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义一款好产品?

科技   科技   2024-03-21 08:01   河南  
产品不等于商业,但却是商业的表达载体。

最近两周我们团队承接了个新项目,这就需要招聘一名中高级产品经理,我在面试时也发现近段时间北上广深回流到郑州产品市场的同学可真不少,他们大多经验丰富、产品成熟度很高,仅在面试交流过程中就带给我不少启发。

比如,我在面试最后环节通常都会询问应聘者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会如何定义一款好产品”,或者说,“你认为一款好产品应该是什么样的?”

一般呢,我也会让应聘者结合一款具象产品来回答,当然,这个开放性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但却可以从“专业成熟度”、深度思考”、“产品认”、“学习习惯”、“结构化表达”等诸多方面考察应聘者的产品段位。

从应聘者的回答情况来看,能够系统性回答该问题的产品经理其实并不多,大多同学要么是单一维度,要么就是缺乏逻辑支撑,总归都有局限性,缺乏产品方法论支撑。

比如,有的说“能帮用户提质增效就是好产品”,有的说“用户体验好才是好产品”,同学认为“能挣钱的产品就是好产品,甚至还有的同学说“对用户免费才是好产品”,众说纷纭。

但上周有个应聘者的回答却让我很惊艳,他没有另辟蹊径对某些小众产品点评(很多面试者都会以某个小众产品为例,但缺乏认知基础往往很难引起面试官共情),而该同学则是以产品经理常用的原型设计工具——墨刀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非常系统的产品答案。

听完他的回答,我的第一体会是,好产品是公司的重要资产

说实话,镜同学有好久没画过原型了,但听他讲完我又深度使用了新版本的墨刀产品,发现确实有很多的产品提升,本文就以“墨刀产品”为例,结合与该同学的面试交流,分享一些产品思考,希望对你有启发和参考。

1、低门槛:产品与运营的双螺旋

在我看来,好产品的标志之一就是低门槛。

事实上,该产品同学也指出墨刀产品的低门槛优势,但镜同学更进一步认为,这个低门槛应该是产品与运营的双螺旋,即,从产品角度来看,低门槛主要是指功能易用性;从运营角度来看,这个低门槛主要是指用户的体验成本

首先,从产品角度来看:

墨刀产品是原型设计的在线工具,这极大的降低了用户体验的成本,产品同学可以随时随地衔接原型设计的工作场景,当然,墨刀产品也有桌面端,包括Windows、IOS和安卓APP。

镜同学还特意体验了下安卓的APP,也发现这对于移动端原型演示来说非常易用,在全屏模式下,高保真的原型设计几乎就像是线上的真实APP,这对于向开发同学进行需求传递或向客户汇报都非常方便、高效

其次,从运营角度来看:

众所周知,卓越的产品往往依赖海量用户的使用,这样产品才能在用户真实反馈中不断迭代升级,但很多时候我们经常缺乏运营思维,无形之中却将用户拒之于千里之外。

比如,我们公司产品在定价策略上就过于激进,反倒成了用户进入的体验门槛。

墨刀产品注册就送一个月VIP,这不仅仅只是用户福利,更是运营的体验设计,产品试用降低了用户的门槛,有助于培养用户习惯,这样才不至于让好的功能设计沉默。

总的来说,好的产品一定会兼具运营设计,通过产品与运营的结合为用户创造更低的体验门槛。

2、高效率:工具应用的护城河

众所周知,对于工具性应用来说,生产力是用户核心诉求,因此,高效率既是基本盘,也是护城河

该应聘者在面试时也提到墨刀的原型输出效率很高,因为在产品经理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开发催产品、领导催进度、客户催作品的场景,而高效率成了产品用户的刚需。

你看,用户的核心诉求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产品,而是需求场景被满足的应用服务。

用户研究与业务洞察是产品同学的核心竞争力,为了进一步考察他对业务场景的理解,我便继续追问:你觉得墨刀有哪些高效率的应用场景?

他讲了好几个方面,比如,模板众多、海量素材、一键分享、预览方便、高效协同等等,足见可真是深度用户,我在这里简单分享两点:

①预览模板,快速新建原型设计

传统的原型设计工具缺乏社区生态,过度依赖用户设计思考和经验积累,产品同学往往很难快速获取高质量的原型模板,信息差是体验鸿沟。

而用户使用墨刀新建原型文件时可根据自身业务场景选择众多的设计模板,不仅模板丰富、几乎覆盖全域场景,而且交互高保真,各种形态完善,且与自家业务契合度强,这也为产品同学节省了大量的重复劳力。

②交互设计简洁,操作实现更高效

该产品同学在面试时提到墨刀的交互很高效,当时我并没有直观感受,可在深度体验之后,我的确体会到了其交互设计的简洁,高效这个灵魂在其交互设计中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随便举个例子,如果你在设计后台的原型,左侧菜单是垂直还是水平可以一键调整,并且还可以自动匹配菜单图标,节省大量搜索时间,这样的交互效果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当然,类似的交互设计有很多,显然,其背后逻辑肯定源于对用户场景的深刻洞察

3、多元化:用户场景驱动产品形态

上周我们对公司某个项目的产品形态做分析,讨论是否增加移动端APP和小程序端,但这样其实有点本末倒置:设计的出发点不应该由产品形态预演用户场景,而是应该由用户场景来驱动产品形态

因此,好的产品特征之一应该由用户场景来驱动,并实现对多元化场景的支撑

该同学总结,他之所以认为墨刀是原型设计领域的好产品,原因之一就在于对多元化场景的高效支撑上。

比如,产品设计会遇到各种行业、不同业务领域的需求场景,同时,也意味着需要不同的产品形态,如,既需要APP端、PC端、Web端,可能还需要小程序、H5、平板端等。

墨刀产品则完全实现了对多元化场景的支撑,在产品形态上几乎适配了全域场景,除了上述之外,还包括可视化大屏、智能电视、HMI,甚至还包括智能手表。

4、强协作:底层全栈催生生态协同

复杂协同的当下职场,个人全栈不可取,工种协同才是常态,这对于一款工具性办公应用而言,团队协作力往往意味着产品普及率。

从这个角度来说,评价一款工具类好产品,至少要考虑协同的效率

说回墨刀,该产品的协同性就很强,镜同学觉得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协同,二是跨部门的协同

首先,对产品同学来说,原型设计只是产品工作的一部分,更重要的其实在于需求调研、业务抽象,这就需要使用思维导图、业务流程工具,而墨刀直接集成了脑图、业务流程图的工具能力。

我平时一般都使用Mindmaster做脑图、使用亿图绘制流程图及商业画布,我发现墨刀里的脑图、业务流程图很熟悉,仔细研究才发现,原来他们竟是一家,都属于万兴科技啊。

你看,这就是全栈工具生态带来的协同力,这对于有众多产品或品牌的互联网公司来说,都是极大的战略优势,比如,腾讯帝国社交工具对游戏应用的协同赋能。

其次,墨刀的跨部门协作力也很能打。

比如,墨刀支持实时协作,当我们和团队一起使用墨刀时,支持在线同步编辑评审,一键分享、批注,支持协作人数超过100人,且可快速完成全流程的产品设计。

比如,墨刀深刻洞察了团队管理的场景,用户可创建多团队及组织架构,且能清晰梳理人员项目;并且保留操作日志、实现离职快速交接,管理更加简单灵活。

再比如,在公司资产及数据安全上,墨刀也提供容灾备份机制,金融级安全服务,并且还支持私有化部署,低成本快速部署专属服务器,加密更安全。

其实,这些能力都聚焦在公司跨部门协同效率上,这既是高效企业的追求,更是效率工具的好产品标志之一。

5、高智能:AI赋能,生产力更进一步

作为产品同学,大家对于新技术都很敏感,尤其是对于时下火热的GPT类服务绝不陌生,有的同学甚至早已开始将AI与自家业务做了融合应用。

保持对前沿技术的洞察与应用,既是产品同学发展的要求之一,也是好产品的基本属性

同样的,墨刀也在原型设计领域植入了智能化的AI能力,这使得产品同学的成果输出效率大为增加。

比如,系统可根据用户输入的prompt,智能化生成移动端的原型设计,如,你输入“帮我生成一个旅行APP”之后,系统很快便能生成类似的移动端的原型设计文件。

除此之外,墨刀的AI应用组件也很丰富,除了生成原型图之外,还可以生成流程图、思维导图、智能表格、图表等,这使得其对用户的场景覆盖也相对完善

有一说一,系统生成的原型文件很多时候无法直接使用,用户大多还需做些许调整,但对于产品设计的思路启发已足够。

众所周知,产品设计是个连贯的过程,当从需求调研、功能梳理、业务设计、原型设计均可以在墨刀这款产品内实现时,AI对于产品设计效率的提升便不可小觑。

另外,镜同学认为,AI能力对于工具产品的想象空间还在用“交互操作”的应用,比如,是否可以实现自动为你的按钮增加单击交互。

我特意试了下,目前墨刀AI能力还暂时无法智能实现交互修改,但可以提供具体的操作步骤,也许很快就能实现,让我们抱以期待。

最后,再简单总结一下:“低门槛、高效率、多元化、强协作、高智能”既是墨刀这款产品的卓越体验特征,也是其价值主张的关键所在。

正如我们前文所言,产品是商业的载体,当产品优势与其价值主张高度吻合时,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好的产品会更高效地促进商业的落地

这也许就是好产品的价值使命。

最后的最后,墨刀官方也给到了用户福利,本公众号粉丝可免费领取「1个月会员」,需要的小伙伴可以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领取!希望对大家的产品成长有帮助。



聚焦产品思维 · 专注职场晋升

十年产品经验 · 七年产品总监


···   以善念结缘 · 与智者同行   ···

产品大峡谷
七年产品总监,等你集合打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