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从古堰到高原,从岷江之畔到溜溜跑马山,自2023年都江堰市第七批对口支援工作队对口支援康定市以来,对口支援干部人才充分发挥优势、激发潜能,展现了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他们远离家乡,克服重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康定市的各项工作中,为康定市乡村振兴、教育医疗提升等工作倾情倾力,他们的付出,赢得了康定市干部群众的点赞。都江堰市委组织部、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雪域高原的格桑花”专栏,展示对口支援干部人才在康定市的工作点滴,以及与康定人民结下的深情厚谊。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对口支援干部张卫,一起聆听他的故事。
康定高原、山水相映。都江堰市第六批、第七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张卫,从喜爱这方山水,到留下来接续守护这方山水,他走遍了康定市17个乡镇(街道)及100余个村社,总行程约5万公里,了解并勘察了多条河流、湖泊。水润康定情意长,他说对口支援是付出、是奉献,更是情怀和收获。
康定全市幅员面积1.16万平方公里,属高原地貌。境内最高海拔贡嘎山7556m,最低海拔1390m,相对高差6166m,平均海拔4526m。全市境内大小河流142条,大小湖泊184个,除降雨、降雪、冰冻等自然水土侵蚀外,人为生产建设活动对水土流失影响最大。
“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难。”在摸清康定水务后,张卫组织落实“筑牢组织保障、严把许可关口、严格监管防控、广泛宣传教育、强化工程治理”五大举措,创新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协同开展“空天地一体化”信息化监管服务,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全流程监督管理,督导责任单位落实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严肃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严控人为水土流失等。
强监管、重恢复。2021年7月,张卫在监管中发现,位于康定市金汤镇汤坝村的大唐甘孜水电汤坝料场,由于前期长河坝水电站大坝填筑修建大量取用土料,导致山体大面积裸露,且高陡边坡部分滑塌变形不稳定,若汛期遇强降雨,极易引发大面积山体垮塌,进而造成重度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张卫代表康定市水利局立即约谈责任单位、督促整改落实。该责任单位通过边坡开挖支护、坡面整理、挖筑截排水沟、裸土覆盖、植草种树等水土保持措施,于2023年6月完成了边坡治理和生态植被恢复工作。“该恢复项目治理边坡面积12.5万平方米,生态恢复面积35.4万平方米。”张卫告诉记者,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是对生态的积极保护。
张卫深感保护绿水青山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为此,去年3月,他联络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中科院青藏所等多所科研院校组成的水利部团队,并陪同专家们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走访、踏勘与调研工作。最终于2023年选址落地康定开展“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南高山峡谷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与示范”项目,该项目涉及面积3000余平方公里、涵盖甲根坝、雅拉、金汤、麦崩、捧塔、呷巴6个乡镇,为康定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及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县域示范。
“只有深入基层、一线和群众,才能知百姓所思所想所盼,掌握工作难题。”这是张卫经常向同事强调的工作理念。他在下乡调研中发现,地处环贡嘎山旅游环线省道434旁的雅拉乡中谷村、王母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及资源优势,由于附近有木格措4A级风景区,当地村民纷纷发展特色温泉民宿旅游产业,随着民宿不断发展及游客的日益增多,当地生产生活用水、村庄道路等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瓶颈短板问题凸显,严重制约着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节水有助于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张卫还结合康定市国家节水型社会城市创建工作,发动全市机关、学校、医院等45个单位改造安装水龙头、水表等节水型器具460余套,同时加强公众节约用水宣传教育,制作播放宣传视频,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册,增强了广大社会群众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意识,助力康定今年2月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社会城市。
对口支援的工作经历,把张卫锻炼成了多面手。在康定工作期间,他链接资源成功创建康定千亩高原蔬菜示范种植基地,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探索出了一条涉藏地区高原农业产业兴旺的有效路径,该项特色帮扶案例被《学习强国》《中国西藏网》《甘孜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主管 | 中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主办 |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主编 | 刘 洪
执行 | 杨文韬
责编 | 周鸿雁
编委 | 云朝清
编辑 | 黄文辞
记者 | 缪 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