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īng
míng
清明时节报亲恩
梵音经声处处闻
目连座下施法雨
普度门开证无生
二月廿六
清明与佛教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与佛教历史一样悠久,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世出世间“报亲恩”都是一个永恒而有意义的话题。世间人在清明节都会扫墓祭祖,表达对亡故亲人的哀思与感恩。佛弟子在此日也会通过诵经、礼佛等方式缅怀利益亡故亲人,祈愿他们消业增福,求生净土。佛教的孝道不仅报三世父母眷属的恩德,而且普皆回向天下众生的父母增福增慧、离苦得乐,体现了佛弟子众生普度、慈悲广大的情怀。
对于清明节,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二月廿六
清明思亲报恩
慎终追远、孝亲报恩
二月廿六
孝|亲|敬|长
二月廿六
百|善|孝|为|先
践
行
孝
道
清明节是我们以感恩之心实践孝道的好机会,我们不仅要追宗思源,感恩祖先的福荫,更要学会知恩、报恩,敬顺孝养健在的父母。
在佛教看来,孝分为两种:
一种是世间孝,就是普通人所说的“孝顺”。
如佛陀在《阿含经》中更教导我们以五种智慧的方式敬顺父母:
一、供养父母,不令缺乏;
二、凡有所为,必先禀白;
三、父母所为,恭顺不逆;
四、父母正令,不敢违背;
五、父母正业,不为中断。
另一种是出世间孝。
明代高僧莲池大师曾言:“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唯有精进学佛、行菩萨道,同时启发父母一起学佛修行,让父母亲眷脱离生死烦恼,才是身为子女之“道”。
又是一年清明时 春风落日寄哀思
二月廿六
清明正思惟
学习正法、树立正见
二月廿六
学|习|正|法
二月廿六
树|立|正|见
常
无
惟
思
对于修行人而言,死亡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事情,是生命真正的转折点,也是毕生修行的一场考验。因此我们不应将清明的意义局限于对亡者的追思,也应当认识到,这是无常的一种体现。
青山无语叹人亡,草露风灯闪电光;人归何处青山在,总是南柯梦一场。
人生最为痛苦的莫过于阴阳两隔,与之相比,世间种种“诱人”的欲乐都顿显索然无味。通过清明,我们应有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有漏皆苦的知见,以“如救头燃”的紧迫心来珍惜人生的每一天,用功修行,以期尽此一生了生脱死,出离五浊恶世。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作为佛弟子我们更要学习正法,树立正见,依据佛陀经典、佛菩萨善知识的教诲,在节日之中如理如法而行,在祭拜祖先的同时,用正确的方式,为广大信众做出正信佛法的榜样,用实际的言行自觉觉他,勇于承担,逐渐引导世人走向正确祭拜祖先的道路上来,修持佛陀正法,以期离苦得乐、圆满菩提。
法界有情 共成佛道
二月廿六
清明法会
祭祖报恩、超度法会
报
恩
孝
亲
值此清明节,祈福寺为已故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等举行祈福超度大蒙山法会,以慰十方善信追思感恩之情,祈请诸佛菩萨慈悲加持,令大众历代宗亲得蒙超拔,宿业消除,转生善趣,离苦得乐,求生净土。
追宗思源 报恩孝亲
超荐普度 究竟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