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海市第三届“医德之光”“医德楷模”选树人物揭晓,9位80周岁以上、从医50年以上的医界泰斗荣膺第三届“医德之光”选树人物,另有15位医务工作者当选“医德楷模”选树人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4人荣获“医德之光”,5人荣获“医德楷模”。
曾民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仁济医院药物临床研究机构主任、上海市脂肪性肝病诊治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肝病研究室主任、上海市医学会肝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首任组长、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顾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专家等职。先后荣获卫生部乙等奖、军队科研成果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上世纪6、70年代,曾民德担任血吸虫病防治临床组秘书,奋战在血吸虫病防治的第一线,参与编写了我国第一部“血吸虫病防治手册”,荣获血吸虫病防治荣誉奖章。作为我国脂肪性肝病领域的奠基人,曾民德在国内率先关注肝脏与内分泌疾病的关联,并开展相应研究,主编我国第一部“肝脏与内分泌”专著,并于2003年创建上海市脂肪性肝病诊治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提出“一个病人,三张处方”的多学科、一站式服务。他还是我国肝纤维化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建立了判别慢性乙型肝炎有无明显纤维化的非创伤性诊断预测模型,并牵头在国内制定了首部“肝纤维化诊疗共识”。
邱蔚六(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荣誉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主任医师。他从事医、教、研工作近70年,是卓越的医学家、教育家、科学家,是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头颈肿瘤外科以及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的创建者和开拓者之一,引领团队赢得“中国特色的口腔颌面外科”的国际声誉。先后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奖项36项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邱蔚六所带领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是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学科,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集体,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集体奖;其本人也曾被评为全国先进教师(1989)、上海市先进教师(1996)、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04),并获得首届中国医师奖(2004),上海市科教系统伯乐奖(2007),上海市教育功臣(2018)。1999年,邱蔚六院士成为中国首位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IAOMS)理事;鉴于他在国际口腔颌面外科领域中的杰出贡献,2009年,IAOMS向其颁发该会的最高奖项——杰出会士奖(Distinguished Fellow Award),邱蔚六亦成为获得该奖的亚洲第一人。2010年,国际牙医学院授予他该院最高荣誉——大师(Master)称号。
徐敏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脑卒中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卫生局“希望之星”导师。历任上海市南市区中医医院院长,上海市南市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特诊部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近代中医流派临床传承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2022年,入选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她还曾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女职工、全国优秀院长、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徐敏华从事中医内、妇科临床医疗工作50多年,在中医治疗危重急症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根据血聚养胎的理论,提出采用“养血熄风法”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该治疗法作为妊高征的一大治疗法则、成为全国产科的联合攻关治法之一;在脑卒中的临床诊疗实践中证实了“清通”法系列制剂,尤其是羚蝎胶囊对急性期中小量出血性中风病人的治疗具有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疗效,该治疗法则得到了中医专家和西医同道的认可,她作为该专科的学科带头人获得了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三等奖。
沈树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主任医师。曾任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上海中医药大学、湖北郧阳医学院(现湖北医药学院)兼职教授。1992年获“上海市十佳中青年医师提名奖”,1995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松江区“首届首席医生”;中共上海市八大代表。
沈树权从事外科临床工作近六十个春秋。在职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练就了一手娴熟的专业技术;退休后,他仍舍不得离开自己热爱的医学事业,坚持每周在专家门诊坐诊,定期参加普外科的病例讨论,带教下级医生。他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用自己的心血赢得了病家的信赖和群众的爱戴。1994年1月至2006年初担任松江区中心医院院长期间,沈树权将一家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病房舒适、诊室宽敞明亮,设备齐全的标志性医院展现在松江人民面前。他通过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并举,开展医学领域的各项科研项目,使医院的业务技术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发展特色专科,建立应急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平台,提高抢救危重病人的有效率和成功率,为松江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房静远,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兼消化病中心主任和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长,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他从事胃肠癌及其癌前疾病诊治的临床工作,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率领学科连续四年在复旦大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居全国消化病学第1名,并首先证实通过分析肠菌判断大肠癌术后化疗效果与预后、率先证明叶酸和小檗碱及他汀等传统药物具有预防胃肠癌的作用或机制。他的科研成果不仅获得了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临床医学奖),还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房静远牵头制订7项中华医学会颁布的胃肠癌前疾病诊治指南共识;连续4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和2023年“科睿维安”全球高被引学者;以第一完成人牵头的临床成果获2008和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省部级一等奖和全国首届优博论文奖,且均写入相关临床指南共识,部分结果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且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曾获201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2012年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14年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许迅,教授、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学科带头人、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视觉健康中心(近视防治技术中心)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眼底病学组组长,国家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教育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副团长等。是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科技精英。获政府特殊津贴和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早期诊断、早期防治、发病机制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及应用基础研究。近十年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12项,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代谢记忆机制及早期干预”获得201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社区高危人群筛查、代谢记忆机制及干预”获得2011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和临床防治”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及防治策略研究”获得200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刘锦纷,我国小儿心胸外科专家、二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市结构性心脏病虚拟现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研究所名誉所长,卫生部新农合先心病项目专家组成员;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先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外科学分会第七、第八届心胸外科学组组长。
从医执教50年来,刘锦纷实施逾6000例心脏外科手术,其中复杂性手术超80%。他在国内率先实施“锥形重建治疗三尖瓣下移畸形”;首创“非体外循环下的腔肺吻合术”“左心发育不良一期镶嵌式治疗”等高难度手术技术;他率先将微创技术应用于小儿肺动脉瓣闭锁的治疗;率先在国内开展巨大侵润性纵膈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开创国内同种带瓣血管矫治小儿复杂先心病先河;率先开展虚拟仿真技术提高复杂先心病患儿手术精准性。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科研奖项;获国之名医、宋庆龄樟树奖、上海市先进工作者、“感动海南十大人物”等荣誉。
程蔚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上海市医师协会母胎医学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协会妇产科分会会长、上海市女医师协会妇儿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产前诊断技术质控中心主任、上海市母婴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优生优育科学协会副会长、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幼保健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委员。
从医35年,程蔚蔚成功应对了许许多多“急难险”妊娠期异常情况,在国内最早开展围产期MDT多学科综合诊疗,守护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被誉为孕产妇的“保护神”。她曾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一等奖、上海医树奖临床医学创新二等奖、上海母婴安全奖、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卫生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上海市第四届杰出专科医师奖、医师报十大领导力院管专家、2023年度“人民好医生”大医精诚奖等荣誉称号。
叶晓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骨科行政主任、虹桥国际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及博士后导师,骨科党支部书记。
叶晓健于2000年即着手研究如何减少和避免“开膛破肚”又能实现精准、微创、安全的“靶向手术”的办法,在国内率先开展各类微创术式,牵头制定了临床应用指南、主编出版7部专著、发表100余篇中英文论文、获批36项国家专利。在汶川抗震救灾期间完成世界首例野战环境下的颈椎手术,相关资料被军事博物馆收藏、总后勤部颁发三等功勋章。
2013年,他牵头创建了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脊柱微创学组并担任组长;作为中国脊柱微创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先后担任了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微创专委会副主委兼数字化导航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委兼脊柱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多项学术职务。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和医疗成果二等奖4项,华夏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上海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名医百强榜脊柱微创TOP10,获评“上海市东方名医”“上海区域名医”和“长宁工匠”等称号。
“医德之光”“医德楷模”选树活动由上海市文明办、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指导,上海尚医医务工作者奖励基金会、上海医药卫生行风建设促进会主办,是对“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医务工作者们高尚医德风范的至高礼赞,旨在彰显卫生健康行业新风,持续深化文明行业创建,鼓励广大医务人员积极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