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妈”“接娃”“养娃”“裸娃”……“娃圈”的专业“行话”让不属于这个圈子的人听得云里雾里。何为“娃圈”?“娃圈”的神秘之处在哪里?日前,记者采访了正在从事“娃圈”新职业—BJD改娃师的张辛夷,看看她是如何走上“改娃”道路并成为专业改娃师的。
今年刚毕业的张辛夷是一名兼职BJD改娃师,一年前,还是学生的她开始接触改娃,谈起未来的职业道路选择她表示“父母希望我从事更稳定的工作,但改娃是我目前最心仪的工作。”
潮玩产业带动新职业兴起
“娃圈”是近几年在年轻人中颇为火热的圈子。“娃”指的是各种类型的玩具娃娃,主要包括棉花娃娃、MJD娃娃、BJD娃娃、小布娃娃等,其中,BJD娃娃最为人所熟知。BJD(Ball-jointed Doll)即“球形关节人偶”,由于它拟仿人形,关键部位装有球形关节,能够做出接近于真人的姿势,可玩性很高,所以颇受“娃圈”欢迎。
据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和中国动画学会发布的《中国潮玩与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24》预计,中国潮玩产业的市场规模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娃娃作为潮玩非常重要的品类,其用户数量也将持续增长。然而,在当今这个追求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年代,拥有娃娃已经不再能满足玩家的需要,拥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漂亮娃娃”成了他们进一步的追求。舍得“氪金”和追求独特的玩家心理催生了改娃师这个新职业的产生。
改娃师,“娃圈”的专业术语叫“壮士”(妆师的谐音),顾名思义就是指专门给娃娃改妆、化妆的人,他们的工作涵盖妆容设计、脸型调整、嘴型修改、发型设计、服装搭配等多方面的内容。
“BJD娃娃出厂时大部分都是‘光溜溜’的,我们称之为‘裸娃’,我们的工作主要就是根据顾客需要给这些‘裸娃’梳妆打扮。”张辛夷介绍道。
慢工出细活 改娃也是一门技术
改娃看似简单,但过程细碎而繁琐,首先需要将亮面素头喷哑光漆变成雾面,然后雕刻、打磨调整面部结构,复杂一些的娃头还需要雕鼻子、开嘴巴、刻唇纹,每一步都很关键,打磨完成后,化妆也非常考验改娃师的手艺,眉毛的形状长短、睫毛的浓密稀疏、眼影的深浅配色、唇形的勾勒等都决定着娃娃的妆容是否能满足客户的需要。
据张辛夷介绍,很多改娃师最开始都是“娃娃”的爱好者和收藏者。“我一开始也是一个‘娃妈’,想给自己的娃娃改妆,但发现很难约到改娃师的档期,就决定自己上手改。”得益于以前的美术功底,张辛夷很快上手,她把自己改好的娃娃拿给朋友看后,受朋友鼓舞,她尝试往改娃师的方向发展,并很快接到了自己的第一个订单,“第一单赚了40块钱,这让我信心大增,说明改娃师这条职业道路是行得通的。”张辛夷笑着对记者说。
改娃的物质投入不高,主要是颜料、油漆、刷子等必须的一些使用材料,但改娃费时耗力,改一个娃头耗时在4-6小时,还不包括晾晒等环节,可以说,改娃师赚的主要是手工和技术钱。据她介绍,成熟的妆师单次改妆价格在1000元左右,商业单(给专门的公司或者娃社化妆)收费会更高一些,单次价格在4000元到5000元。“圈内知名度较高的全职改娃师年收入在40万—50万左右。”张辛夷补充道。
爱好变职业 解锁人生新机遇
事实上,改娃师的入行门槛不算很高,只要拥有基本的美术功底,对娃圈有一定了解,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上岗,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改娃师并非易事,“有时候客户对自己的需求不明确,比如有的客户提出想要娃娃有‘清冷’感,有的想要‘高贵’感等,改娃师需要根据用户提供的模糊关键词进行创作,这非常考验改娃师的审美。”张辛夷说道。
娃圈的受众主要集中在QQ、微博、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交易多以线上二手交易平台为主,如何让自己的账号涨粉吸引更多用户成了改娃师张辛夷每天焦虑的事情。“没做改娃师之前,改自己的‘娃’全凭兴趣,没有太大心理负担,成为改娃师之后专业改‘娃’会面临时间限制、用户需求难把握等多方面原因带来的心理焦虑问题。”张辛夷说道。事实上,这也是很多职场新人的心理历程的写照,初入职场,满怀热情与激情,当与工作磨合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所谓的“职业倦怠期”,如何更好地转变心态,让爱好变职业、职业变专业、专业变事业是很多职场人都需要面对的事情。
当问及父母是否支持自己从事这样的小众职业时,张辛夷表示,父母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他们认为改娃是‘不务正业’,但他们同时尊重我的兴趣爱好,希望这是我慎重选择之后的职业。”据张辛夷介绍,改娃师的工作主要是一对一与客户线上对接,人际关系简单,“但这份工作同时也扩展了我的交际圈,让我结识了很多志趣相同的‘娃妈’客户。这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作为新兴职业,可以说改娃师不仅满足了部分群体对潮玩玩具的改造与审美追求,也为新时代青年拓宽了就业渠道,展示了职业的多样性。
来源丨安徽工人日报 文字、视频 | 梁晴晴、孙庆、邹晓晓
声明丨部分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