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气候变化莫测,时而秋高气爽,时而燥热难耐,高温与降雨中潜藏着巨大的危险。登革热是人被携带登革热病毒的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而引起传播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高热,1-2天内可达39-40℃,并伴有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及皮疹等症状,严重患者还会出现出血性休克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突发高热:体温可在24小时至36小时内升至39℃或40℃。
▲三红征:即面、颈、胸部潮红。
▲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骨骼关节痛。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
▲其他症状:近年监测发现部分登革热病例也表现出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防蚊灭蚊
隔:尽量不去或少去登革热流行区域旅游,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家里安装纱门纱窗和使用蚊帐。
避: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驱: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剂。
杀:适时使用杀虫剂、蚊香、电蚊拍等杀灭成蚊,可在水缸中放养食蚊鱼等。
封:封盖水缸、水箱等容水器皿。
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
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
排:排清所有可能孳生蚊虫的积水,包括花盆托盘的积水、闲置容器的积水、废旧轮胎积水等。
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登革热相关症状,需要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相关外出史、具体的症状及住家周围是否有人感染登革热的情况,配合开展登革热相关检测。
来源: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