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睒睒继续追击平台算法
期待张一鸣道歉的钟睒睒,并没有原地等待。
11月27日,农夫山泉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标题为《农夫山泉再发辟谣声明——红旗飘飘,各大平台集体色盲》,将半年前的声明重新编辑发布,距离上一次钟睒睒“火力全开”正好一周。旧王PK新王,张一鸣会接招吗?
在农夫山泉看来,过去一周,“各类谣言依然在各平台上大行其道,各大平台依旧无动于衷”,因为“没有一家平台会主动放弃自己的强权和垄断优势。”
一般人可能就算了,但钟睒睒不是一般人。
在企业家们都三缄其口或者永远四平八稳的发言中,钟睒睒对公共议题的参与和发言,给大众打了一剂兴奋剂。
年届古稀的钟睒睒,俨然新时代的堂吉柯德。必须要说,钟睒睒的观点,我们不全部同意,但应该誓死捍卫他说话的权力。
跳出算法争议本身,今天我们来看看,作为一家知名的民营企业家掌舵人和曾经的首富,钟睒睒被哪些谣言伤得最深?这可能对大部分民营企业和企业家都有借鉴意义。
农夫山泉官方列出了针对他们最主要的20条谣言。大致梳理一下,这些谣言分为以下几大类别:
第一类是针对钟睒睒个人的,比如曾经被哇哈哈开除、创立农夫山泉属于恩将仇报、钟睒睒去日本祭祖、移民日本、卸任法人代表跑路等;
第二类是针对农夫山泉产品的,这里又分为产品质量问题和产品标准问题;比如称其包装材料低劣、水源地污染等;
第三类是针对农夫山泉企业形象的,主要攻击点是“媚日”,宣传日本文化等,也包括不正当竞争的指责、雇佣水军抹黑竞争对手等;
最后一类,则是质疑农夫山泉企业是否合法合规的,这不仅是黑白问题,更是底线问题了,其中最典型的是“偷税漏税”和“外资控制”。
与上面几大类谣言不同,这个谣言几乎所有有一定体量的民营企业都遭遇过,堪称信息流平台最易攻击民营企业的弹药——属于吃瓜群众一拍大腿,就知道他们“不是好人”的那种。
首先得有个常识,在中国规模经营的企业,势必是税务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如果他们能成功偷税漏税,简直是侮辱我们税务部门的能力和智商。
其次,上市公司,必然会受到更严格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农夫山泉在港交所上市,2023年年报显示,其所得税开支为36亿元人民币。
这条辟谣帖里藏着钟睒睒的委屈:你不能拿别的公司全部纳税额来类比我们的企业所得税呀,这不是拿套餐价格单独比价一个汉堡吗?
农夫山泉的待遇也不是独一份。小米也遭受过这样的舆论指责。
事实上,华为和小米都公开披露财报,所得税数据全部都有白纸黑字溯源。翻开华为的2022年财报,所得税一栏显示83.84亿元。这个数据与图里的903亿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中间巨大的价差就来自于“增值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科普,增值税属于企业代缴代收,真正承担这笔税负的人是咱老百姓,我们在买手机等消费环节支付的价格已经包含了这笔税。
当然,企业必须要从事经营活动才能产生这个税收,这也是企业积极拉动经济的重要贡献,但是拿这个套餐价去类比其他公司的所得税,显然属于混淆视听,不科学也不合理。网络上随便搜搜,类似小米这样被无谓攻击的企业还不少。
再看另一条让钟睒睒耿耿于怀的谣言:
先抛一个结论:中国企业跑到开曼群岛注册公司,只要实际业务开展发生在国内,依然属于中国企业,受到中国政府的监管,在中国不可能少交一分钱税。
过往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国内企业为了境外上市需求,会到开曼群岛注册,通过VIE架构控制国内的实体公司,来完成上市。很多央企,比如中海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石化等国企业也在开曼群岛设有离岸公司或子公司。
吃瓜群众们大可不必担心企业注册在海外会造成税务流失。真实的情况是:企业的经营主体和业务在哪,就在哪交税,并不会出现“因为在开曼注册控股公司,在国内挣的钱就不用在国内交税”的情况。
再科普一下,开曼群岛以前没有所得税,注册在当地的公司如果有收入,是不用在当地交所得税的(但并不意味着不用在其他地方交)。
现在做企业有多难,想必大家都有体感和认知。政府都在呼吁,要给民营企业更好的营商环境和舆论生态。面对信息流平台俯拾皆是的网络谣言,钟睒睒想要出来“辩一辩”,是非常能够理解的。
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理应接受更多的监督,但是制造和传播谣言已经脱离了正常舆论监督的范畴,甚至损害了整个社会经济生态,必须狠刹这个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