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教育大会召开之际,省教育融媒体中心推出“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专栏,展示青海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今天,一起来看——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全力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强基提质增效
近年来,我省按照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的“一体、两翼、五重点”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全省职业教育发展大会精神,瞄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紧密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强化职能作用,上下协同、部门联动,全力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强基提质增效。
一、突出政治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迎来黄金期
(一)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省委、省政府始终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坚定不移把职业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高位统筹推动全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深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开展专题调研,并多次主持召开有关会议听取汇报,提出具体要求,为每个阶段职业教育发展明确方向路径和目标任务。2021年首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大会,明确了“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思路和举措。2023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发展大会,系统总结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力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强基提质增效。
(二)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严格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构建了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院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坚强阵地。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党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填补了我省职业院校在此领域的空白。
(三)思政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实现全覆盖。我省5名教师(校长)入选教育部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对象。积极打造职业院校思政精品课和典型案例,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第一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能力比赛”中荣获三等奖,青海警官职业学院等4所学校的4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全面实施省级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以及院校领导干部、思政课特聘教授讲学等制度,各级领导干部累计讲授思政课2000余场(次),高职院校特聘教授举办专题讲座60余场(次)。
二、加强政策支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
(一)政策供给不断加大。紧密结合全省职业教育现状和产业发展实际,坚持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努力形成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从而全面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发展。期间,相继制定印发政策文件50余件,其中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了《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省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若干措施》等文件,以省委办公厅名义印发了《青海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三张清单”》,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青海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行动方案(2023-2030年)》。编制完成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规划,制定现代学徒制、集团化办学、创新发展、技能培训等具体方案,建立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评价体系,有力促进了全省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二)工作机制不断健全。积极争取教育部对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教育部办公厅专门向援青六省市和我省印发了《关于支持青海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函》,确定了六省市44所职业院校与我省15所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教育“组团式”支援帮扶关系。我省受援职校均与帮扶学校全部签订了帮扶协议,并在提升受援职校治理水平、优质专业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培育骨干师资队伍、师生交往交流等方面深入开展拜会、交流等活动,25名对口援青省份骨干到我省职业院校挂职帮扶。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帮扶的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组建教师混编团队,联合开发《铁道机车智能制动技术》《铁道机车智能网络技术》两门数字化教材;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由帮扶的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选派段向军教授赴学院任职总督学,参与指导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科研等工作;果洛州职业技术学校与帮扶的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市浦东外事服务学校、上海市新陆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打造沪果两地对口支援的“职教品牌”。积极组建青海省职业教育专家委员会,分类聘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在职业教育规划研制、学科专业建设、教研能力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充分发挥参谋咨询作用,助力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三)贯通培养渠道不断畅通。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工作,印发《2024年省内外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从2024年起,我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实行“文化素质+职业适应性测试”的评价方式,文化素质测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职业适应性测试由高职院校自行组织,考生在一志愿未录取的情况下,可填报5个院校平行志愿,每个院校可填报3个专业志愿,确保每名考生有多所院校调剂录取的机会,“单考单招”录取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开展人才联合培养试点,2020年开始在涉藏地区中职学校举办高职专业,累计招生2000余人,为农牧区培养急需的护理、幼教、农牧业技术技能人才。打通农牧区中职学生赴对口省市接受高职教育的通道,首次实现了涉藏地区中职生通过单考单招到江苏上高职,江苏多所高校通过跨省单考单招录取我省海南、玉树州3200余名中职生到江苏就读高职。
三、坚持问题导向,职业院校办学实力显著提升
(一)青海职业技术大学顺利获批。自2022年6月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确定以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组建青海职业技术大学以来,我们对标对表教育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组建工作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通过申本冲刺百日攻坚等系列举措,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问题整改,顺利完成省级考察评议,2023年9月,以省政府名义正式向教育部提交设置申请。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实地考察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2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复,青海省申报设置的青海职业技术大学顺利获批,2024年秋季计算机应用工程、现代物流管理、汽车服务工程技术、铁道机车智能运用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工程造价等6个本科专业完成首次招生600人。青藏高原第一所职业本科大学的顺利获批,将有效扩充全省高等教育资源总量,提升青海学子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改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打通职业教育“中职—高职—本科”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专业设置持续优化。对接国家重点战略,立足青海地域禀赋,服务青海省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建立学科专业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调整专业设置。目前,高职开设17个大类125个专业,中职开设19个大类110个专业,围绕我省绿色算力、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新增盐湖化工、清洁能源、光伏发电、环境保护工程等40多个专业,专业与产业结构匹配度逐步增强,推进专业链、产业链、教育链进一步融合。
(三)办学行为不断规范。规范职业学校办学和招生管理。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职业院校办学行为和招生管理的通知》,明确职业学校的办学行为,对招生工作、学籍管理、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实习管理等工作提出要求,确保全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平稳有序,维护职业教育良好形象。针对我省中职学校专业设置适应性不强、专业设置同质化等问题,研究制定《青海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优化调整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健全完善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审核监管机制,引导中等职业学校主动对接产业链部署专业链,逐步建设一批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中高本衔接的品牌专业、骨干专业、特色专业,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四)育人成效更加凸显。开展“1+X”证书制度改革试点,探索推广职业技能证书,增加就业保障,我省职业学校参与了79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涉及65个专业、39个培训评价组织,参与试点培训学生数量达到1万余人,初步实现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有机衔接,深化了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注重发挥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作用,大力开展省级比赛,同时遴选优秀选手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赛规模逐年增加,赛项数量和参赛选手数量逐年提高。对接我省“四地”建设和产业发展,我省在全国范围内首创“无组别”赛项,解决了我省部分专业无国赛的问题,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师生的参与度。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升级为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我省继续承办“中药传统技能”“建设工程数字化计量与计价”2个赛项,共获得奖项数量39个,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29个。青海职业技术大学与全国985、211高校同台竞技,在全国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总决赛中斩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取得青海高校历史最好成绩。
四、加强校企联动,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产教融合不断深化。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启动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培育建设工作,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工信厅印发《青海省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支持建设已批准成立的西宁市绿色算力市域产教联合体、青海高原清洁能源市域产教联合体、海北高原生态农牧业产教联合体等3家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支持龙头企业和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联合行业组织、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组建海西盐湖化工、互助家政服务等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省发改委和省教育厅联合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首批遴选15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成立了由企事业单位、学校、科研机构和协会为成员单位的交通运输、现代农牧等10个职业教育集团,着力开拓职业教育产学研融合新路径。鼓励企业在中职院校挂牌运行,建立产业学院,派遣企业管理专家和一线能工巧匠积极参与学院建设,共建高水平专业、开发高端认证证书,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双元”育人模式。
(二)校企合作更加深入。各职业学校与华为、阿里巴巴、青海盐湖集团等省内外145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大力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大力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我省13所中高职院校与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等45家省内外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办“订单班”。高职院校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深入推进校企协同技术集成与应用创新、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现建有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5个,校企联合开展教科研项目40多项,申请专利154件,制定地方标准36项,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近1.2亿。指导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三峡集团、水电四局、青藏铁路公司、青海交控集团、青海物产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三峡集团捐赠5000万元助力学校产业学院创新中心建设。指导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海东市地方品牌产业培育促进局联合举办青海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产学研合作研讨会,挂牌成立“青海拉面产学研基地”,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有机衔接。海北州职业技术学校积极筹备成立“两弹”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开创海北特色“两弹”文创产品。
来 源: 青海教育
编 辑: 周 才
审 核: 陈雪晴
监 制: 嘉洋东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