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24届毕业批量进入职场,按照往年惯例,特意炖了一碗鸡汤为大家壮行。
软件技术人员的发展就是一路打怪升级,即,不断积累自己在专业技术能力、履历这两个事情上的竞争力,再把这些核心竞争力转化成职位、待遇。
翻译成人话就是:刷履历、刷技术、刷人脉、刷待遇。
第一、刷履历
招聘市场上碰到一个候选人之后我们怎么初步判断他的水平呢?两个方面:什么公司、什么职级。
无论社招、校招,半小时到1个小时的面试时间很难完整、精准地判断一个候选人,而且能进入到这个领域中的人,除了特别顶尖或者特别拉跨的人之外,大部分要靠履历来为自己背书了。
社招跳槽时,待遇从少到多、公司从小到大、职位从低到高,这三个维度只要有一方面满足要求就可以跳槽,原因就是即使眼下不涨工资,但更大的公司、更高的职位在未来总会变现。
很多年前我去创业时,靠着几张视觉稿就能从天使投资人那里融来钱,就因为我们团队是大厂出来的,这段履历就很值钱。那些投资人选项目也跟我们软件技术人员面试没啥本质区别,不可能靠你讲讲商业规划就可以征服他,这时过往的履历就很重要了。
第二、刷待遇
挣工资是为了今天的生活,但却不止于此,更是为下一家公司的起步价。因为市场上在社招时都是一客一价,这一家公司的待遇就是去下一家公司谈判薪资的起步价,对企业来说,即使定级一样,薪资也是有浮动范围的,具体浮动多少很多时候就要看候选人当前的待遇。
举个例子,不考虑其它条件,一个应届生拿到了2个offer:深圳的公司给了1.3万、郑州的公司给了1万,我们去哪家?
当然去深圳,虽然考虑到社保扣除、房租、物价这些,在深圳每个月到手的钱可能跟郑州没啥差别,甚至郑州的舒适度更高一些,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下一家公司的起步价。
第三、刷人脉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强有弱。
强关系的朋友们会经常性地聚会、过年时颇有仪感地语音互道祝福、平时互相送送特产等,需要花费精力去维护。
弱关系不需要刻意花很多精力维护,在一个群、朋友圈点赞之交,圈子内交流、互换信息、介绍工作之类的事情可以想起彼此来就足矣。
弱关系足够多的人,在他工作几年之后再跳槽就不再靠网站投简历、猎头,而是靠自己的朋友圈互相介绍了,想找工作时,在群里、朋友圈发条消息就可以了。
这里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区,大家一定要识别清楚,在职场上积累人脉一定不是当滥好人。
真正的职场人脉是指:别人通过一起处事或者听别人介绍,了解到你的能力、人品是靠谱的,包括:能解决问题、情绪稳定、心胸开阔、没有恶意攻击性等等。
大家不是好朋友,但在大家需要合作的时候能想起你,或者想起来的时候愿意跟你合作,或者周围人有需求时愿意介绍你就够了。
如果说强关系的核心是质高而量少,那么弱关系的核心就是量多而杂,把弱关系的总基数做大,并遍布各个领域,是一笔很重要的人生财富。
怎么样把弱关系的基数变大呢?介绍几个实操方法:
1、跟周围同事多加好友,不管是自己团队的,还是跨部门、跨团队合作时认识的,不管是你的上游给我们提需求的,还是我们服务的外部客户、我们雇佣的外包公司员工,不管是做技术、产品、运营、销售还是交付、实施的,只要工作上有交流,把朋友圈做得大大的。
2、做交流,而不是刻意拉关系。跟大家基于工作上的来往、项目中的不同环节、团队中的不同角色做互联互通,交换信息和价值,这样的关系虽弱而长久。拉关系成本太高,且一个人精力有限,太容易随着时间变长而快速衰减。
3、多结善缘,能力范围之内的,多帮助别人,从自己的角度提出建议,即使没有价值,即使没有实时的反馈,长期也能收获到大家的善意。
4、工作中,大家都有自己的任务、都会被KPI考核、都要赶工期搞项目,所以职场上每个人都会天然地想让自己的工作更清晰、更轻松,当然就会产生很多边界之争。有争论很正常,但务必只就事论事讨论问题,不要有意气之争,管住自己的嘴巴。同时也不要害怕争议,重要的是自己的立身是否正,是否对事不对人,吵完架还能见面打招呼,甚至一起吃饭聊家常。跟你吵架的人在心里认为你没有胡搅蛮缠,且是有道理且靠谱的,这些就是善缘。
举几个案例:
1、我从第二家向第三家公司跳槽的时候,推荐人就是我第一家公司的主管,他组建团队时找到我一起吃了顿饭,第二天HR就打过电话来跟我谈薪资。职场上平级的人互换信息,而资历比我们高的人更容易成为贵人,我们需要他们的提携,他们也需要自己熟悉并能力优秀的人来帮衬自己,大家互为助力,一起吃肉喝汤。
2、很多年前我开始创业时,合伙人就是在大厂时不同团队的人,大家在公司共事、朝夕相处,互相清楚对方的实力和人品,更容易一起做创业这种需要背靠背的事。
3、我熟悉的一个产品经理朋友,他从大厂跳槽去一家小公司工作时跟自己的上游部门负责人经常有争执,后来小公司解散,那个人跳槽到了新公司,占到了一个比较好的位置,就把他拉了过去当副手,两人从以前的合作变成了上下级。为什么呢?因为虽然大家有争执,但那是各自占位的原因,互相清楚对方在能力、人品上面都是靠谱的。同时大家也看到了,争执不要上升到意气之争,说不定哪天今天吵架的对象就成了我们的上级。
第四、刷技术
刚毕业前面几年的目的比较单一,就是提升专业能力,路径也特别单一,就是从这几个方面卷自己。
1、做好日常工作
对自己的定位不只是完成任务,而是认真、高质量、提前完成工作,向内多卷自己。
2、做事有主动性
完成日常工作之外,主动承接更多的任务,不是盲目的地加量,而是有选择地给自己加量,主动向主管要那些有挑战性的任务,给自己一定的压力。
工作中不断抬高自己的屁股,除了被动接收任务的分配并高质量地完成之外,还需要不断思考,主管需要什么、团队需要什么、部门需要什么?并找主管、mentor沟通自己的想法,在这些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
3、深挖当前工作
一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成长除了跟手头做的任务复杂度相关之外,还跟做事的深度有关。
同样做一个任务,有的人是按照标准要求做完,有的人则是精益求精:完成工作的时候,从能用到好用;深挖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从解决问题到知道为什么会出现问题,以及后续如何避免,并落实防御措施;对用到的基础技术,从会用做到理解原理,了解优缺点。
沿着自己工作中的任务为主线学习是已知最高效的方式,它能迅速形成正反馈,因为学习的东西能用到工作中,给人带来职场上的好评价。
有人觉得平时在做CRUD,全是业务需求,技术含量太低,就自己找一些框架的底层源码来读、写笔记啥的,这个事情是好事情,但务必选择自己项目中用到的框架,这样容易把学到的知识用到日常排查问题中,更容易形成正反馈。
4、与周围人碰撞
从高中进入大学、从大学进入职场,最初的一年每个人会快速成熟起来,原因就是接触的信息量、交互的人不一样了。
软件技术人要保持比较快的成长速度,一定要主动去跟自己的前、后、左、右发生剧烈的碰撞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审视、改善自己的工作。
前,是指自己的上游。如果我们做开发,那上游就是产品经理;如果我们做中台,那上游就是使用我们产品的公司内其它员工。主动跟他们交流,看到他们的痛点,并付出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赢得他们的好评。
后,是指自己的下游,如,对开发来说,一般是下游做测试的同事,对算法来说,一般是集成模型的工程开发等。不要觉得他们在挑自己的问题,要跟他们多交流,测试的方法论是怎么样的,如何把自测做好?如何避免线上问题?工程集成自己的模型时都会遇到什么问题?
左右,是指与自己协同配合工作的人,如,跟自己联调接口人的,分工配合负责不同模块的人等。日常工作中大家都是有边界的,除了自己负责的工作之外,要主动了解别人的工作,做到不只清楚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也能清楚大局是怎么样的,提升自己的视野,看清楚全局,才能找到更多的机会。
当然,大多数人在日常工作中感受到的是负面情绪,如,他们怎么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知道?怎么这么烦,频繁来骚扰我?遇到问题时,不要停留在跟大家一起抱怨的层次,务必多想一想,这些问题的价值大不大?我能不能来解掉?
以上都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鸡汤的特点就是听起来很美味,但碰到具体问题时不一定有帮助。如果你碰到具体问题,欢迎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