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小区大门这里确实可以好好设计一下,在实施改造过程中,一定要把院子里的居民发动起来。大家要齐心协力一起参与才对!”12月24日,作为社区“1+6+N”微网实格项目实训点导师,银桂园微网格长杨白英又一次去了相邻不远的海棠园。最近这段时间,她一趟趟地往返,就是忙着去给邻居们“传经送宝”。“我们银桂园是率先试点完成院落小微更新的,积累下了不少经验。眼下,海棠园居民有意愿要更新院落。我就来分享点经验,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这样的经验分享在海棠园微网格长陈绍华看来颇有些画龙点睛的“功效”,“怎么组织好意见征集,怎么发动居民参与,怎么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些工作方法我们可以直接照搬,然后又快又好地推进我们院落的工作。”
点对点在家门口开展的赋能培训,透过精品化实效,有效提升了微网格长们实际操作的能力。这正是壹街社区书记工作室紧扣“五大新城”建设纲领,结合社区“融入式党建”发展思路在基层治理实践中亮出的妙招。“我们以‘全龄友好’为切入点,精选‘1+6+N’微网实格项目实训点,‘1+N’党建结对项目实训点等9个实训点位,着力打造符合‘五大新城’建设需求,具备探索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务实功能的‘试验田’。”壹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书记工作室负责人王利告诉记者,如果说位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书记工作室是倾听民意的“主阵地”,那么,散布于小区、院落以及党建结对项目上的精品化实训点则是社区“微治理”的阵地群。“163”外籍人士项目实训点、金秋·老党员工作室实训点、“7个壹”老年友好项目实训点、涉外法务区项目实训点……随着一个个精品化实训点的建立,壹街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精准化的服务,正为居民创造出更加和谐的生活环境。
随着基层治理越来越精细化,对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高效发挥工作室作用?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和职业化发展是关键。瞄准导师队伍“立体化”“多元化”这一目标。壹街社区书记工作室对标各项目实训点实际需求,精选了党校教师、海归博士、创业青年和五老乡贤等人才充实导师队伍,将60余名“双报到”党员、“两新”组织党员编入社区“智库”,形成理论与实践能够有机结合的“立体化”培训体系。
作为“两新”组织党员代表,在壹街社区经营甜品店多年的雷玲早已自觉融入了社区的发展治理。最近这两天,社区儿童之家项目负责人时不时就会来找她聊聊项目运营事宜。如何精准对接儿童需求,如何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导师,她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我是社区的一员,恰好我又有文创交流、儿童早教等多元化服务的一些经验,所以能成为社区书记工作室的导师,我感到非常荣幸。也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利用好自身优势,帮助社区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交流、互动于一体的生活服务。”
事实上,在壹街社区书记工作室,像雷玲这样的“智库”成员正根据自身专长和能力,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他们的存在不仅能为社区解决问题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便利,还能为社区解决居民问题和诉求指路传经,加快基层问题化解的效率,在解决社区居民热点难点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工作室不仅配备了袁馗工作室、刘轩工作室、社会组织孵化室等6个功能完备的导师工作室,还汇聚了高校博士、党校教师、海归创业青年及‘五老’党群志愿者等高端智力资源,共同为社区发展注入新活力。”王利说道。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一直以来,壹街社区书记工作室以“头雁效应”培育“新苗活力”,通过强化培训、传帮带、搭建平台和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社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我们充分发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活动,以及辖区内的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陈列馆、‘感恩·奋进’主题公园等红色教育资源和党性教育基地作用,以社区两委、网格员和党群骨干为重点,采取‘专业+自选’‘集中+个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培训方案,面向全市范围探索交叉任职、全岗通等社区工作者选育管用工作机制。”据王利介绍,截至目前,壹街社区已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10人;为友邻社区培训后备社区书记、后备“两委”干部20余名;荣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成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主管 | 中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主办 |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主编 | 刘 洪
执行 | 杨文韬
责编 | 周鸿雁
编委 | 云朝清
编辑 | 陈 诚
记者 | 刘 晓 贾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