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山西省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推进会要求,要聚焦汾河谷地、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的重点城市和PM2.5浓度居高不下的重点县(市、区),实施更加科学精准的差异化管控措施,坚决完成各项约束性指标。
笔者以为,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应聚焦个性化难题,突出重点抓关键,盯住短板弱项不放松,切忌面面俱到、平均用力。
每个地方的特征污染物不同,制定攻坚措施应突出地方差异性,才能达到应有的攻坚效果。
然而笔者在浏览一些地方的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案时发现,有的地方照抄照搬上一级工作方案,上下一般粗。有的地方没有针对本地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制定方案,重点不聚焦。有的地方提出的工作措施缺乏针对性,“放之四海而皆准”。
攻坚,啃的是硬骨头,靠的是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硬措施。每个地方产业基础、能源结构等不一样,攻坚重点也不一样,不可能“一个方子打天下”。
各地要通过数据分析和科技手段,找准影响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企业、重点时段环境质量的主因,针对环境问题的不同特点、不同成因,制定个性化治理方案,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在制定个性化的攻坚方案方面,一些地方已经做出了探索。宁夏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明确,年底前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及宁东基地要完成工业锅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深度治理改造任务;辽宁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部署视频会议提出,要重点做好供暖期错峰启炉、散煤清洁取暖等;四川广元提出落实柴油货车远端分流、优化货车交通路线、延伸柴油货车管控时间等移动源管控措施。这些量身定制的攻坚方案,更有针对性,有助于提升环境管理精细化水平。
秋冬季易出现静稳、逆温、近地面风小等不利扩散的气象条件,是污染天气高发、频发时期,受气象条件、外来输入性污染与本地污染叠加影响,大气污染防控形势更加严峻。
各地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紧迫感,精准制定攻坚方案,坚决打好打赢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