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吕老师说高考”,再点击“关注”,这样就可以每天读到吕老师的最新文章。
在高等教育的殿堂中,诚信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基石,更是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体现。9月29日,复旦大学公布《2024年度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推免招生不诚信名单通告》。
从上面《通告》中看出,被列入不诚信这个“黑名单”的10名学生,全部来自国内顶尖的一流大学,其中北京大学人数最多,共有4人。其他6人分别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
这个“黑名单”不仅触动了教育界内外敏感的神经,更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推免招生制度、学生诚信教育以及高校管理机制的深刻反思。
一、推免制度的初衷与挑战推荐免试研究生制度,简称为“推免”。此制度设立之初衷,旨在选拔具备卓越学术能力、深厚科研潜力以及良好综合素质的本科毕业生,使其直接步入研究生阶段进行深造,是国家培育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伴随社会对于高学历人才需求的持续递增,以及就业竞争的渐趋激烈,推免生“违约”之现象日益增多,给招生单位、指导教师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皆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二、不诚信行为的深层剖析此次复旦大学所公布的“黑名单”,毫无疑问是对当下推免生态当中部分不良现象的一次毫不留情的披露。从这份详尽的名单当中能够清晰地看出,涉事的学生分别来自国内众多声名远扬的顶尖高校,他们的专业背景可谓是五花八门。然而,令人深感遗憾的是,他们却共同在推免选拔这一至关重要的关键节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背弃自己曾经许下的承诺。这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
也许是本科阶段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认识不足,导致在面临推免选择时举棋不定;
也许是手握多个 offer ,难以抉择权衡得失;
也许是不清楚自己是应该投身学术研究,还是走向职场实战。但不管怎样,此类行为均严重背离了诚信这一至高无上的准则。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使原本有序的招生流程被打乱,公平公正的原则受到挑战。同时,也使得那些本应得到机会的学生失去契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诚信教育的缺失与重建 面对推免生不诚信现象的频发,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个案的谴责上,更应深刻反思诚信教育的缺失。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当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从入学教育到日常教学,从课程设置到校园文化,都应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还应建立更加完善的诚信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诚信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之中,作为评奖评优、推免保研等的重要依据,以此激励学生自觉遵守诚信原则。四、制度完善的迫切需求除了全方位、深层次地强化诚信教育以外,推免招生制度的全方位完备,更是迫在眉睫的关键要务。其一,探寻并构建一套更为合理且高效的补录机制应当赋予学校更为充足、广泛且灵活的选择权,以此有效应对极有可能出现的推免生违约这一情形。举例来说,某些高校曾因推免生的突然违约,导致招生计划被打乱,教学资源配置失衡。通过建立这样的补录机制,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学校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损失,而且还能在相当程度上舒缓学生因选择有限而产生的焦虑之感。其二,构建及时且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明确准许学生在特定的合理期限内清晰、明确地表达反悔之意,并赋予学校相应的充分调整余地,从而最大限度地削减那些不必要的摩擦与纠纷。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畅往往是引发矛盾的重要根源。在推免招生这一重要环节中,建立及时的信息反馈机制,能够借鉴以往类似招生制度中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公布的不诚信名单事件,虽然是个案,但却折射出当前推免招生领域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加强诚信教育、完善制度设计、引导社会舆论等多措并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推免招生制度的健康运行和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你对此次保研事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欢迎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
往期文章精选:国家又要建新大学了!有这个必要吗?
中央定调了:今后扩大理工农医招生规模!文科生何去何从?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作者简介:全国优秀教师,《高校招生》特聘专家,专注高考20年,出版专著20余本。每年应邀到各地讲座,培训高考志愿规划师,接受考生和家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