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及核工业成立70周年之际,中核工程党群工作部(宣传部)、读书协会共同举办了主题为“铭记历史·传承创新·共筑核梦”的征文活动。每一篇来稿,都是对过往辉煌岁月的深情回望,是对前辈智慧与勇气的崇高致敬,更是对当前科技浪潮中创新精神的生动诠释。
我们特别精选出数篇优秀征文,陆续通过公众号这一平台,与广大读者共享这份思想的盛宴。这些文字,不仅是对“核梦”的呼唤与畅想,更是激励我们每一个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同书写属于中华民族的核工业新篇章。
安全,是离家前父母的一句嘱托,是孩子赴学时的一声叮咛,是工友上岗前的一语问候。常言道:“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在张增强同志的从业经历中,不断追寻、不断奋斗的,就是实现——他心中的核安全。
初识核安全
2003年刚过春节,春寒料峭,就职中核第四研究设计院的张增强同志,凭借丰富的工程经验和专业技能,通过层层筛选,被借调至田湾核电站维修处工作。当他背上行囊,第一次踏入核电现场,望向那壮观宏伟的建筑、庞大精密的系统和设备,心中那份为核电事业拼搏奋斗的热情油然而生。
维修工程师
他被分配的第一个岗位是核电设备维修工程师,说白了就是亲自动手检修设备。面对核电厂纷繁复杂的系统和设备,他苦学理论、用心钻研、实地操作,从最基础的原子核裂变开始、学到核技术和系统工艺、再到核设备结构及检修要求,经过三个月紧张充实的培训,基本掌握了核电站动设备的检修技能。在之后一年多的工作中,他走遍了核电厂每一个房间,完成的预防性检修活动覆盖了所有涵盖动设备的160多个系统,纠正性维修活动覆盖了全部的泵类设备,对涉泵的系统功能特性、整体结构、性能参数等都已烂熟于心,多次在运行处和维修处组织的系统-房间-设备的应急检修联合演练中获得好成绩。
维修准备工程师
他工作中专业技能扎实、动手能力强,基于其出色表现,很快被升任为一名维修准备工程师,为进入厂房的检修工程师准备“维修工作包”,即列明各项隔离指令和操作指令,告知相关人员检修时,什么设备需要隔离、怎样断水断电断汽、如何做好通风和动火作业、如何做好辐射防护等,工人们完全靠着这个“工作包”,能够安全地在厂房内开展检修工作。维修准备工程师,是一项与核安全直接相关的工作,需要对每一个系统、每一台设备、每一个关键步骤具备深入的理解。提错一个水闸门,将会致使海水淹没设备;写错一个设备位号,将会造成重大操作错误。张增强深刻认识到这个岗位的极端重要性,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为了充分掌握设备的结构和性能,他不仅参与了包括主泵在内的所有核级泵的现场检修和维修准备,还取得了电站二级QC资格,他主编的系列核泵维修程序还被确定为样板电站操作规程。
核电设备三年的检修经历,使他真正的融入了核电事业、深刻理解了核安全的重要性。古人云“责有所归”,核电人必须清楚自己的安全责任和权限。他总说,“今天的设备安全,就是明天的核安全”,必须建立“一失万无”的危机意识和“万无一失”的安全理念。
践行核安全
2006年,张增强调任设备监理部担任项目总监,负责设备监造工作。又是一个冬天,迎着暴雪,他踏上了去往浙江海盐秦山二期扩建项目的征程。当时核四院与秦山二期刚签订了设备监造委托合同,他负责核电站泵阀类设备的监造,此类设备,由于生产成本高、工作年限长、固有核安全属性高等,注定了其制造的严密性和规范性。为保证生产质量和工程进度,他不停奔波于多个厂家之间,从原材料和外购件的检查核验,到制造关键工序的监督旁站;从重要试验的性能见证,到关键环节的鉴定检验;每一个精准的数据记录,每一次反复的测试,他都是质量第一线的验证者。他经常说,做核设备质量和安全不可穿透的屏障就是“中核监造人”的天职,深入骨髓的核质保意识和核安全文化理念就是他对核安全最好的诠释。
第一个公派出国监造人员
当时,许多核电设备是从国外引进,需外派专业技术人员赴国外进行监造,但外派条件很严苛,一要专业技术能力强,二要英语水平过关。凭借自己多年的设备检修经验和语言水平,张增强成为了核四院第一个公派出国的监造人员。到了英国遇到的第一关,就是语言关。本想凭着在田湾核电的英语基础和突击口语训练,应对基本的交流应该没问题。但真正站在厂家人员面前时,那浓重的苏格兰口音彻底将他拉回了现实。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上啊!听不懂就和车间工人交朋友,把自己浸泡在原汁原味的语言环境中;不敢张嘴就与质保质检人员讨论锻炼,一个半月的时间,他仿佛一瞬间突破了音障,收获到了突破自我的快乐,以至于后来,业主公司团组过去做设备出厂验收时,都指定张增强来做口语翻译。
国外监造发现重大问题
在英国CLYDE进行核二、三级泵监造过程中,他对设备部件和制造工序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及技术规格书认真审查。在整体设备制造完成做出厂前的预验收时,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张增强同志提前又做了一份检查清单,将技术规格书和图纸上的所有要求列入表格,再次一一逐项做最后的核查,通过一个标记一个。就在这时,在一个令人觉得最不可能犯错的地方发现了制造错误,两台核二级泵的出口方向偏差了180度!发现这个问题后,他当即上报,并责令厂家马上无条件重新制造。后来这件事被业主领导得知,对核四院监造人员的责任心和能力给予了高度肯定,如此问题到设备安装时才被发现,真不敢想象设备返厂对电站主线工期的影响、制造运输费用的飙升、监管单位的处罚等,每个后果都不堪设想,经济成本和社会影响不可估量啊!
通过这件事情,张增强意识到,监造工作常关注重要部件和关键环节,最容易忽略的却是基础和常识性的问题,而这些地方极有可能出现错误和纰漏!他要求团队的每一名监造人员,要把“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刻印在心,做实做细预防性监督,把“严、慎、细、实”做到极致。2009年他受命组建的88人的采购监造团队,如今都已经成长为工程公司核电建设的骨干力量,初步统计,至少有29人已经成长为科室级以上的负责人。严谨的工作方法、质疑的工作态度就是“中核监造人”践行的核安全文化。
如何寻求突破,向设备质量“零缺陷”的目标无限逼近,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此,他牵头组织了一系列监造管理改革,如改革组织结构,使管理扁平化、流程更优化;创新性地开发了“区域+专业+点检表”的监造模式,使监造工作由“控制点见证”向“见证体系管理”的革命性转变,保障了监造工作的有效性。对于监造管理提升,他总是在创新、在探索,基本每年都有研究论文发表,他本人也被中国设备监理协会聘为行业自律委员会副主任。
采购部的“救火队长”
2008年底,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采购部成立,张增强同志先后在监造处、机械一处、合同执行部任职。2014年,他任采购部主任助理,主要工作就是攻坚克难,担任“救火队长”的角色。接得是最难的活儿、啃得是最硬的骨头,随身携带的背包和简单衣物成了必备单品,时刻准备着奔赴火车站和机场,真应了那句话,“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犹记得,当时海南项目主泵试验时漏油问题迟迟无法解决,工程进度严重拖期,领导直接派“救火队长”赴上海制造厂驻厂协调,他多次组织专业人员、设备厂家、国内外专家讨论会,这一待就是三个月,制造试验完成后又随主泵赴海南现场安装调试,经过两个多月驻场奋战,多次的在线试验验证,最终主泵影响工程主线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本以为可以回公司缓口气儿了,没想到,田湾3、4号机组的TG又出现了拖期6个月的严重问题,引起集团领导重点关注。于是,公司紧急派张增强挂职哈电集团常规岛部副主任以解决此问题。他深入生产一线,以贴身诊断、驻厂督办和靶向式督导的方式协调解决生产组织、原材料质量、进口卡脖子部件、产能瓶颈等方面的问题,向公司提交了分析评估和纠治行动报告。同时,创新管理方式,以邀请业主联合驻厂、开展专项质保监督、靶向核安全文化培训、组织效能监察等方式督促哈汽进行了系列改革,如设立核电专职副总工、质保下沉到分厂、质量计划职责划归质检中心等。在具体工作中,他督促制定详细到日的生产计划,并严格按计划盯生产,通过日例会协调生产进度、控制设备质量等。这种“人盯人”的笨措施换来了“日拱一卒”、“积沙成塔”的好成效。就这样,靠“盯紧人、盯紧事”的基础工作和组织两个集团高层会的高级协同,最终抢回了四个月的时间,成功把TG供货移出“关键路径”,未对现场主线进度造成实质影响。
核电设备采购与监造的经历,使他懂得,核工业人要知其责、尽其职,要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核安全理念,真正“印在脑中、落在手上”,做好核安全文化的“翻译官”和“践行者”,守好“每一道核安全屏障”。
守护核安全
在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采购部(现名设备成套中心)兜兜转转干了十五年,无论是管监造、管执行、管商务、还是兼任采购经理,都是与核安全息息相关的,“今天的安全,就是明天的市场”,做好质量、做出品牌,才能赢得客户的认可,才能闯出市场的一片新天地。
2023年张增强同志调任河北分公司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职务,分管党建和廉政建设工作,带着对“核工业安全就是生命线”这句话的深刻理解,迅速转换身份,将“党建+质量”、“党建+安全”融入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他积极推动党建工作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从全局把握问题、从现象看到本质、从苗头识别隐忧,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筑牢“严之又严、慎之又慎、细之又细、实之又实”的监管作风,把核安全工作宣传好、实践好、监督好,确保核安全绝无一失。
居安而念危,则终不危;操治而虑乱,则终不乱。核安全没有休止符,没有终点站,它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没有“局外人”和“旁观者”,人人都是核安全的“守卫者”。张增强说,“无论在什么岗位,我将永远践行和守护我心中的核安全”。
• end •
策 划 | 党群工作部(宣传部)、公司读书协会
作 者 | 河北分公司 张增强口述、兰培培 苏思洁整理
责 编 | 思未
审 核 | 汪鹏
审 定 |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