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因“团”而聚
共话青春小“圆”满
当年岁之弧连成一个整圆
山东大学共青团的青春伙伴们
迎来一年一度的“团”建
1月12日
山东大学2024年度共青团工作总结分享会
在中心校区拉开帷幕
一校三地56个学院
共青团战线的小伙伴们
分享 “独家秘籍”和“高光时刻”
就让我们追随小团橘的脚步
一同回顾这场
满载梦想、充满收获的青春盛会
一、
外国语学院团委围绕“筑牢‘青’根基,深化思政引领新动力”“聚焦中心任务,增强大局贡献显担当”“锻造‘青’品牌,推进五育并举促发展”,充分发挥外语学科的特色优势,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文学院团委以“深化组织改革,打造‘奋进笃行’综合体”“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引领’奠基石”“强化融合矩阵,勾画‘青年心声’新封面”“厚植育人沃土,打造‘一品一支’示范点”“深化服务导向,细描‘同心同频’同心圆”为工作重点,引导文院学子奋力书写青春篇章。
历史学院与考古学院团委立足专业,聚势赋能,实现了“党建铸魂与团建夯基协同创新”“青年教师与青年学生双向赋能”“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融合衔接”“全面发展与文化两创氛围活跃”,切实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育人。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团委推动“三服务三打造三提升”,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工作,努力培养“德才兼备、意志坚强、引领发展、奉献国家”的新时代山大人。
艺术学院团委围绕“党建引领团建赋能,凝聚青年发展合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构建校园美育新生态”“丰富实践育人体系,赋能青年成长成才”,着力推进共青团工作全面覆盖、多重覆盖、有效覆盖。
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紧扣“围绕一条主线,打造四项品牌,聚焦三个需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行,打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全链条,切实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
儒学高等研究院团委围绕“聚焦中心工作,提升服务大局贡献度”“围绕学科交叉,搭建思想引领新载体”“聚力三全育人,赋能青年发展双提升”三大工作要点,坚持理论武装与实践创新相结合,思想引领与使命担当相结合,扛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国际教育学院团委加强“一体双心”思政教育顶层设计,打造具有学院文化特色的、中外深度融合的“五育”品牌活动,聚焦学生发展诉求和行业发展趋向,进一步推进实施“鲲鹏”卓越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助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学院团委围绕“坚持价值引领,践行“‘学在山大、快乐成长’理念”“创新活动平台载体,助力学校体育全面升级”“创新社团发展模式,打造体育育人新阵地”“凝聚青春正能量,传播体育好声音”,在“闯创干”的浪潮中促进学院共青团工作提质增效。
管理学院团委围绕“聚焦为党育人主责,思想引领培根铸魂”“发挥组织体系优势,提升服务大局贡献度”“搭建优质体系,力促青年高质量发展”,借力“学科优势”,捕捉“Z世代需求”,着力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引领未来的管理英才。
新闻传播学院团委立足“激扬青春力量,逐梦奋楫争先”,围绕“组织强基+制度强魂”“学思践悟+组织联动”“百花齐放+文化育人”“架桥连心+搭台聚力”,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青春动能。
经济学院团委着眼“凝聚‘双青’力量,共创‘经彩’篇章”,以加强思想引领、推进学风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强化实践育人、助力创新创业为重点,深入推进实施“5+N+3”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商学院团委按照“1+2+N”工作思路铸造“青春商学号”,以思想之舵指引青春航向,科创与实践双轮赋能青春远征,五育融聚魅力商科构筑多彩之舱,在全面图强的新征程中逐梦远航。
东北亚学院团委围绕“学科涵养,赋能思政教育平台”“全员聚力,激活创新创业动能”“拓新场域,精耕劳动教育沃土”“师生共创,同树美育体育新风”,用正向的能量、鲜活的形式办好活动、用好资源、建好平台,赋能青年成长成才。
文化传播学院团委围绕“文以润德,品行致远”“五育并举,拓展培养”“从严治团,服务赋能”,踵事增华、锐意进取,深化“五育”板块管理,打造特色品牌活动,切实提升育人实效。
法学院(威海)团委不断优化院党委、院团委、团支部三级纵向联动,推动班级、社团、学生组织三维横向共建,进一步打造了以“五育并举”为核心的多元化、立体化实践育人格局,推动育人成效稳步进阶。
艺术学院(威海)团委围绕学校发展大局,秉承“德艺并举,铸魂培元”的育人理念,以青年全面发展为工作锚点,构建“五位一体”工作矩阵,着力提升“三力一度”,为山大“走在前,开新局”贡献青春力量。
翻译学院团委围绕“四心融聚,展服务型团团真温度”“三维发力,育全球胜任力新青年”,向内提升团团服务力,向外培养青年全球胜任力,奋力建设有理想、有温度的创新服务型团团,塑造强有力、有价值的新时代好青年。
法学院团委以“向阳而生,逐梦而行”为青年工作的旋律基调,围绕“思想引领,启智润心”“学术筑基,跬步千里”“崇文尚体,美育致远”“实践育人,知行合一”“守护权益,筑梦成才”,履行守护法学青年全面发展的育人使命。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团委围绕“夯实知政铸魂‘主渠道’”“打造校园文化‘亮品牌’”“绘就实践创新‘同心圆’”“激发服务青年‘新动能’”,充分发挥学院学科特色,强基固本、守正创新,持续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
泰山学堂团委以“Three One”新生关爱模式、“六位一体”学生关怀模式、“情系泰山”毕业生关注模式作为内核,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与发展”。
化学与化工学院团委围绕“红心向党,深化青年思想引领”“热心担当,强化青年大局意识”“恒心提质,优化五育育人体系”“潜心培优,细化人才培育体制”,培养锻造“有情怀、勇担当、肯实干、善创新”的新时代好青年。
物理学院团委加强思想引领强基固本,深化组织改革提质增效,推动五育融合多维共进,着力提升大局贡献度,团结带领学院青年师生在攻坚克难中担当作为、在千锤百炼中淬炼本领。
数学学院团委围绕一流学科建设主题,开拓“点线面体”工作思路,持续强化思想引领,着力抓好队伍建设,打造系列团学特色品牌,多手段强化服务保障,将共青团工作融入“三全育人”全过程,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团委围绕“一个坚持”“两个组织”“X个平台”,积极建设“1+2+X”共青团工作国际化新框架,切实履行共青团为党育人的政治职责,推动学院共青团工作提质增效。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围绕“学思融通,协同推动‘学习型’团组织走深走实”“聚力赋能,有效推进‘服务型’团组织纵深发展”“五育并举,持续激发‘活力型’团组织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学院共青团工作质量。
数学与统计学院团委紧紧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推进三全育人,做好四个结合,落实五育并举,以多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推动学院青年工作提质增效。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研究院)团委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建带团建机制”“牢记育人初心,立足大局担时代重任”“聚焦五育并举,构建‘大思政’多维体系”,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团委围绕“‘三举措’引领思政育人高度”“‘三引领’拓展实践育人广度”“‘三平台’加深文化育人深度”“‘三坚持’提升‘三全育人’温度”,推动构建高质量、全方位的共青团工作新格局,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团委秉持以学术引领为鲜明特色的发展路径,围绕“贯通组织体系 筑牢政治堡垒”“聚力三全育人,赋能青年发展”“培树榜样典型 累积育人硕果”,将校园文化活动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洞察研究生群体特点和发展需求,助力团员青年全面发展。
生命科学学院团委聚焦“提升‘三力’彰显‘三色’,围绕“强化‘引领力’,在铸魂育人中擦亮政治底色”“夯实‘组织力’,在服务大局中彰显群团特色”“聚焦‘服务力’,在‘五育并举’中展现青春本色”,不断提升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在理想信念教育、科创能力涵育、身心健康赋能、志愿实践育人、组织建设加强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
三、
软件学院团委积极发挥“打造信仰熔炉,强化思想引领”“争当发展先锋,服务中心大局”“践行桥梁纽带,聚焦五育并举”“对标模范集体,加强自身建设”四大成效,推动共青团迈入新阶段。
电气工程学院团委围绕“紧跟时代步伐,把准青年脉搏,构建人才培养大格局”“传承传统文化,拥抱科技变革,探索数据赋能大时代”“面向国家需求,深植专业特色,涵养专业报国大情怀”,培养传承山大基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电气人。
土建与水利学院团委统筹实施强基固本工程、铸魂赋能工程、实践育人工程、双创牵引工程、成长护航工程、文化浸润工程“六大工程”,着力造就更多具有强烈使命担当意识的拔尖创新人才。
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团委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线,以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为轴心,融入“双碳”思政元素,竭诚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团结带领全院学生为“强院兴校”贡献能动力量。
晶体材料研究院(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团委围绕“巩固组织架构,筑牢理想信念”“加强组织建设,增强组织活力”“打造特色品牌,拓培综合素质”,积极组织引导青年、深化改革创新。
机械工程学院团委围绕“立德铸魂,把握思想引领‘风向标’”“凝心聚力,夯实队伍建设‘主心骨’”“两翼赋能,肥沃平台支持‘营养土’”“以人为本,细耕服务学生‘责任田’”“为国育贤,注入人才培养‘新动能’”,提升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围绕“聚焦政治引领,深耕思想沃土”“助力成长成才,服务全面发展”“打造桥梁纽带,解决急难愁盼”,让思政工作这条“主线”贯穿育人的各个环节,打造“思政引领、多元协同”的工作格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围绕“德‘材’兼备,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人尽其‘材’,贯通青年组织体系”“别出心‘材’,丰富实践育人体系”“作育人“材”,深化三全育人实效”“精‘材’纷呈,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在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敢闯敢创、勇担使命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齐鲁交通学院团委开展“五大行动”推动“三全育人”工作走深走实,打造“四个工程”引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方位共青团工作体系,为学校双一流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集成电路学院团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紧抓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时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两条主线,着力围绕创新思想引领载体、丰富实践育人体系、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三项重点工作,重点打造“123”铸魂育人工程,在推进国家示范性集成电路学院2.0建设新突破中贡献青春力量。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团委围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强落实‘第二课堂’建设”“发挥学院创新创业特色”,深度融合“五育并举”“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两个先行先试”,加强“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三位一体建设,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
海洋学院团委围绕“红色海洋,加强青年政治引领”“启智海洋,培养未来科学家”“爱心海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扬帆海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开拓共青团工作新局面,促进青年全面发展,打造强国建设“梦之队”。
海洋研究院团委围绕“创新思想引领载体,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组织体系建设,持续深化‘三全育人’”“赋能青年身心发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充分发挥海洋研究学科特色优势,为学院发展和学校建设贡献力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紧密贴合“引领凝聚同学、组织动员同学、联系服务同学”工作职责,结合计算机学科特色针对性开展团学工作,聚焦“立德铸魂”“五育并举”“以生为本”,打造“讲五堂”等品牌特色活动。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坚持“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育人为本、形成特色”的工作思路,聚焦“围绕“厚植思想沃土,铸牢理想信念‘定盘星’”“助力成长成才,奏响青春奋斗‘进行曲’”“推动构筑‘学在山大、快乐成长’特色育人体系”,引领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
一多书院团委秉持“服务学生、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结合青岛校区特色书院制的育人模式,构建制度体系一张网、温馨整洁社区家、实践交流宽平台,讲述鲜活生动书院事,打造“一站式”生活服务成长社区,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从文书院团委围绕“探索组织新角色”“培育时代新青年”“构建育人新格局”“服务学生新需求”“打造从文新品牌”,精准把握书院特色,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以助力书院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促进专业间交叉互动为方向、以创新完善书院制度为主要发力点,持续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四、
公共卫生学院团委围绕“‘公’心为民,筑牢思想信念之基”“‘卫’护健康,助力高质量就业”“‘人’文关怀,构筑心理健康防线”,培养兼具高尚品德与拥有卓越专业技能的公共卫生人才。
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团委以“持续推进学生拓展培养计划,开创‘五育并举’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共青团工作新思路,推动基层团建质量全面提升”为工作重点,不断提升团学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基础医学院团委围绕立德树人“一个中心”、聚焦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二大主线”、紧扣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依托铸魂、明德、求真、担当“四大工程”、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积极打造“12345”育人体系。
齐鲁医院(第一临床学院)团委依托“9+10”的共青团和青年组织架构,构建“1+2+5+N”的工作格局,重点开展思想政治建设,打造“一支一品”团支部特色活动,聚焦团干部能力提升,深入推进青年职工社团建设,推动形成青年学术交流品牌;以五育并举为抓手,构建形成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发展的第一临床学院学生培养体系。
护理与康复学院团委积极发挥团组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持续加强理论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实践服务行动,始终坚持“红心永向党、实心干事业、热心为青年、虚心求革新” 的工作理念,踏实培养“博学修身、大爱济人”的优秀护理人才。
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学院)团委紧紧围绕学院发展战略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遵循党建引领这一主线,持续加强政治建设统领作用、思想理论武装,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药学院团委聚焦“挺膺担当,闪药青春”,着力实施凝心铸魂“青春领航”、内涵提升“文化浸润”、全面赋能“实践建功”、多维健全“温暖关爱”、培优升级“创新先锋”五大行动,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显著增强。
回首2024
山大共青团工作捷报频传
一校三地各学院奋力争先
学在山大,快乐成长
大成广场、玛珈山下、黄海之滨
学生社团蓬勃发展
社会实践如火如荼
科技创新活力迸发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文艺展演“一票难求”
体育活动“上山下海”
一个个闪光时刻汇成最亮丽的风景线
千川汇海阔
风好正扬帆
展望2025
皓月星辰,初心不忘
怀揣梦想,善作善成
我们将继续引领一校三地
5万余名团员青年
共同书写好
“强国建设,青年有为”的崭新篇章
图文 | 校团委 威海校区团工委 青岛校区团工委
一校三地各学院团委
图文按各学院抽签顺序排序
封面图 | 孙馨然 高培媛
编辑 | 刘牧晨 许昀
刘明睿 侯亚荣
责编 | 郑柔澄 李齐 方华
殷文杰 马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