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及核工业成立70周年之际,中核工程党群工作部(宣传部)、读书协会共同举办了主题为“铭记历史·传承创新·共筑核梦”的征文活动。每一篇来稿,都是对过往辉煌岁月的深情回望,是对前辈智慧与勇气的崇高致敬,更是对当前科技浪潮中创新精神的生动诠释。
我们特别精选出数篇优秀征文,陆续通过公众号这一平台,与广大读者共享这份思想的盛宴。这些文字,不仅是对“核梦”的呼唤与畅想,更是激励我们每一个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同书写属于中华民族的核工业新篇章。
翻开史册,挺膺担当、热血青春需胸怀“国之大者”。
弱冠之年,程开甲怀抱“科学救国”的理想赴英留学,新中国成立后回到祖国,隐姓埋名投身核事业。
20世纪50年代末,袁承业已在多肽合成等领域取得进展,但因“两弹一星”国防任务在召唤,义无反顾改了行,带领团队胜利完成核燃料萃取剂的研究任务。
“小我”只有融入祖国的“大我”,才能在时代洪流中实现梦想、升华价值。
再看今朝,挺膺担当、热血青春需履职尽责秉初心。
由于使命的特殊性,“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5年间每两周飞一次现场,画了10万余张设计图,把全球首堆工程从图纸变为现实。
700余名调试铁军队伍10年间辗转国内外7个项目现场,完成14台机组调试,永远站在强核报国的最前沿。
穹顶吊装、材料倒运、主梁安装……项目施工人力争把每个工程做成精品。
然而,越是苦地方累地方,越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
君不见,“两弹一星”元勋们在沙漠戈壁、生命禁区创造了“争气弹”“争光星”的科研奇迹,那蘑菇云改天换地、爆炸声响彻苍穹,展现了核工业青年一代“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
平均年龄不足40岁的团队参与“华龙一号”海外首个示范工程“调试扫雷”,用2000多份规程、3000余项标准、旁排阀6秒技术攻关,传承了核工业青年一代“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顶月而来,伴星而去,这是无数青年核工业人的缩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一粒尘埃,在最美的年华去干最平凡的事业,用铮铮誓言彰显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这是信仰,是使命,是初心,是担当,是我心中最美的核工业人!
是的,奋斗才是对青春最美好的礼赞。核工业人的青春需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磨炼;需要“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的坚持。也需要“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的勇气;更需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而我们选择核工业事业,就是选择一份担当、一份责任、一份坚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中核集团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的国家队、主力军,必将提高政治站位,锚定强国战略,构建新能源格局,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面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以多元快速创新保清洁低碳能源规模质量发展,以一体会数字化国际化保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以重大专项项目建设保科技创新和产业装备升级,加快培育核电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中核力量!
最后,让我们敲响战鼓,扬起风帆,破局开路,书写新篇,以挺膺担当、热血青春之火,铸核工业忠诚之钢!
• end •
策 划 | 党群工作部(宣传部)、公司读书协会
作 者 | 华东分公司 刘茜
责 编 | 吴子涵
审 核 | 汪鹏
审 定 |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