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好看的人都星标了。
年代剧重获新生。
文|李欣媛
编辑|刘南豆
在三大古偶的夹击之下,《小巷人家》异军突起。
作为一部台网同播剧,不仅收视破1,成为湖南卫视下半年收视冠军,网播平台也占据榜首位置,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最高达20.8%。
这已经不是今年第一部拥有如此市场效果的年代剧了。《繁花》《南来北往》《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都在收视口碑、网络讨论度、广告招商等层面,展示了年代剧的市场影响力。
而近些年《人世间》《梦中的那片海》《父辈的荣耀》《风吹半夏》等热剧的轮番播出,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如今年代剧的火爆,并非偶然。除了以往的客厅观众之外,互联网观众也在渐渐成为受众群体之一。
而这一波年代剧对年轻观众产生吸引力的原点,实际上是有迹可循的。2015年韩剧《请回答1988》在国内的爆火,应是重要节点。其中,青春戏、时代感、生活味这三个元素丰富了观众对于年代剧的理解和想象。
在此之前,年代剧的视角可能更多聚焦于单一性地呈现时代环境与家族传奇,进行宏大叙事。而“请回答”效应之后,带有烟火气的生活戏和青春戏逐渐加入,让观众的观剧感受变得轻松愉悦,从而产生了更浓烈的观赏兴趣。
看似年代剧的视角从大传奇变成了小人物,降低了制作难度,但是其呈现方式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剧作、演员等情况都让年代剧正经历着关于“青春期”的阵痛。
年代剧,请回答
很难有人能为年代剧下一个过于具体的定义。毕竟,“年代”一词本身的厚重质感,让它好像天然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主旋律”色彩。
因此,学界对于年代剧的划定,更多倾向于时间维度上的判断——以中国近现代史为背景的影视剧创作。正因为用纵向的时间来体现历史的厚度,其剧作呈现出的家国情怀和传奇人生,更多带有一定的宣传、教育意义。
2001年,在央视拿下17.74%收视率的《大宅门》,让年代剧有了可对标的对象。出身医药世家的白景琦经历着清末、民国、军阀混战、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家国起伏。家族传奇式的叙事破除了历史正剧的威严感,但也没有贬损历史表达。
因此,《大宅门》的成功,让年代剧在千禧年之后迎来了一次创作高潮。《激情燃烧的岁月》《大染坊》 《家有九凤》《金婚》《闯关东》《福贵》《乔家大院》等剧都曾站在了收视的高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剧集观看渠道的变化,传统年代剧的受众群体逐渐分流。客厅观众在《温州一家人》《正阳门下》《平凡的世界》等剧中,回忆过往,感受时代气息。而互联网观众则在IP大潮的影响下,品味着更新潮、轻盈的网文剧。
2015年的韩剧《请回答1988》改变了这一切。双门洞五人组的青春回忆,唤回了互联网观众对于年代剧的兴趣。孩童的视角,比起以前年代剧对族中大家长的传奇性描画,显然能让年轻观众更加亲切。虽然没有奥运会、全斗焕政治变动等相似的时代故事,但看港片、电台点歌、游戏厅打电动等共通的生活化场景,也让年轻观众有了贴合自己青春的记忆点。
《请回答1988》的明线是街坊邻居的家长里短,暗线却是韩国社会动荡对普通人的影响,这种明暗线的安排颠覆了以往年代剧的主次重点。最重要的是,“青春性、时代感、生活味”三元素拉动了年轻观众的入场,让分流的受众群重新有了交集。
将近十年过去了,《请回答1988》在豆瓣依旧坚挺地保持着9.7的高分,有着106万人看过。这样的成绩,让不少创作者都希望,可以打造一部“国产《请回答1988》”。
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关于《请回答1988》翻拍的新闻时有出现,也有无数剧集试图打出“国产版《请回答1988》”的旗号,吸引观众的注意。可惜的是,翻拍无疾而终,招摇的剧也终究是画皮画骨难画魂。
很多国产剧对于“请回答”学习模仿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对青春戏份的重点不清。
青春戏的加入,不单是吸引年轻观众入场这一层简单的因素,它同时意味着呈现更复杂的时代人物关系——从一代人的成长曲折,延展至两辈人之间的情感纠葛。《请回答1988》里,“双门洞五人组”在成长的同时,豹子女士、金社长等家长们也在衰老,两代人经历着时代变化,但是理解全然不同,其中夹杂着复杂的人性与命运。
可以说,年代剧中的青春戏是有趣的调味剂,同时也是鲜明的对照组。这意味着,它的份量并不能喧宾夺主,成为年代剧中唯一的重点笔墨所在。
然而,很多剧站在青春剧和年代剧的岔路口,既想要营造时代氛围,又想要青春戏码,选择的重点逐渐偏离。甚至于有些时候,青春剧站主,年代感成次,本质上仍是青春疼痛剧。
比如,《迎风的青春》想呈现90年代油田子弟的成长故事,但是并没有深挖油田子弟身处时代中的成长,更多纠缠于情感关系,最终故事向狗血的方向滑落;《要久久爱》里的时代情怀并没有通过日常生活带出,主角团之间的理想发展更多让步于彼此之间的情感关系。
另一方面,年轻演员的加入,虽然拓宽了观众群,但也意味着他们必须得经受更广泛的人群审视。
如果演员表现得好,那么年代剧是提升演技评价的绝佳跳板。《南来北往》中的白敬亭金晨,《乔家的儿女》中的白宇毛晓彤等人,扭转了大众对流量艺人的固有印象。
同时,年代剧广泛的受众群可以提升演员的国民度,让流量明星能够成功转型为正剧演员。热依扎凭借《山海情》荣获了飞天奖,赵丽颖凭借《风吹半夏》获得飞天奖和金鹰奖双料视后。
然而,并不是所有流量明星,都有能力接得住这个“饼”。年代剧对于演员生活化的演技有着更高的要求,失去了偶像剧的滤镜加成,流量明星的演技短板就会暴露出来,尤其是在年代剧的群像之中,更容易显得格格不入。
《胡同》中的赵露思,《小巷人家》中的范丞丞,都因为表演未能处理复杂的情绪变化,仍呈现出偶像剧中的夸张表演,引起观众不满,甚至登上热搜。
因此,盲目迷信青春戏码的重要性以及流量明星的影响力,是如今市面上很多年代剧的一大误区。青春戏码并非是绝对的出圈法器,只要文本足够扎实,制作足够细致,依旧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父母爱情》《人世间》中没有流量艺人的加持,全是中生代坐镇,仍能成为市场爆款,并获得年轻观众的认可。
年代剧不好做
表层是青春戏,内里的重心其实是对时代氛围的呈现,以及生活细节的描摹。不管是内容还是制作上,年代剧都不是一个简单活儿。
《请回答1988》的重点虽然放置在“双门洞五人组”之间的青春故事,但是时代的流行性始终伴随着生活化的场景,被隐隐绰绰地带入。比如,正焕善宇东龙为了结识“曼玉、祖贤”跳消防车名曲,正峰翻电话黄页、买彩票、收集邮票等每年一换的新爱好。这种时代符号虽然细碎,却具体呈现了当时年轻人鲜活的生活状态,也完整地表达出了角色的性格特征。
然而,一些年代剧生硬地拼贴时代碎片,让小虎队海报、游戏机、港片等时代符号成为纯粹的背景板,并没有跟人物关系进行巧妙的融合。打着“中国版《请回答1988》”的《我们的青春期》,努力呈现了每一个八九十年代的老物件,但是时代氛围与人物关系之间却像水和油的关系。
年代剧的氛围,其实需要通过生活细节来一步步塑造。《小巷人家》做得好的地方恰恰在于,没有张贴时代符号,却仍能感受到当时社会涌动的变化。比如恢复高考时,向上流动的希望让庄超英鼓励孩子们参加高考,争取改变命运;八十年代的诗歌热潮,也影响着小巷中的人,宋莹跟黄玲在院子里念诗。除此之外,个体经济萌发、国营工厂改制等浪潮都在影响着每一个人物的命运。
出色的年代剧应是如此——时代影响造成了个人境遇的变化,表面看上去人物是主线,但其实时代才是真正的主角。小人物的生活之中,无可奈何和机缘巧合就已经足够具有戏剧性,过于放大人物冲突,反而不美。像《我们的日子》《相逢时节》《情满九道弯》等剧作刻意放大冲突,观众无法相信人物逻辑,更遑论对故事感同身受了。
观众喜欢看细水长流的生活,但是如何把这种平淡写出自己的味道,需要一定的创作技巧,这对创作者的编剧能力有着极大的挑战。
同时,年代剧对美术层面也有很高的要求。在呈现时代细节上,小到人物的穿着,大到房屋的质感,都容易被挑出毛病。
《启航:当风起时》当时的一大难题就是很难找到合适的拍摄场地,大部分戏份只能通过现场置景和绿幕特效完成,导演刘畅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到,“《启航》的特效量整体算来不亚于一部古装剧。”
理论上,相比于《请回答1988》,我们有更独特的时代变迁,这是丰富的创作宝库。但是如何创作出来,并且能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形成长久的影响力,这是台前幕后每一个创作者都需要思考的。
当下观众的怀旧情绪弥漫,年代剧承载着更多时代记忆,让它的社交属性更加强烈。足以见得,年代剧仍是剧集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题材,且有着广泛的延展空间。
如今的年代剧正在它的“青春期”中努力展现出新的样貌,这意味着一个类型再生拓殖,仍保活力。只是挖掘类型未来的同时,也别滥用这份摸索而出的“活力”。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