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代号 | 二院,收到请回答!

科技   2024-12-03 19:33   北京  

核工业的一院、二院、……、九院,你都知道是哪个单位吗?作为中核传媒精品栏目之一的《呼叫代号》,将持续揭秘。


今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60周年,即将迎来我国核工业创建70周年。从“一院”至“九院”,每一声代号背后,都是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坚实步伐与科研人员的智慧结晶。本系列将带您穿越核科学的殿堂,揭秘研究历程,感受科研执着,见证中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转强的辉煌历程。这不仅是对过往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敬请期待,每期精彩!


上世纪五十年代

中国核工业从零起步

一批批核工业人从核二院出发

他们的身影在西北的戈壁荒滩

在四川的青衣江畔

在更多不知名的矿洞深山......

一张张图纸上绘出的是他们的壮丽青春

从服务“两弹一艇”研制

到主导核电研发设计建造

中核工程人立足核二院

始终心系“国之大者”

服务国家战略

自力更生 大力协同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核强国不懈奋斗

岁月无声

历史有痕

让我们一起重温

那段珍贵的回忆




丢了洋拐棍

自己学会双脚走路



1956年8月17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关于苏联援助中国建设原子能工业的协定》,从此中国核工业建设开始全面起步。为更好引进苏联核技术,尽快建立我国自己的核工业体系,1958年我国核工业第一个大型综合工程研究设计院——核二院正式成立,此时核二院院址还位于南礼士路100号。成立伊始,核二院便承担了包括兰州铀浓缩厂、包头核燃料元件厂、石墨轻水生产反应堆等在内的七大核工厂、十项研究实验设施和一座大型核科研基地的核工程设计任务。


核二院参与设计的我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


核二院参与设计的中国第一个核燃料元件厂


核二院参与设计的核武器研制基地(221厂)


1959年6月,苏联政府单方面毁约,中国的核工业遭受到极大打击,核二院承担的核工业设计任务也受到严重影响。当时八项重大核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均未完成,施工现场均出现窝工待图、停工待料的情况。一时间祁连山下,戈壁滩上变得静寂无声,零乱的施工脚手架像枯树残枝矗立在寒风中,惨不忍睹。更为严重的是核心技术当时掌握在苏联人手中,严格的保密制度又严重束缚了核二院设计人员对工艺核心的掌握,致使很多技术问题在苏联人走后只能从头开始学习、研究。但严格的科研制造工期、紧缺的人手、缺少的重要技术资料和数据......年轻的核二院面临着巨大压力。


核二院设计人员研究苏联专家留下的图纸方案


生气变争气,压力变动力。从1960年8月起,在党中央的支持、部署下,实行了在全国范围内以核工业设计为中心,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总体战略。全国的相关优势技术力量迅速集结核二院,组成了多个以中国专家为主体的综合技术小组,开展科研设计攻关。大批核二院科研设计人员深入工程一线,白天顶烈日、战风沙勘察工地现场,晚上挑灯夜战抢出工程图纸。到1960年底,在短短三个月内,在设计工作上便解决大小技术问题320 个、重大的问题35 个,共计完成工厂设计子项374 项,非标准设备设计939 项,提出和安排科研项目686 项。


核二院同志响应毛主席号召奔赴404设计现场


1962年院领导和部分技术人员合影


1963年-1965年坚守在801现场担任驻工地工作的部分人员合影


1961年二机部进一步提出“自力更生、过技术关、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要求核二院在设计方面完成“一线工程的配套任务和解决二线工程的技术问题”,“以设备设计为重点,以保证质量为中心,确保一线工程设计任务”,来安排苏联撤援后核工业设计任务。为此,核二院在1961年初成立了901-1工程综合组、802-2工程综合组、801工程综合组、802-2工程设备任务安排及验收工作组等四个专门工作组,相继完成了十七个工程项目的180个子项和274套设备设计图,补充、修改主要工程设计图250多册。截止1961年7月,完成了铀加工厂,六氟化铀制备厂及生产反应堆-14m以下的全部施工图。自此,各大核工程基本恢复施工及设备安装,因等待图纸而停工长达一年的窝工局面得到彻底扭转,中国核工业的基本建设重新复苏。


在这一自力更生、独立探索的过程中,以核二院为代表的中国核工业创业者,进一步摸清了核工程科研设计的技术问题,改进提高了设计水平,更重要的是有了独立自主攻关的信心。“苏联专家撤走了,中国的核工业设计人员成长了,丢了洋拐棍,自己学会双脚走路”。


位于马神庙1号的核二院原貌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迅速激起了核二院广大设计人员的热情,他们开始向落后的沉淀法工艺发起冲击。“要甩掉苏联的包袱,走自己的路。”


我国核燃料后处理厂最早的初步设计,是由苏方为主完成的, 工艺流程是沉淀法。苏联撤援后,后处理厂十个主要厂房未开展设计,仅铀一钚分离厂房就存在359个重大问题未能解决,要按苏联的初步设计作施工图,困难极大,同时建设所需的近万吨不锈钢,当时国内也无法解决。面对现实,我国第一座后处理厂设计必须另创新路,中国核工业科研设计人员开始尝试沿着萃取法工艺路线前进。


从1958年到1968年,十年时间内,核二院科研设计人员对后处理厂工程方案进行了不懈探索。由于是全新的工艺路线,工程设计上采用的工艺数据和设备都必须从新摸起。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攻关,不断考验工艺、设备、仪表的运行性能,做相应的设计修改。


1968 年8月,后处理厂中间试验工厂(717工程)宣告建成,并且一次投产成功,取得合格的钚239产品,在当年就为中国新的热核武器试验,提供了钚装料,第一颗氢弹成功在新中国的高空爆响。



保军转民

为核工业发展积蓄力量



上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示:同意原子能工业逐步转到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方针。在“军民结合、保军转民”方针指导下,核二院也开始积极探索系列灵活经营,开启继核工业设计后的第二次艰苦创业。


二次创业时期,由于缺少上级部委的核工业设计项目,核二院几乎只能靠民用业务“养家糊口”“保存火种”。“当时几乎全院的领导职工都在跑市场、拉业务,没办法”。


但凭着技术能力强、工作作风硬、产品设计优,核二院成功将产业经营领域拓展到民用建筑、火电、废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等多领域。特别是啤酒厂设计,更是成为有口皆碑的拳头产品,核二院先后完成北京、哈尔滨、沈阳、重庆、武汉、烟台、遵义、宜昌等地90余处啤酒厂设计任务,一时成为赫赫有名的“啤酒院”。


核二院员工设计啤酒厂工作场景


多种灵活经营为核二院保留了火种,盘活了队伍,更为后续的核电研究设计积蓄了力量。秦山一期、秦山二期、福清、方家山、华龙一号......一批批核工业人从核二院奔赴全国各地,一个个中国核电的传奇也从此诞生。



涅槃重生

迈向国际一流核能工程公司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外景


2007年10月,国务院颁布《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规划明确指出,要在引进、消化和吸收新一代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自主化,全面掌握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培育国产化能力,形成较大规模批量化建设中国品牌核电站的能力。2007年12月27日,在中核集团主导下,以核二院、核五院、核四院(核电部分)的主营业务和骨干力量为基础重组改制,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实现了由科研设计院向工程总承包企业的转型。


自2007年诞生以来,中核工程坚持党的领导,传承核工业精神,凝心聚力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核工程发展攻坚战,不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形成了科技创新和核工程总承包两大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唯一具备核电、核化工、核燃料、核设备等核工业全产业链研发设计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


中核工程总包36台核电机组,已高质量建成投运15台,牵头上下游企业铸造“国之重器”——华龙一号,创造三代核电全球首堆建设最佳业绩;高质量推进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漳州、海南核电建设捷报频传;积极参与海外核能工程项目建设,被ITER组织誉为“可靠的合作伙伴”,更是首个以施工总承包形式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的中国核能企业;完成我国首个工业规模的乏燃料处理示范厂、首个放化试验设施、首个核设施退役总承包项目;完成我国四大核燃料元件生产基地工程设计,并实现多型号燃料组件的技术创新及国产化;多项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华龙一号福清核电5、6号机组


ITER项目完成底部校正场线圈BBC安装任务


中核工程智慧工程平台


漳州华龙一号穹顶吊装


回首往昔峥嵘岁,遥望前路道苍茫。从核二院到中核工程,一代代核工业人从核二院出发,书写了中国核工业的壮美诗篇。站在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上,中核工程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地向建设国际一流核能工程公司迈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 | 中核集团

喜欢就“”和“在看”哦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切能源来自核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