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心态
重新出发
——考后学习赋能心理课
成功的关键是相信自己有成功的能力
考试后往往会出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情况,有人“春风得意”,有人“懊恼不已”,有人甚至“伤心欲绝”,这些都是考后常见的情绪反应。学生和家长都十分重视考试,那么考试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杨村第十中学心理老师徐传俊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考后心理调试锦囊”,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心理课开始后,徐老师首先带领大家进行课前热身活动:把考试比作淋一场舒服的雨,并用手指互相敲击表示小雨,两手轮拍大腿表示中雨,大力鼓掌表示大雨,跺脚表示暴雨。
接下来,徐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成绩吐槽大会,目的是让大家接纳情绪,适度宣泄。
当我们的考试结果远不及我们的预期时,我们难免会感到失落难过,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体验。首先,你得明白这些情绪都是很正常的,不要害怕。所有的负面情绪也都有它积极的意义。接纳这些情绪,给自己一些时间与空间,去和情绪好好相处,抱抱自己、和好友倾诉、运动一下、尝试用合适的、安全的方法将它们宣泄出来。
徐老师继续分析了考得不理想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如果实在没考好也不要灰心,一次没考好并不能证明什么。学会正确地客观地评估自己,不与他人比较,更多地从纵向角度与自己比较,发现自身在备考中的进步,保持备考自信;考试失败可能是多种原因的综合,在给自己贴上“无能” 的标签前,先想想有没有可能是自己没有努力、努力的方向不对、客观环境的阻碍等。这会促使我们从自身方面找到原因,重新调整自己,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
徐老师让同学们分析了自己的成绩单,并以小王和小李的例子分析消极以及积极的归因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提出了归因理论,指出人们可以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这六个方面对任务成败进行归因,并且这六个因素还可以从控制点、稳定性和可控性这三个维度进行区分。不同的归因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进而对后续行为又有不同的动力作用。积极归因可以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人充满自信,提高动机水平;消极归因则会使人产生消极情绪,降低动机水平。
01.
徐老师在最后的总结中指出:在我们对考试成绩合理归因后,需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设定自己的目标,制定详细可行的学习计划。每个人都有一个“最近发展区”,如果我们将自己的目标确定于“最近发展区”,那么经过我们努力,这个目标就会实现。
此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们认识到考试成绩不是判断一个人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它只是检验某一阶段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考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调整学习方法。一定要相信你所努力的每一天,都在为你的进步奠定着不可或缺的影响,终有一天,你会感受到这种“厚积薄发”的力量。
编辑:王翠萍
审核:王建雪、闫井先
签发:齐思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