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绿帽子》和《阳光灿烂的日子》《寻枪》一样,组成了新中国电影史上对男性性心理进行深层次解读的三大文本。
影片讲述了两个男人的故事,一个警察一个盗贼。
他们肉体的相会起源于盗贼抢劫了银行并且绑架了相貌可爱态度恶劣的小卖铺阿姨的同时遇到了阳萎的警察那天正好值班处理特殊任务,而他们灵魂的沟通却是因为他们都开始面对一个亘古长存的命题“爱情是什么”的同时面临着爱人的背叛爱情的丧失。
盗贼清楚明白地知道爱情是什么,他认为爱情这东西就是我肯为你死你肯为我死咱们俩的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就在于为爱生为爱死为爱操劳一辈子;而对警察来说,爱情显然是个让他迷惑的东西,他说:“爱情?!我操,不就是两个人好吗?”
而他自己也不确定这一点所以总在问:“你爱我吗?”
最后,警察和盗贼都为了爱情而杀人。盗贼杀死的是自己,而警察杀死的是别人。
警察无法拯救为情所困的盗贼走向自杀因为他自己一直为情所困而不知如何走出这爱的丛林爱的迷雾。
在性生活方面这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却分道扬镳,呈现出不同的症状:盗贼体现出高水平的禁欲倾向,为自己的爱情守身如玉,犹如古代爱国的儒家知识分子和当代不合时宜的大学穷酸坚守那一边纯净和美好;而警察却走向了被标称为“妓女”那温暖湿润深沉无明的黑暗深渊,继承了古代诗人的伟大创作传统以及模仿了当代心灵空虚者习以为常的打发痛苦的体力操练。
这个兴奋活泼的纵欲者和英勇无畏的人民的好警察一见到老婆就缴枪投降阳萎不举举而不坚坚而不久久而不入入不敷出的原因就在于他和盗贼一样,可以为了心爱的人为了那份炽烈的感情和不渝的誓言,忍耐住性欲的折磨让精神战胜肉体。
可是他已经没有这个机会。
所以整个过程逆转了——肉体被精神化。
爱的消失和情感沟通的无能被转换成了阴茎大小的比较。
02
当爱情消失之时性欲开始纵横这不禁让人开始考虑是否爱情本质上是否就是禁绝性欲反对性欲敌视性欲的?
爱情的本质在社会层面上是一种双人经济契约,在生物层面上是一种内啡肽和肾上腺素分泌的特殊状态,在历史层面上是资产阶级对自由和个性的渴求,在艺术上是交配之欲的乔装打扮,而在无意识心理学上则是一个内在客体表象和外在现实客体相遇相合的时刻。
请允许我使用这个时代盛行的受杂志报纸欢迎的重点高中高考作文文体对上述观点进行进一步地阐述和说明:也就是说警察和盗贼心中都早已经有一个爱情“女神”存在。对他们而说爱情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和这个“女神”形象匹配的他人。
盗贼幸运的是他一开始认为他找到了那冥冥之中的“女神”,和她在一起从此生命有了意义有了价值有了尊严心中有你心中有爱闪闪星光照亮我前行的路了,正是在此情况下,肉体的需求被压抑精神化;而警察的不幸在于他心中的这个“女神”无法投射到他身边的女人身上,他只能躲在角落里看着A片里长着大阳具的男人干他的力比多投注女人或者看着长着大阴茎的情敌在更衣室里干自己的老婆,而他只能够和自己有病的、疲软的、被人嫌弃的小鸡鸡相伴自怜自爱自己自足乃至自慰。
警察和盗贼的共同不幸的命运在于他们身边的女人不约而同地都让他们失望。在失望和挫折之时,他们的所有对爱的渴望和执着已经无可着落。
这时候愤怒和攻击升起,他们愤怒的生成和倾泻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手淫和杀戮。
手淫是一种试图摆脱自己对性欲的需求的尝试。正是因为自己不甘心于自己被性欲和女人奴役的命运,成年男人们才愤而走向手淫,自力更生自给自足。
当你手淫时,你不再需要任何人,一个伟大的手淫者诞生的秘诀就在于他用自恋代替了对客体之爱,他把身体一分为两半,一半是享受兴奋快乐的“我”和另一半是努力做工让前者爽的“我”。
用费尔贝恩的术语说,力比多自我和兴奋性客体的配对浮出了无意识的海面主导整个人格。
这个“手的我”和“淫的我”的配对替代了男性-女性的配对,也替代了性欲的最原始配对——母亲-婴儿的配对。
而如果手淫仍然无法排泄和卸载人们体验到愤怒和无助。那么杀戮便变成了人们面对挫折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要么消灭让你产生欲望的客体,要么消灭欲望的发生地——你自己。
但是实际上杀戮也没有真正解决他们的“为情所困”的难题。
警察的杀戮相当于因为害怕艾滋病,所以你把所有女人杀了;盗贼的自杀相当于因为害怕艾滋病,你把自己给杀了。
他们无法看到,他们痛苦的根源来自于他们内心的女神表象和对这个表象的皮格马利翁式的依赖和迷恋,以及错误地坚持认为自己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这个女神式的内在客体,并且能够永恒地拥有、控制、把握和她的这段爱情,不会遭受无情岁月的风吹雨打和社会风气的腐蚀败坏。
03
警察的女人悠悠长叹,说“我不知道”时,对于“你到底爱不爱我”这个老掉牙问题给出了惊天动地、掷地有声的回答。
这也是女性爱情心理学的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男人们,特别是自以为是的男性心理学家们,总以为女人心里面和自己一模一样有个“男神”的表象,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这个“男神”的表象从而构成了爱情的成功和失败。
这也是很多男人会以为爱情失败是因为自己不够帅、不够有钱、不够温柔乃至阴茎不够硕大等原因引起。
男人们不敢想象也不愿意想象,爱情的失败也许是因为女人们从来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是什么、自己为什么要有爱情,甚至女人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如果她只是感觉到自己如同一股股模糊的感觉、一阵阵混乱的眩晕,整个自我如同月经前的那一团团含混不清的膨胀、酸麻、隐痛一样说不清道不明,她如何能够以“我爱你,我不爱他”这样明确的逻辑形式来划分各种体验。
这些漫空飞舞,混乱不堪的“体验岛”并无法以一个明确可见统整划一的“我”来指称。
无“我”之时,何以有“我爱……”或“我不爱……”之称谓?
其实女人心中即便有“男神”的表象,是不是被称为“男神”的那一团深沉混沌之物也只是对于男人的“女神”的投射的一个反映、一个倒影、一个突变的克隆、一个歪曲的镜像呢?
如果上天慈悲,给警察一个机会,可以再次回答盗贼提出的问题“爱情是什么”,那么根据独一无二的发展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和试验心理学所遵循的性欲无意识原理,他可以如此回答:
以起到治病救人惩前毖后之功效。
好书推荐:李孟潮经典著作《浊眼观影》(上下2册),整合精神分析、儒释道易、流行文化与社会批判,写尽中国众生心理相,全景再现中国人的内心冲突,以及自卑自大自私自恋等畸形心理,保你大饱眼福。
李孟潮大概是国内极少兼具博学、犀利、幽默和才华的心理师,其文字常给人酣畅淋漓之感,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爽”。这种“爽”在形式上接近复仇爽剧带来的爽,但其本质是灵魂和精神的深度洗涤。在中国心理学圈,其文字带给人的极致阅读快感,是独一无二的精神高峰体验。
仅剩最后97本,手慢无。
张海音、施琪嘉、薛伟、李孟潮、张天布、张沛超、岳晓东、王浩威、高天、孟沛欣10位心理学家,基于丰富的个案经验,解读一部影响生命的经典电影,帮你通过复杂电影个案疗愈创伤,自助助人。特惠299元,永久复听,欢迎戳“阅读原文”报名。
曾奇峰说,电影与精神分析是生死之交。李孟潮说,电影是穷人的心理治疗。学习电影心理治疗,已经成为21世纪心理咨询师的必修课,因为它适用人群最广泛、成本最低廉、最容易上手、最能与来访者产生共情。也许不是每个来访者都有机会来咨询室,但都可以通过电影观影疗心,治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