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投入应用的AI医疗产品呈现爆发之势,技术、监管和支付如何左右未来发展格局?
文|财新周刊 陈曦 蒋模婷 崔笑天
患者拿起手机,讲述自己有何不适,提供病史信息,AI(人工智能)即刻可以提供包括“该挂什么科室”在内的就诊建议;另一边,这些内容又被自动整理成符合病历书写要求的语言,发送给即将接诊的医生——从看病的第一步起,患者如今可能越来越多地与AI产生交集。
2024年12月14日,《中国卒中学会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指南2024》发布,其中提到在AI辅助下,对于部分延误抢救的患者,急性卒中溶栓时间窗可以从4.5小时延长到24小时。被写入临床指南,折射出AI在医疗领域的潜力和价值。
GPT掀起的大模型浪潮下,“AI+医疗”的热度再一次被点燃。2024年被业界称为“AI应用元年”,多位受访的产业界人士、医生和行业观察者都对财新提到,医疗和AI结合的时代正不可阻挡地到来。
北京海淀医院作为一家区属三级医院,正积极拥抱AI。院长张福春告诉财新,AI是否满足临床需求、提高医生效率和水平,是他最看重的,而应用AI最终的希望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在高质量完成诊疗的基础上,看病“再看得快一点,再舒适一点,病人感受好一些”。
2024年7月,家住北京的罗妮(化名)需要做预防性切痣手术,她就近选择了一家三甲医院线上挂号,手机弹出了AI预问诊对话。但在这次交互中,AI虽然捕捉到了“痣”这一关键词,却在罗妮最开始已经详细描述过情况后,仍然机械地重复询问大小、颜色、位置等,“给人的感觉不是很智能”。更令罗妮对这次“智慧医疗”体验失望的是,面诊时,医生不仅重复了同样的问题,还要求她去其他科室重新挂号。
也有医生向财新介绍,仅以医学影像AI为例,其所在医院落地了多家厂商的产品,每家公司产品擅长的专病领域不同,举例而言,科室看肺结节影像都是用A公司的AI产品,但同一厂商的“冠脉(影像)在放射科就没人用,用的是B公司的。”
……
全文共16142字
往期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