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失去性生活,中国迈入“性萧条”时代?

财富   2024-12-16 19:58   安徽  

性在中国年轻一代中的存在感正在减弱。据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发起的“中国人私生活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在6828份有效问卷中,年轻一代的性活跃度明显下降。数据显示,95后(出生于1995年至2003年)中,仅约一半的人每周有不少于1到2次性生活,这一频率低于80后和早90后的群体。最为年轻的群体并非性表现最活跃的人群,这与传统印象不符。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最年轻一代中有14.6%的男性和10.1%的女性(均为有伴侣者)表示,过去一年里未曾有任何性生活。这一比例超过了70后、80后和早90后。

调查发起人之一、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副教授於嘉指出,相当大比例的中国年轻人正处于无性婚姻或无性关系中。於嘉还提到,自己大学时期最流行的电视剧是《奋斗》,其中李小璐饰演的角色为爱情偷户口本结婚,展现了“为爱奋不顾身”的浪漫主义。然而,若是放到今天,这种观念很可能会被年轻观众解读为“恋爱脑”的表现,并受到嘲讽。从00后的行为模式中可以看出这一变化的端倪。

根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茅倬彦等人在2022年的调查结果,全国32282名大学生中,有25%的人不仅没有恋爱经历,也没有恋爱的意愿;整体来看,46.14%的大学生未曾有过恋爱经历。在那些有恋爱经历的人中,仅不到六分之一发生过性行为。用某位日本学者的话来说,年轻人正在步入“嫌麻烦的恋爱时代”。这不禁让人想起有关当代年轻人生活状态的热点话题:新一代年轻人忙于考研、找工作(而非创业)、一次次经历大厂面试、无果的相亲经历、面对裁员风险、自愿做全职儿女、饲养宠物、购买黄金、考察低价房源、通过苦攒定期存款获得利息生活,以及为养老储蓄而忧虑……当他们疲于应对这些生活压力,哪里还有精力投入到恋爱当中?相比之下,在95前群体中仍可见更高的性活跃度。“中国人私生活质量调查”发现,在有固定伴侣的中国人中,性生活最活跃的人群是80后的男性和早90后的女性。

数据显示,67.9%的80后男性和64.6%的90初女性每周至少有1到2次性生活。然而,这一代人的性生活状况中仍隐藏着意想不到的发现——即便是中产阶级也未能幸免性生活的匮乏。性社会学专家潘绥铭曾提到,高社会经济地位男性往往更为性活跃。然而,此次调查显示,这种观点或许需要重新审视。在80后和90后男性中,教育程度与性生活频率出现了反向关系。

具体而言,80后男性中,高中以下学历者中有近三分之一(31.4%)每周性生活达到3到6次,这个数字远高于同年龄段受过更高教育的人。而在90后与早00后硕士及以上学历男性中,有超过半数的人月均性生活不足1次。报告建议,人们应关注正在崛起的年轻中产阶级。尽管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较高,但相对而言,他们在性生活方面显得尤为匮乏。这一现象引发了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社会学议题。

30岁的刘也和她的丈夫赵睿的生活节奏颇具典型意义,与许多职场夫妻相似。赵睿每天晚上工作到11点,回家后需要在窗前静坐片刻以舒缓神经,为了保证第二天的精力,两人争取在午夜前入睡。而刘也则供职于一家外企,每天早晨7点40起床,准备花费一小时通勤时,赵睿已经搭上了公司的顺风车。 赵睿一周仅休息一天,而刘也则有时在周末兼职,看似紧凑的日常给他们出了一道算术题:刨除生理期,两人每月能完全摆脱工作的日子只有三四天。这无情地验证了哲学家韩炳哲在《爱欲之死》中的观点:“绩效原则已全面支配了现代社会中的一切,包括爱和性。”对此,刘也总结说:“大家都在996,还谈什么性生活?生命力是性本质的核心,但当工作榨干你的生命力时,性与爱的空间自然无从谈起。” 

方冰仪和陈昊这对二线城市的已婚父母,他们大部分下班后的时间都围绕孩子转。相比之下,陈昊对“性冷淡”现象颇有微词,他认为这是一个相对不普遍的“伪命题”,因为身边许多人的生活依旧丰盈而多姿。然而,他同时也自认妻子属于“性冷淡”阵营,毕竟他每天一次的期望频率令方冰仪头疼甚至崩溃。方冰仪直言:“一天忙完工作,当完妈,唯一想奢望的是摸会儿手机,什么时候困了什么时候睡。” 

正热恋中的杨晓茜和小胡相隔一线城市东西两端,他们维持着每月五六次见面的节奏,而性生活频率则降低为其一半。这是双方理性协商的结果,他们更希望一起登山、攀岩、或者公园晒太阳。杨晓茜认为,这种安排反映了现实压力:假期过于珍贵。“远离都市的奔波,看蓝天、呼吸新鲜空气,也是身体需求的一部分,也是打工人迫切需要的释放形式。” 

林萌则和男友吴飞过着介于恋人和室友之间的同居生活。在林萌看来,吴飞是精神和生活上的最佳伴侣,却并非身体契合的那一位。吴飞也坦言,他对肉体亲密并无多大渴望。林萌提到一种说法——婚姻第一年,每次亲密画下一个红对勾,以后每年用不同颜色记录,最终“红色”往往最多。这种错位关系使林萌的选择趋于妥协,她选择自己解决需求。

2024年1月,韩国推出了一部以当代爱欲矛盾为主题的电视剧《好久没做》。剧中沉重的话题引起观众共鸣,一条热评写道:“本来是冲着性喜剧来的,看完之后连性都懒得想了。穷人光挣钱就已经掉了半条命。” 对此,社会学者於嘉分析说:“东亚人普遍压力巨大,中国人尤其紧绷。这背后的原因在于整体社会不像传统福利国家那样提供足够支持,更多依赖家庭和个人自救。如果稍作松懈,就可能面临生活滑坡。在生存危机面前,爱情和性自然成为‘合理牺牲’的领域。” 类似现象也出现在日本。书籍《不恋爱的年轻人》中讲述了泡沫经济崩溃对年轻世代爱欲衰退的影响。经济稳定感的崩塌让人们更倾向保护已有,而宁愿牺牲获得新关系可能带来的风险与满足感。一句话道出了普遍的心境:“反正不过如此。”这种悲观主义最终催生了一种“简单生活”的低欲望模式。

在美国的一档关于亲密关系的播客中,一位女性分享了她对性生活频率感到不安的经历。她说道,这种焦虑感一直困扰着她,直到后来才意识到,这种不安其实是受大众文化的影响。媒体和影视作品,包括成人内容,不断灌输一种虚假的频率、方式和快感标准,却被许多人当成了现实生活的参照。

《大西洋月刊》通过大量访谈印证了这一观点:大多数人总认为他人总是在进行频繁、有质量的性生活,但事实却远非如此。相比之下,在中国,大众文化中性羞耻感依然十分强烈。虽然中国同日韩在某些性观念上有相似的东亚困境,但较少见到如《好久没做》这类直面情欲探讨的影视作品,反而逐渐迎合“双洁”设定的潮流。这种设定原本是在网络小说中指男女主角都是性经验“纯洁”的形象。而即便是火热了四季的婚姻纪实真人秀《再见爱人》,该节目展示了娱乐圈中濒临离婚的真实夫妻,却依然保持了“纯洁”的尺度。 於嘉是《再见爱人》的忠实观众,我俩见面前,她还在手机上追看节目。她从某些嘉宾隐晦的谈话中感受到,这些夫妻可能存在性生活上的问题。譬如,一位男嘉宾曾提到性生活的重要性,而他的妻子却表现出回避态度。然而,这种内容在节目里无法被公开或严肃地讨论。

 刘曾对无性恋人群进行过学术研究,并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个矛盾现象:统计数据显示,无性恋群体在人口中的占比约为3%。但由于国内对性的讨论始终避而不谈,每个人都倾向于展现一种“无性”的表象。在这种氛围下,她指出,其实很难辨别哪些人是真正的无性恋:“在中国,人人都是‘无性恋’。”

中国关于个人生活质量调查中一个值得注趋势是年轻世代在性观念上的差异。数据显示,年轻性的性观念愈来愈开放同时年轻男却表现出某些保守回归倾向。例如在涉及“女在性生活中角色问题时,整体来看,各性别和年龄段受访者均认为女应更积极地参与,但年轻男性的回答却呈现出种回流趋势。图表显示,80后男倾向于支持别平等而90后男则回归至较保守立场。相比之下,女性的态度图表则是一条逐步上升的直线越年轻的女越强调自己在性生活中权利此外关于“性行为目的”的问题大多数受访者不再认同“行为只是为生育”,一转变被视为观念现代化重要标志。在年轻女性中,认为性行为是为了履行配偶义务”的比例也显著下降,尤其90后仅4%女性持这观点。

对相较男性而言,更多女性认为性行为核心目的是表达感情,而非其他功利性用途。采访中妻方冰仪与陈昊被问及性生活频率及满意度时方冰仪直言不讳地表示并不满意她认为一周1-2次更为理想,而不每天她尝试以沟通方式表达自己感受,但丈夫陈昊缺乏反馈她坦言目前更多是在迎合对方而非彼此取悦。而后,一向沉默陈昊发表他关于“结构性冷淡”看法并强调这种状态因而异当被追问是会因此改变时他直接回应他认为需要改变的是妻子与此时,社会不同性别在讨论性问题时也展了不同的轨迹。男性倾向于将性讨论与权力相关联,例如通过讲黄色笑话来形成自我优越感,但很难揭露自在亲密关系中的困境。而女性更在寻求理解用平等和温暖的方式探讨问题。这种差异反映了深层的社心理结构——男性更需要维护某种形象性则聚焦于情感与体验

在婚姻维度的调查上约81%的已婚受访者对婚外持否定态度(其中76%为已婚男,84%为已婚女性)但是与20年前的数据相比对出轨行为表示反对的比例已下降14%尽管如此中国婚姻整体仍处于稳定状态於嘉认为,这与中国家庭以子女中心主义”为主导有着直接关系这种文化背景下,性、婚姻、生育甚至财务价值链条紧相连,就像学者伊庆春提出的婚育套餐一样将恋爱、结、生育串联成一个整体。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15年结婚的中国家庭中有56%夫妇在后一年内生育孩子,两年内这一比例达到77%。不过传统模式也代价高昂。不少人因婚育附带一系列压力和任务而望而却步从而间接导致性冷淡或被动回避亲密关系发展

些学者指出与其强行建议年轻人无谓地乐观创造更公平更能承载自由选择的社会环境帮助个在现代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新的视角探索婚姻及行为之外生活模式,例如电影《好东西》描绘单亲妈妈与女性好友结伴带娃以及社会热议的离异人士抱团养育单身互助养老新尝试。於嘉认为不同形式社会关系只要能够满足特定需求就足以替代姻的传统功能这本身是一种灵活且积极的活方向从个人角度来看所谓的“萧条”未必是一件坏事。如果它符合一段关中被忽略一方真实需要例如方冰仪的诉求;如果它现了跳脱婚育传统追求独立选择勇气例如近年来一些人生活转变那或许它仅是个人解放的一种形式,更迈向自由一种体现

胖兔财经
财经新媒体知名平台,通过时评文章、股市研报、漫画趣解等方式,为您提供最新鲜的财经解读,最前沿的投资资讯,最独特的楼市观点,关注胖兔,有钱可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