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飞舞的数科子公司

文摘   2024-06-30 22:20   浙江  

传统工业吃水、吃电、吃土地,但作为钢铁领域的龙头、上海市的亲儿子,即使是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滩,宝钢也不缺水、不缺电。
所以,当宝钢把自己几平方公里的厂区建成了IDC机房,进军数字化的时候,市场上都觉得先是惊讶,然后是合理,再想想简直是神来之笔,搞IDC的核心要素不就是土地和电力嘛。
今天国家在搞“东数西算”工程,但软件技术业内人都知道网络是有延迟,且这个延迟是可以计算的。假如上海市某个用户在手机上发起了一次RPC请求,这个调用打到内蒙古大草原的响应时间应该要比打到上海本地IDC的时间多上20ms以上。
因此,很多互联网企业、云计算厂商是愿意多花钱在华北、华东、华南这些人口密集地区建机房的,而这正是宝钢“宝之云”的优势。

除了上面讲的这个IDC业务之外,凭借着钢铁领域的垄断优势,它的MES系统在钢铁市场占有率超过50%,还会去交通/电力/金融/建筑等各行各业接项目做订单,等客户多了之后又在全国各地成立子公司建交付中心。
所有这一切,支撑起了1978年宝钢股份的自动化部走到今天变成A股软件类上市公司TOP5的宝信软件。

这种传统产业龙头企业的信息技术部门成立独立科技子公司并干到业内顶端的案例其实不多,宝钢的操作看起来五花八门,把主线拎出来其实也很简单:公司已有支柱业务中存在优势,可以在数字化领域中发挥优势。
说人话就是亲爹得给亲儿子大量的先天资源支持,让儿子在新领域中快速崛起,而不是白手起家。

市场上向宝钢学习的企业有很多,比如近几年六大行都在搞自己的科技子公司,甚至重庆农商行这种区域性银行都想着用自己的技术优势“赋能中小企业”,但成功的没有几个。
为什么呢?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重监管的行业靠牌照活习惯了,受不了数字化领域的自由市场竞争玩法?
六大行虽然都是软件中心、金融科技子公司两条腿走路,但未来变成什么样子真不好说。
笔者信息量不够,这里就不啰嗦了,市场现状是这些金融科技子公司面向外部客户的产品线都是大大的不顺,半死不活。

市场上想跟宝钢走相似路线的公司其实也有一些,比如,阿里云、华为云这些头部云计算厂商。
阿里、华为自身的业务都是巨无霸,业务牵引着技术向前发展,用资源把自身技术实力提升上来之后发现,自己的技术也可以卖给别人来赚钱,就单独成立了云计算公司,把自己的技术云化之后开始往外卖。
自身的积累为云计算业务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而自身的业务又是云计算业务的实验田和标杆客户,所以市场上的IT私企大厂搞云计算这个业务真的是顺水推舟。市场上的巨头像阿里、华为、百度、腾讯,背后都有云计算业务,就是这个逻辑。

以前中国市场上的云计算只是服务互联网行业,等到前几年国家开始推进数字化国家战略的时候,包括政府、央国企在内的各行各业都做了大量的数字化预算,并向市场上抛出了无数的订单。
看到这个趋势之后,移动、联通、电信也坐不住了,再加上通话、流量、宽带这些传统的通信运营商持牌业务涨不动了,一个个都开始搞数字化业务,从试探到梭哈,甚至天翼云、苏小研这种都开始真正的市场化运作。

运营商这么玩的底气在哪里呢?
省市区县各级业务部门积累了庞大客户关系,再加上过去十几年各级分公司也成立过名目繁多的系统集成子公司来接项目挣钱,如今只是转正罢了。
刚开始没技术不要紧,只要有项目就会有现金流,就像吃甘蔗一样一节节地来,开始先接项目做总包,慢慢再把底层的基础技术一个个攻破。

数字化的大潮不仅让运营商这种央企心动,各行业的龙头私企也是心怦怦跳。
比如,京东方就把支撑自己集团的信息技术部门拆出来搞了一个工业互联网公司,希望能去外面搞客户、打单子。甚至听说喜欢看风水的领导还给这个子公司起了“中祥英”这种带着某些寓意的名字。

当然,也有很多企业不愿意瞎折腾,只想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比如喊出“聚焦主航道、聚焦主品牌”这个口号的波司登。
虽然成立了科技子公司,也在常熟搞了个规模不小的产研团队,但就是负责集团数字化转型,没有什么“赋能“别人的使命。
其实就一个“集团数字化转型”,对这种非软件技术类公司来说,真想要做好已经很不容易了。

就拿波司登来说,面向用户侧的线上线下渠道运营、面向内部组织的工作流、面向供应链侧的数字化降本提效,这三个方向想做好都不容易。
随便抛几个问题:
1、线下自营店、渠道商、线上自有电商渠道和电商平台渠道,这么多渠道的品类运营、定价、营销策略、会员体系怎么搞?
2、全国9大仓及经销商12小仓的库存管理、同一品类在不同区域的布局、配送效率、物流公司选择,这些需要怎么做才能提升供应链效率?
3、内部办公要在线化、移动化,打通各个部门的组织、流程、数据,是采购外面的系统,从0到1自己做,还是做成一个个地应用长在钉钉上面?

这些问题哪一个解决好了,都会转化成核心竞争力,让波司登这个聚焦主业的公司受益匪浅的。

从数据上看,国资委监管的98家大型央企中的一半以上都已经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子公司,看起来风风火火,但到底只是把原来的部门拆分出来跟形势,还是真正在统筹集团数字化转型工作,或是部分管理层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想法,觉得可以把自己那套支撑业务运转的系统剥出来去市场上卖钱,所谓的“赋能其它行业客户”?

回到“屋顶的闪闪星光”这个IP的主题,我们把视角放到软件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就业选择上。
无论这些搞科技子公司的企业初心是什么、未来会走向何方,眼下我们看到的是国家在大力推进数字化、地方政府/央国企搞出天量的预算进行投入。
近两年互联网行业风声鹤唳,没有私企的分流,校招、社招的就业形势都十分艰难,而这些各种形式的科技子公司解决了大量软件技术人的就业问题。

今天的IT技术已经像水、电、煤、交通、金融、物流一样,不止是一个行业,更是这个社会的基础设施影响着其它行业的效率和竞争力,过去两年以来的苦日子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但经济不会一直停留在低谷。
总会有一天: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屋顶的闪闪星光
一个混了十几年的老码农,立志当个软件技术就业领域的网红,欢迎加好友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