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制内,干部调整提拔向来是备受大家关注的焦点。
每次调整提拔前夕,各种小道消息总是满天飞。这一现象,不仅让干部们心生焦虑,也给组织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传播这种小道消息的人员,通称为“地下组织部长”。
“地下组织部长”群体的存在,让这种小道消息的传播变得愈加神秘。他们似乎总能在正式消息公布之前,就对干部调整的有关情况了如指掌,而且很多时候,他们传播的消息最终还被证实是准确的。
这无疑引发了广大干部的好奇:这些消息究竟是从何而来?
其实,大多数人在私下里,会怀疑这些小道消息是从组织部门干部科室的同志那里泄露出去的。毕竟,干部科室直接负责干部的选拔、调整等工作,掌握着第一手的资料。
然而,这种猜测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对于组织部门来说,历来高度重视干部调整的保密工作,有着一整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任何泄露干部调整信息的行为,都将面临严重的后果,轻则受到纪律处分,重则可能影响职业生涯。
组织部门的干部深知这一点,谁也不会冒着风险泄露信息。
首先,领导之间的沟通酝酿环节走漏了风声。
这是一个泄露信息的重要原因,因为在干部调整的动议过程中,领导们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和酝酿,以确保调整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这个沟通酝酿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一些敏感信息。
比如,在一次关于县财政局长的调整中,县“五人小组”在小范围内进行了讨论。原本这是极为保密的环节,但由于其中一位领导在会后无意间向身边亲近的人透露了几句,而这个人又在不经意间将这个消息传播了出去。又或者某位领导与意图人选关系甚好,通过各种暗示透漏了有关人事调整信息。
尽管传播者可能并没有恶意,但消息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最终演变成了众人皆知的小道消息。
其次,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无意间传播。
这也是信息泄露常见的情况。领导的秘书、司机等工作人员,由于工作关系,与领导接触密切,有时会无意中听到一些关于干部调整的只言片语,然后传播。
比如,某领导在与秘书谈论工作时,随口提到了对某位干部的看法,而秘书在与其他同事交流时,无意中就把这个信息传递了出去。尽管秘书可能只是随口一说,但对于那些急于获取小道消息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这也是提前知道干部调整信息的一种情况。有些干部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强大的分析能力,特别是工作阅历丰富的老同志,能够从领导对干部的态度、工作表现等间接信息中,推断出干部调整的可能性。
在电视剧《县委大院》中的县府办主任范太平,就是工作经验丰富的人,能够推断出有关信息。在《县委大院》最后一集,范太平分享看新闻的门道。他认为新闻要反着看,“瞅谁不重要,瞅不见谁很重要。谁不出来不重要,谁要是老不出来那就有意思了。”
同样的,如果某位领导近期频繁地与某位干部进行单独谈话,或者在重要场合对某位干部的工作给予了特别的表扬,这些细节都可能被范太平这种有心人捕捉到,并加以分析,据此推测出干部调整的动向。
总之,干部调整前小道消息的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其来源也是多方面的。要想彻底杜绝这种现象,一方面需要加强保密教育,提高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另一方面,也需要广大干部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过分关注小道消息,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工作上,以扎实的工作业绩赢得组织的认可和信任。
—END—
请帮忙点右下角:[在看] 和 [赞],让更多的人看到,让大家都受益。
【往期热门推荐】
十大“铁饭碗”名单出炉,公务员竟然不是第一,第一名人人都想进!
职级并行变了味,基层公务员凉透了心!领导们却仍在盛宴中狂欢?
该省人才辈出,省委书记和省长数量高达12位,稳居全国榜首,远超江浙
免责声明:本号文章内容均基于个人思考,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