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揭秘:如何应对侵入性思维?🧠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妈妈出门很晚还没回来,你就开始猜测妈妈是不是出了什么危险;长大后,打车害怕司机是坏人,坐过山车害怕设备出故障,坐飞机害怕飞机失事,甚至走在路上都害怕高空坠物。谈恋爱后,对象没回信息,你的脑海中就开始脑补各种不好的情况。这些不受控制的极端异常念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其实并没有那么异常。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被称为“侵入性思维”。它指的是那些不受控制、反复出现的极端或异常念头。这些念头往往源于我们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比如,童年时生活在一个不好的环境中,我们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可能会被塑造成最契合这种环境的样子。而长大后,当我们离开了那个家,环境变了,曾经对坏环境的正常适应在新的环境中就显得异常了。
比如,在父母脾气暴躁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学会始终对他人的情绪保持高度警觉。长大后,他们也会高估世界和他人的危险度,无法放松和信任,习惯性地预测出很多未知的风险。这类人身上通常伴随两个特点:一是悲观,他们总是把事情往坏的方向想,担忧未来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焦虑;二是精神内耗,经常觉得累,但其实什么也没干,对生活失去兴趣,做起事情来力不从心。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侵入性思维呢?
首先,要明白悲观并非一无是处。悲观的人往往看到了未来很多不确定的风险,而这种不确定的东西确实有风险。但当我们悲观时,可以反复提醒自己活在当下。要知道,你所担心未来的事情绝大多数都不会发生。
其次,要减少精神内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你内耗过多的时候,你外在能投入的精力自然就减少了。内耗的最大原因是源于你内心的要强。你想要变得优秀,想要更好的成绩,想要有很多好的人格特质。但优秀并没有错,我们不应该讨厌自己糟糕的一面。当你越是讨厌自己不够好的时候,越会自我攻击,陷入到死循环当中。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接纳自己。好的状态是:优秀的时候享受,糟糕的时候接受;有精力的时候努力,没精力的时候休息。不要让自己的追求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或不符合当前情境,否则挫败是必然的。
最后,如果你发现自己无法独自应对这些侵入性思维,不妨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些念头,让你重拾生活的信心和乐趣。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让我们一起学会应对侵入性思维,拥抱更加健康、积极的心态吧!
来源:一条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