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
实验:采用分子束外延在蓝宝石衬底上制备铜(Cu)薄膜,并利用高分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观察晶界结构。
计算:采用进化算法预测晶界结构,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晶界相变的动力学过程。
研究发现
在对称和不对称[111]倾斜晶界处观察到两种不同的晶界结构(珍珠(Pearl)结构和多米诺(Domino)结构)共存。
珍珠结构是基态结构,多米诺结构是亚稳态结构。
两种结构之间可以发生相变,相变过程受动力学限制。
在室温下可以观察到两种结构共存,这是由于晶界相变的动力学过程在低温下受到抑制。
研究意义
首次在单质金属中观察到晶界相变。
揭示了晶界相变的动力学过程。
为理解晶界相变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1. 两种共格晶界相变的HAADF-STEM图像。a,近对称Σ19b [111]晶界(具有(178)晶界平面)处相变的概览图。多米诺(Domino)结构和珍珠(Pearl)结构(或晶界相)分别以红色和蓝色突出显示。晶界的总取向差约为48°,与对称取向的倾斜偏差约为1°。b,右侧晶界相变的放大图,突出显示了两个晶界部分的结构单元的差异。c,邻近Σ19b [111]晶界处的晶界相变,取向差约为47°,下部晶粒的晶界平面为(011),上部晶粒的晶界平面为(279)。d和e分别展示了邻近晶界的多米诺结构和珍珠结构的特写图像。所有图像的比例尺均为1 nm。
图2. 演化晶界结构搜索和聚类分析预测了Σ19b (178)[111] 晶界的珍珠(Pearl)和多米诺(Domino)晶界相。a. 生成的结构的晶界能量与插入原子数的关系图,插入原子数计算为 (178) 体平面的分数。实线连接了具有不同原子数的最低能量结构。b. 生成的结构的过剩体积与过剩晶界应力 τ11 的关系图。c. 生成的结构的过剩晶界应力 τ22 与过剩晶界应力 τ11 的关系图。使用 k 均值聚类算法自动识别晶界性质 τ11 和 τ22 空间中的两个聚类。蓝色和红色对应的两个聚类分别对应于珍珠相和多米诺相。b中的插图给出了多米诺相和珍珠相的最低能量结构。d. 晶界能量与原子数的关系图(如a所示),其中点分配给珍珠相或多米诺相。箭头分别指示珍珠相和多米诺相的基态结构。最低能量配置具有相同的原子数。
作者
编译:贺君敬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