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有特殊教育需求(Special Education Needs,簡稱SEN)的學生逐年增多,隨之而來的SEN青年待業問題亦愈加嚴峻。有人歷經6年職業培訓亦難找到工作,有人即使成功入職,殘疾人士就業津貼期限一過就被解聘。社企期望各界關注SEN群體,由SEN青年的家長一起去做「家庭式創業」,為他們提供更多就業崗位。葦傑今年24歲,幼年的一場高燒令他患上輕度智力障礙。本身能力的限制再加下行的經濟環境,葦傑的求職之路阻礙重重。六歲確診輕度智力障礙後,葦傑遭父母棄養,轉由姑媽和奶奶養育。葦傑在特殊學校讀到中六畢業,18歲至今的6年來一直在接受職業技能的相關培訓,同時尋找工作機會。葦傑曾去面試海洋公園的工作未能通過,後再由社工介紹到廚房實習。當時他雖喜歡廚務工作,但並沒有工作經驗,同時自身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有限,「對工作還沒有概念,缺少責任心」,最後亦未能符合崗位要求。葦傑長時間的待業也給照顧者帶來壓力。71歲的奶奶重病住院,姑媽需要上班維持經濟來源無暇照顧葦傑,無奈下家人將他送至殘疾人士院舍。陳秋婷多年來輔助SEN青年就業,觀察發現他們就業情況並不樂觀。該院舍同時提供輔助就業服務,負責人陳秋婷指,SEN青年每個就業階段「都要以年爲單位來計」。因不同青年身體健康狀況、性格、興趣不同,在有限的選擇中找到職業方向就需要至少一至兩年時間。確定方向後需重複訓練技能,直至達到崗位要求,之後再找工作。有青年一年能找到工作,但更多是出去工作又被送回來繼續做職業訓練,求職時間長達三至四年。陳秋婷表示,她所在的輔助就業中心,180多位SEN青年中僅35人找到工作。而即使成功入職,他們也很難穩定在崗位上超過一年。根據勞工處展能就業科推行的計劃,如僱主為包括SEN青年在內的殘疾人士提供實習機會,可獲得政府為期3個月,每月2,000元的見習津貼。如正式聘用殘疾人士,僱主可獲為期9個月累積最高60,000元津貼。由實習到正式聘用,津貼期限加起來共一年。雖然津貼一定程度鼓勵了僱主聘用SEN青年,但據陳秋婷觀察發現,如果政府給僱主的津貼期限結束,僱主就要全付薪金,此時他們一般會選擇停止聘用這位青年。因爲僱主如果選擇重新聘用另一位SEN青年,又可以申請新一輪津貼。SEN青年因此陷入「剛熟悉了環境就失業,又要再找第二份工作」的困局中。按照常見情況,在院舍接受輔助就業訓練後,SEN青年會到庇護工場從事相對簡單的流水線工作,譬如餐具包裝、洗碗等。「我啱啱來的時候,乜都唔識做(我剛來的時候,什麼都不會做),師傅就教我,我學會了做清潔、洗米、切菜、啤水和裹粉漿。」葦傑因年紀較小,且輕度智障經過訓練仍可勝任廚務工作,社工便介紹他來到「好餸」社企,並由「好餸」聯絡獎學金,資助他接受相對更高難度的廚務技能訓練。Eva是社企「好餸」的創辦人,這間社企主營預製菜零售,並爲SEN青年提供廚務訓練課程。「你去一個茶餐廳,忙碌得分分秒秒都像在打仗,如果像葦傑剛畢業時那樣工作中突然動作慢下來,可能已經被人解僱。」經營社企8年來,Eva感受到未經充分訓練的SEN青年直接進入職場,僱主的日常經營受影響,對SEN群體信任度降低,青年因被辭退而感到挫敗,「對大家都是一個傷害」。因此SEN青年由學校進入職場,需要的是一個與真實工作環境盡可能一致,又可以包容他們慢慢成長的環境,而社企往往承擔了這個過渡的角色。Eva嘆社企生存不易,創立「好餸」八年來經歷多次瀕臨結業的困境,但從未成功申請到政府資助。
SEN學生的數量正在逐年增加,這一群體的就業需求亦在擴大。據教育局今年2月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2023/24學年全港有約6.4萬名SEN學生。Eva從社企角度出發,認為解決SEN青年的待業問題最根本是要擴大社企經營規模,提供更多、種類更豐富的崗位以容納待業的SEN青年。Eva表示非常歡迎大家積極做義工,參與和了解社企經營模式。更希望跟SEN青年的家長一起去做「家庭式創業」。考慮到家長對這個群體有更多了解,她呼籲家長亦可以參與社企創業,如幫忙做管理甚至參與投資,「做大個餅」才是「真真正正最好的支持」。
(本文圖片來自橙新聞)
來都來了,點個「在看」吧~
橙子君拍了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