,推动出台“虾十条”“鳝七条”等政策意见,从种业振兴、健康养殖、加工流通、科技创新、品牌提升等全产业链入手,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为保障居民群众“菜篮子”水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积极贡献。全省扎实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在武汉、荆州、宜昌、荆门等12个地市累计创建骨干示范基地118家,辐射带动面积超过100万亩。因地制宜推广繁养分离、稻虾鳝、无沟化养殖等模式,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885万亩,居全国第一。大力支持陆基工程化、池塘设施化、循环水养殖工厂化等现代设施渔业发展,设施渔业规模突破800万立方米。聚力打造“潜江龙虾”“仙桃黄鳝”两大省级区域公用品牌。

下一步,湖北省将全面落实此次会议的部署安排,以稳供给、增动力、提效益为主线,坚决抓实水产品稳产保供,挖掘特色渔业经营潜力,持续巩固淡水渔业第一大省地位,加快打造全国渔业现代化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12、重庆:

通过参加此次会议,对渔业现代化有了更为直观认识,渔业增效益、渔村增㓉力、渔民增收益的愿景被绘就在舟山大地上,这为全国渔业现代化打造出样板。

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水资源、渔业资源较丰富,具备发展渔业的良好条件。近年来,重庆市统筹推进渔业发展和资源保护,以“稳量、绿色、提质、增效”为着力点,全力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突出抓三件事:一是坚持民生为大,提升水产品供给保障水平;二是坚持产业为主,推动渔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三是坚持保护为先,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下一步,重庆市将充分利用巴山渝水资源,挖掘“土”的潜力,放大“特”的优势。一是统筹兼顾渔业发展和资源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二是将渔民致富增收作为渔业现代化建设的落脚点。千方百计提升渔业发展质量,努力拓展渔民增收渠道。三是健全渔业现代化建设的保障机制。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服务保障,加快推动渔业现代化进程。

13、四川:

现场看到舟山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成果,特别是渔旅融合发展,不仅让乡村更美,而且渔民收入节节攀升,让大家对渔业现代化的未来充满信心。在交流环节的先进经验介绍和部领导的重要指示,更是让大家对渔业现代化充满期待。

四川省将川鱼产业列入全省农业十大优势特色产业,立足本省产业禀赋,以园区建设、“鱼米之乡”和产业集群建设等重大项目为牵引,加快推进渔业现代化。“十四五”累计投入资金12.06亿元,打造优势特色水产产业集群3个,省级水产现代农业园区17个,“鱼米之乡”100个。近3年,全省渔业经济年均增长速度8.06%,淡水水产品产量稳居全国第七、西部第一。

下一步,四川省将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以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为引领,抓实渔业重大项目,大力推进设施渔业、智慧渔业建设,守牢水产品稳产保供和质量安全两条底线,加快四川渔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14、陕西:

传统渔家文化撬动了现代乡村蝶变,数字赋能打造了“一条鱼”全产业链,“电商+企业+渔船”党建联建平台探寻了共富之路……通过参加此次会议,领略了浙江省舟山市渔业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度和高质量,为陕西渔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积极借鉴。

近年来,陕西省以建设渔业现代化为总目标,着力推动渔业政策体系、种业振兴、高效治理、优化发展格局等方面现代化的建设。构建了“1+4+N”产业政策支持体系;攻关了大鲵等5个土著物种的人工繁育,打造了“一山两水三区域六大产业九个板块”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了渔业“3链4群5园区”(即3个产业链4个产业集群5个渔业园区)。

下一步,陕西省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聚焦“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治理有效”总要求,以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加强现代渔业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应用,不断拓展渔业发展空间,推动渔业产业集群建设,提高渔业综合经济效益,促进陕西渔业高质量发展。

15、甘肃:

通过深入学习舟山实施千万工程取得的巨大成效,获益良多,感触颇深。浙江省在渔业发展上积累的经验和做法值得业界认真学习和借鉴推广。

近年来,甘肃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聚焦特色渔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积极发展虹鳟、鲟鱼养殖,目前虹鳟鱼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充分利用盐碱滩涂,积极发展鲈鱼和南美白对虾等适宜品种,推广“以渔治碱”技术,取得了较好成效。大力支持水产品冷藏保鲜加工能力建设,依托境内大中型水库生产的三文鱼和鱼籽酱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下一步,甘肃省将加快传统渔业改造升级和提质增效,积极推进渔旅结合、渔农结合,打造休闲渔业亮点,助推和美乡村建设。积极践行大食物观理念,拓展渔业发展空间,不断提高养殖效益。认真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黄河禁渔期制度,做好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文章。

16、青海:

通过参加此次会议,感受到了技术创新助推乡村的全面振兴,也激发了对渔业未来发展的热情与信心。

近年来,青海省以设施渔业建设为抓手,通过开展抗风浪深水网箱、陆基渔业养殖基地、网箱粪污收集、水产品精深加工、数字渔业建设,不断提升养殖渔业装备现代化、集约化水平,目前设施渔业产量占全省渔业养殖产量的85%以上。破解种业难题,依托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启动三倍体制种育种本地化技术攻关,力争实现三倍体虹鳟鱼发眼卵制育种技术本地化,目前已培育全雌虹鳟1万余尾,诱导伪雄鱼8千余尾。强化水产疫病防控,聚焦虹鳟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和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PN)两种严重威胁鲑鳟鱼养殖产业的疫病,联合省内外科研院所,开展两种病毒毒株分离与鉴定,研发病毒检测试剂盒,在此基础上尝试病毒浸泡型疫苗研发。

下一步,青海将按照此次会议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围绕水、种、饵、病等环节,加强水质监测、优良品种选育、饲料配方研发和营养调控技术集成、疫病防控、营销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制约养殖渔业短板弱项,为推动青海省渔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17、宁夏:

此次农业农村部召开的推进渔业现代化部署会旨在总结交流各地在渔业现代化方面的经验做法,分析当前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并研究部署加快推进渔业现代化的重点工作。不仅总结了过去的经验,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宁夏在渔业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实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创新推广了“鱼菜共生”等多种生态循环综合种养新模式,有效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发展,稳定大宗保供品种基本盘。着力优化渔业品种结构和养殖结构,依托设施渔业的生产技术优化和循环水系统革新,不断提高对虾、鲈鳜、河蟹等主要增收品种的养殖规模。科技创新驱动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借助“东西合作”“闽宁协作”平台,引进并集成“海鱼陆养”“南鱼北养”“南苗北供”等多种生产模式,显著提升渔业集约化、高效化、低碳化水平。高质量发展盐碱地渔业新质生产力,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核心,充分发挥独特的盐碱环境水产品品质优势,加快推进渔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业品牌化,促进渔业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宁夏渔业现代化要在绿色发展、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生态种养模式的创新以及高质量发展等多方面持续发力。

18、新疆:

会议明确,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推进渔业现代化为主题,充分发挥渔业优势,充分释放发展潜力,不断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在保障粮食安全、乡村全面振兴等国家战略中作出更大的渔业贡献。

近年来,新疆积极拓展冰雪融水形成的大水面、盐碱地(水)等宜鱼空间,充分发挥冷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白斑狗鱼、梭鲈等土著冷水鱼,以及三文鱼、高白鲑等特色渔业,三文鱼初具规模,达到7000余吨,形成苗种孵化、标准化养殖、产品加工、品牌化销售等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下一步,新疆将以新一轮渔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契机,促进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与渔业逐步融合,发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赋能作用,推广新技术、探索新模式、促成新业态、打造新产业,推进全区渔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建设。

19、大连:

通过实地考察、现场交流,充分认识到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坚定了聚焦渔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信心和动力。

大连市积极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政策要求,截至目前,共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32处,打造形成长海县长山群岛海洋牧场集聚区。累计创建国家级水产良种场5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场3个、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5个,经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16个。建设重力式深水网箱761个,谋划启动恒力石化三山岛智能养殖渔旅平台等四个深远海养殖项目。保持年度增殖放流鱼、虾、贝类等水产苗种30亿尾以上,年度水产品产量占全国7.2%。现有水产品初加工企业520家,年度加工量140万吨,冷库容量占全国的6%。

下一步,大连市坚持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切入点,加强资源配置和科学布局,扩大海参、海胆、裙带菜等高经济附加值品种养殖规模,加速推进传统渔业向有机渔业、休闲渔业转型。以发展深远海养殖为着力点,重点建设重力式深水网箱,适度建设桁架类养殖平台,探索建设首台套养殖工船。以科技赋能为支撑点,整合现有科技资源,重点攻关适养且价值高的水产苗种繁育、深远海养殖设备制造、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创建等。以打造高端产业为增长点,发挥渔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流通市场等组织的作用,建设形成以优势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以推动产业融合为落脚点,培育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新业态,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延伸,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20、青岛:

通过此次会议,实地调研了舟山在渔船整治、休闲海钓管理、美丽渔村建设等方面的先进工作,为青岛市渔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经验和典型做法。

近年来,青岛市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工作部署,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渔业发展,主导培育国家水产新品种59个,占全国20%以上,打造“深蓝1号”桁架类网箱,率先探索黄海冷水团鲑鳟鱼规模化养殖,建成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开创船载舱养模式先河,为全国深远海养殖创新发展贡献了青岛方案。

下一步,青岛市将深入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抓好水产种业、设施渔业、深远海养殖、渔船管理等重点工作,全面提高渔业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水平,推动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

21、大连海洋大学:

此次参会收获颇丰,感受到浙江省“千万工程”的显著成效,同时也了解到黑龙江、广东广州等地在推进渔业现代化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大连海洋大学以智慧渔业为工作重点,在种质资源库建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水产品加工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以海洋牧场及深远海养殖为研究领域,通过构建多产融合体系,开展海洋资源的恢复及智能渔业装备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海洋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渔港经济区建设为重点,在平安渔港、智慧渔港、绿色渔港及产业渔港方面开展科学规划与布局,为地方渔港的港产城融合、渔村振兴及区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接下来,大连海洋大学将进一步统筹谋划,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突破制约渔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以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技术为先导在养殖加工等领域,形成一系列数字化、智能化装备,为渔业产业的升级转型提供积极支撑。同时以渔港为枢纽,构建陆海统筹渔业发展体系,形成海洋牧场-渔港-渔业产业园三位一体的渔业产业循环链,为我国渔村振兴和渔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2、集美大学:

通过调研考察,深刻感受到国家对渔业发展的重视,了解了现代渔业生产安全高效、销售渠道丰富多样、渔村美渔民富,渔业发展前景广阔。

集美大学立足区位优势,推进渔业现代化发展。培育出大黄鱼“闽优1号”和黄姑鱼“金鳞1号”新品种,大黄鱼“速生耐粗饲”“速生多抗”等新品系。研发了鳗鲡高质量亲本培育技术、性别鉴定、高效低耗循环水养殖等技术。构建了目前保存数量最多、品系最全的坛紫菜种质资源库,培育出“闽丰1号”“闽丰2号”坛紫菜新品种,累计直接推广应用超30万亩。初步构建了牛蛙全产业链技术体系,稻田牛蛙综合种养入选2024年全国重点推广水产养殖技术。集成了虾蟹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并实现产业化,培育出黄油蟹和软壳蟹等特色产品。培育出优质高产新品系-福建牡蛎“世倍1号”,牡蛎壳土壤调理剂、鲍多肽多糖提取工艺实现产业化。

下一步,集美大学将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新型研究院、跨学科科研团队,有组织开展交叉学科研究。通过AI赋能培育智慧渔业、碳汇渔业;研发海洋牧场关键技术与装备,推进深远海养殖。深化闽台融合发展、闽宁合作,促进渔业产业发展和文化交流。通过建立产业联盟、科技小院、创新驿站等,服务产业,培养人才,为渔业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23、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漳州村是新时代的幸福新渔村,水上支部、国家级非遗木船制作、网绳结、贝壳工艺品、沙画、村规民约歌……渔文化成为新渔村塑形铸魂的重要内核。浙江省在渔文化发掘、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方面的创新做法,可为渔业大省和县区的渔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浙江在海上“千万工程”建设上以人为本,下大力气提供政策支持和实实在在的财政补贴,使生产用船安全性获得整体提升,实现海钓船艇智能化、舒适化、绿色化,打造新动力、新材料、新安全的“三新”小型船舶,其经验做法值得其他省份借鉴学习。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作为现代渔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托单位之一,将发挥产业经济与政策研究优势和智库建设有利时机,助力推进渔业现代化工作。

来源:中国水产杂志社、中国渔业报

编辑:颜晓昊

中国水产
《中国水产》杂志于1958年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水产》媒体平台定期发布最新渔业政策法规、报道热点信息动态、探讨渔业重要议题、推广先进科技成果、普及渔业科学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