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夜读丨新的一年,多喜乐,长安宁!
民生
2025-01-28 21:42
北京
除夕是旧一年的终章,也是新一年最盛大的开幕。万物更新,旧疾当愈,往事清零,万事胜意。当然,今年的春节,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我们迎来首个“非遗版春节”。
中国人过年,庆祝的花样多着呢!贴福字、蒸花馍、看舞狮、跳秧歌……随便哪一样,都有着浓浓的年味儿。这个春节,非遗文化跃动了我们的“过年DNA”,年味儿更浓了。
花馍
“民以食为天”,面食是中国人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常被制作成面塑用以寄托和表达情感。在这当中,以面食闻名的山西人,素有“一面百样吃”之誉。不管是小麦,还是杂粮,都能被他们玩出花样。尤其到了春节,他们更是推出了面食界的“明星”——花馍。
面塑花馍,已有上千年的历史。2008年,作为面塑花馍代表的“闻喜花馍”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仅仅是山西,我国还有不少地区都会制作花馍庆团圆、寄希望,并且花馍的造型各具特色。
山西花馍造型朴实雅洁、做工精细,细节色彩多用笔绘、纹路刻画清晰逼真;山东花馍造型敦实、粗犷,注重神似;陕西花馍造型夸张、张扬,用色如秦腔般有冲击力和碰撞性;甘肃花馍注重整体,轮廓简练,浑圆饱满……
面塑花馍别致的造型和斑斓的色彩,不仅将传统节日装点得氛围浓郁,也展示出了我们劳动人民的审美和艺术才能,使蕴含在民间习俗中的文化传统得到传承和彰显。
狮舞
狮子是雄健、威武、勇敢与力量的象征。它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瑞兽,能够驱灾辟邪,求吉纳福。
狮舞的由来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驱傩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现代的舞狮表演,并为它增加了送福、祈福的意义。
如今,狮舞表演艺术融合了武术、民乐和舞蹈等多种元素,在中国各地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且许多地方的狮舞都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狮舞分为南狮和北狮。南狮技巧高超,矫健凶猛,表演之前会举行“点睛”仪式,把朱砂涂在狮子的眼睛上,象征给予生命。北狮则灵动活泼,娇憨可爱,常常成对出现,有时还会带上一只小狮子,寓意家庭美满,尽享天伦。
每一个精彩的舞狮动作,都是舞狮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挥洒汗水、刻苦训练的成果。他们一代又一代传承和守护着这份文化,才让舞狮成为年味的代表。
剪纸
对于剪纸,很多人并不陌生。有着千年历史的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深刻的人文底蕴。小小的剪纸,不仅记录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承载了民族文化发展的印记。
剪纸,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俗生活中创造、流传、积累、享用的民间美术形式,历史悠久,内涵深厚,形式多样。2006,剪纸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纸一故事。剪纸代代传承,不变的是材料和技法,变的是内容与形式。
老一辈儿手里,把丰衣足食、人丁兴旺、万事如意等朴素愿望,借助剪纸表达出来。如今,剪纸紧跟时代变化有了新表达。
包装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设计者们搭起剪纸艺术与现代生活之间的桥梁。地铁站、高铁站、机场,剪纸艺术,以新面貌向人们展现着城乡文化。文创产品、生活用品、旅游纪念品,剪纸艺术,满足着人们将传统文化之美带回家的精神需求。
纸短情长,剪不完的,是创新与传承。
秧歌
“秧歌是歌,开春第一歌,秧歌是舞,开春第一舞。”秧歌扭起来,歌声飞出来,节奏打起来,舞蹈旋开来。秧歌犹如唤醒春天的号角,喜迎着新年。
秧歌是中国北方农村广泛流行的民间舞蹈,不需搭台,观众也无需落座。它孕育在乡土、流传于民间,在我们国家已有千年历史。2006年,秧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代吴锡麟《新年杂咏抄》记载:“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农民在插秧、拔草时,为了减轻劳作之苦,便哼起了歌,身体随性扭动,再融入独特步伐,就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秧歌舞。
或许,这就是古人的“广场舞”了。
东北秧歌威武雄浑,陕北秧歌淳朴自然。人们排列成行的舞队,蹦跳着前行,变化着花样,寄托着人们的厚望。
大家随着节奏,忽而前后交叉走出黑白太极图,走向和谐的美景。忽而首尾重叠布成阵,阵营密实,众志成城。人们扭秧歌时穿上的艳丽服装,远观像是枝繁叶茂,又像五谷丰登,热热闹闹、嘻嘻哈哈、“红红火火恍恍惚惚”,欢喜地收获,再欢喜地播种。
大家在锣鼓的伴奏声中,边歌边舞,以此抒发愉悦的心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今天是除夕,还有一会儿,我们将正式迎来新年。
在此,我们要把最好的祝福传送,祝福我们的祖国时和岁丰、繁荣昌盛!祝福我们的家人和朋友们,以及最亲爱的“人民夜读”栏目的读者听众们:新年快乐,顺遂安康,生活喜乐,日子和美。感恩遇见,感谢有你。新的一年,还要在一起!
编辑:
朱浩铨、
李雪
、姜玉函
主播:崔靖芳、朱浩铨、李雪、姜玉函
责任编辑:朱浩铨
出品:民生周刊新媒体部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民生周刊”(微信公众号 ID: msweekly)。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最新文章
夜读丨成功的秘诀,就这么简单
不再“一刀切”禁放!多地优化烟花爆竹管控措施守护蓝天与年味
《我的阿勒泰》“后劲儿真大”!春节假期新疆阿勒泰地区接待游客超121万人次
春节假期后返岗,你有“节后综合征”吗?怎样调整?
夜读丨做好这四道人生“选择题”
演员大S猝然去世,流感为何会致命?出现哪些症状须马上就医?
夜读丨立春:春节与节气的纽带
与你有关!今年以来多项保障改善民生政策出台
夜读丨我们像星球一样碰撞又飞远
“春节剩宴”能不能吃?不同剩菜怎样处理?
夜读丨“过年好” 从童年到中年
2日起新一股冷空气来袭,需关注对春运交通等的影响
夜读丨温暖的家
新春里读什么?人民日报整版荐书
夜读丨团圆,春节最重要的情怀
人民日报刊文:过年好,年年好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家睦邻善多喜乐 国强民富长安宁
夜读丨新的一年,多喜乐,长安宁!
2025年春晚节目单来了!
跨越障碍 残疾人运动员昂扬向上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激发建设智能制造强国新动能
探索新时代舞台美术设计多元化创新
首个“非遗版春节”,年味儿更浓!
夜读丨学贵日新,政贵日进
浙江省援青指挥部指挥长詹茂伟:践行“民生为大” 凝聚对口援青的浙江力量
“梦归潮汕”福建宁化助寻分队帮助潮汕籍老人寻根
新春走基层丨春风送暖 惠民生暖民心
内蒙古包头市用心用情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夜读丨学会自己“重用”自己
大年二十九欢度除夕,为什么今年起连续五年没有“大年三十”?
民生时评丨时刻把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春季发生食源性疾病概率大吗?家中有哪些食品安全风险?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答民生周刊记者问
新春走基层丨安徽滁州开展牵手行动,保障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温暖过冬
新春走基层丨四川成都市武侯区善工家园:为心智障碍者提供专业助残服务
新春走基层丨山东滨州以困难群众需求为导向,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
压岁钱给得越多越好吗?应回归传承年俗、传递祝福的本真
新春走基层丨黑龙江逊克县:努力让困难群众“动起来、乐起来、富起来”
夜读丨为政要恪守这三个字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蒋玮: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为困难群众筑起兜底保障安全网
新春走基层丨江苏宿迁市推动社会救助从“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变 确保困难群众应救尽救、救助及时
夜读丨精神也需要“补钙”
新刊丨“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新春走基层丨深入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甘肃用心用情用力扶孤助残济困
烟花+面粉“花式玩法”有多危险?怎样防范粉尘爆炸?
沿着总书记足迹访民生丨河北张北县德胜村: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人民日报头版刊文:成功申遗后的首个春节,我们如何过
夜读丨既要知足,又要知不足
202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
夜读丨人生有多精彩,看你有多大格局
新春市场供应保障怎么样?人民日报记者探访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