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上海援疆”微信订阅号
自2023年4月至2024年10月,上海第十一批第一轮“组团式”医疗援疆专家以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什二院”)为阵地,结合“喀什所需”“上海所能”,发挥学科优势、专业优势、集体优势,为喀什二院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进一步推动喀什地区医疗卫生水平提升,提升群众身心健康、生活福祉,着力将喀什二院打造成为南疆医疗高地。沪喀共建、杏林流芳,以下,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疗援疆专家的风采——
医生仅7人,床位仅15张,与其他科室共用的病区……这是医疗援疆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九院”)孙昊到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什二院”)口腔颌面外科前的科室现状。而在孙昊交出接力棒前,手术量已迅速提高,床位使用率达到137%,位居全院第一。近一年来,科室连续两次扩大病区,规模实现“三级跳”。现已拥有独立的病区和护理团队,核定床位36张,最大住院人数52人,患者来源从喀什本地逐渐扩大到整个南疆。目前床位数和手术量已达到南疆第一,全疆第三,学科发展的地基不断夯实。
谈及科室的显著进步,孙昊表示,这离不开上海前指和喀什二院领导的带领、上海大后方——上海九院的支持,以及当地医护同仁们的配合。“在援疆工作中,我牢记陈吉宁书记‘脚踏实地、用心用情,全力以赴’和九院领导‘接续口腔对口支援工作,打响九院品牌’的嘱托,努力工作,尽己所能,无愧于这段援疆岁月。”孙昊说。
口腔颌面外科是一个小众而重要的学科,也是上海九院的优势学科之一。
2023年4月入疆工作后,孙昊意识到病源量是科室发展的基础,他通过增加门诊量,竭尽全力服务各族群众,扩大学科知名度;开展南疆甚至全疆首例的高难度手术,提高学科声誉;同时依托上海九院口腔的金字招牌,打响“上海品牌”和“九院品牌”……
孙昊介绍,科室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人手匮乏、人才紧缺。“刚到科室,除我之外只有七名医生,而每天有两位要负责值班。而不论是否值班,第二天正常的医疗活动,如查房、手术等,都正常进行。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他们勤勤恳恳,从未有过怨言。”孙昊动情地回忆。
不仅如此,口腔颌面外科的医生们坚持每日全员查房,工作日从9时50分开始,节假日从10时30分开始,风雨不改,寒暑不变,每次查房都细致入微,至少持续1至2小时。“科室发展今天能有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与我并肩‘战斗’的同仁们,我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孙昊说。
孙昊还积极推动沪喀口腔诊疗中心建设,并于今年3月15日顺利举行揭牌仪式。口腔诊疗中心的建成,大大助力于口腔多学科建设,提升口腔医生多学科联合诊疗意识,为喀什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为广大群众的健康带来了新福音。
孙昊在保证病源量的情况下,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填补技术空白,并针对当地颌面创伤和先天性颌面畸形高发的情况,创建颌面创伤绿色通道与颌面畸形诊疗中心。上海九院作为大后方,也给予援疆工作以最大力度的支持,先后派出4批9人次的专家亲赴喀什进行教学和示范手术,填补了9项技术空白。
其中最典型的一台手术,就是将3D打印技术引入新疆,完成新疆了首例数字化髁突骨软骨瘤手术,被新华社等媒体广泛报道。
孙昊回忆,患者当时右耳前方颞下颌关节长有肿瘤多年,已压迫关节导致其下巴偏斜,牙齿咬合不上,吃东西都很困难,不仅要切除肿瘤,还要正颌才能恢复正常。
当时采用的方案为口内入路切除同期正颌手术,这种手术难度较高,但这样才能避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同时减少患者两次接受手术的痛苦和麻烦。在九院专家赴喀的协助下,这台代表着南疆乃至全疆口腔颌面外科新高度的手术得以顺利完成。
目前,喀什二院已将颌面创伤及畸形的向上转诊率降为0,并接收南疆各区转诊患者100余名,为南疆各级兄弟医院提供远程会诊40余次,已成为南疆颌面外科的技术高地,学科品牌影响力已辐射南疆四地州,吸引了部分北疆患者前来喀什二院治疗。
令孙昊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台公益手术。不到6岁的小尼在家人的带领下来就诊,眼里含着委屈的眼泪:“医生帮帮我,小朋友们都笑我,说我的牙齿长在鼻子里。”孙昊说,当时初步诊断发现,他做过双侧唇裂手术,嘴唇裂隙虽然已经封闭,但包含门牙的一部分上颌骨长到了鼻腔里,从左侧鼻孔突出到鼻腔外,上面还有一颗孤零零的门牙。针对小尼的病情,孙昊通过沪喀口腔诊疗中心远程会诊平台,联系了上海九院的专家会诊。
小尼情况特殊、病情复杂,手术难度较高,为保证手术质量,同时不增加小尼的家庭负担,喀什二院院党委决定启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家庭贫困患者救治计划来解决患儿的手术费用,而上海九院王旭东教授亲自来喀什为患儿做手术。术后,小尼面部的外形和功能均得到了巨大改善。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小尼终于露出了笑容。出院后,小尼和家属专门赠送锦旗到科室,看到小尼恢复健康,所有医护人员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是医疗援疆的最终目的。在这一年里,孙昊坚持每周2次教学查房,两周1次理论教学,带领大家学习口腔颌面外科国外经典教材,夯实了理论基础。援疆以来,孙昊共计开展了近300台示范手术。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在援疆工作最后三个月,他又作为一助,带教本地医生手术50余台。
孙昊说,他接续师承,对培养本地医生采取“三步走”的方法。第一步要“会说”,要从理论上能对手术的理念、方法、步骤能加以详细说明。第二步要“会看”,在自己主刀时,当好助手,能对手术过程中的相关情况做出一定的认知和判断。第三步要“会做”,此时,孙昊会转换角色,让当地医生主刀,自己当助手甚至站在一旁,正式让当地医生独立自主地完成一台手术。
孙昊表示,在他离开前,他有信心让当地同志掌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新技术,真正将技术留在当地,让喀什二院口腔颌面外科可持续发展。
在疆一年半的时间里,孙昊还积极跟随医疗队,将“组团式”医疗力量下沉到县乡村,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他们曾深入喀什二院驻村工作点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利用节假日前往南疆各地州包括喀什地区、克州、阿克苏地区及和田地区等县市开展义诊巡诊和学术交流活动,义诊人数超200人;同时与喀什地区广播电台合作开展“专家在身边”健康科普节目,制作健康科普视频,进一步提升地区各族群众的健康素养。他的身份从一名普通的医生转化为技术的推广者和科室的管理者,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
“喀什二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发展,是11年间6位上海援疆专家前辈共同努力的硕果,也是我们以及后来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科室的发展,不断让当地群众开笑颜,让学科水平、医疗水平展新颜。我将不忘初心,不负来时路,始终情系喀什,情系上海援疆。”孙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