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清醒剂。学好党史、国史,是我们继续砥砺前行的必修课。村史,更是党史、国史在基层的生动写照,它用身边的事、身边的人,讲述着离我们最近、看得最真切的故事,具有无可比拟的说服力。
随着城市化的浪潮滚滚向前,我们的村庄也在悄然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让居民们能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那浓浓的乡愁,镜坝镇精心策划了《我们的村庄、我们的故事》系列发布。本期,我们将带您穿越时光,走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镜坝村,探寻那些隐藏在时光深处的记忆与故事。
村情简介
镜坝村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镜坝镇东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镜坝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城区2.5公里,陈赞贤大道、511县道从村内贯穿而过,同时毗邻赣州快速机场干道、南康家居小镇等重要交通和商贸节点。镜坝村下辖27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常住人口579户,常住人口1807人,户籍1387户,户籍人口4565人。多数为汉族人口,同时分布了少数畲族人口。村内土地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0亩,水域面积68亩。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镜坝村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镜坝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下,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产业发展稳步推进,一幅幸福宜居、美丽清新、文明和谐的乡村画卷徐徐打开,成为今日镜坝村百姓幸福生活的生动注脚。
历史底蕴
2019年镜坝村、园全村合并,称镜坝村。园全村是家居小镇的所在地,与镜坝一同历经了悠久的历史。清康熙年间,黎氏万盛公1668年(新镜坝圩开基者黎孔安的祖父)从龙回乡坪沙村凹上老黎屋迁居南康县东乡檐前岭,黎氏迁居所做的房屋前就是矮矮的山岭,于是就称这个屋檐前的山岭叫檐前岭;落基定居后需要在水平如镜的坝田或坝土上种植水稻、花生、甘蔗等农作物,也要在屋檐前的山岭上开辟菜园种植蔬菜,而后来搬迁这里的其他姓氏,都需要在较屋房高的矮岭上开辟菜园种植蔬菜,所有种植蔬菜的菜园全在矮山上,园全岭由此演化而来。
红岩石古井,这是一口座落在檐前岭黎氏家门口的井,是一口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古井,红岩石的井架、井壁和五米见方的井台全为青砖砌成,而且青砖砌的井台足有二米高,见证了自清朝顺治十六年以来,檐前岭黎氏先祖三百六十年落基创业的历史。这口井水很清,也很甜,现在还有一些村民在此井挑水饮用,这个红岩石井架不是本地的石料,本地的红岩石容易分化变成石碎或泥,据说是从福建蒲田通过船运石料雕成的,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人工摆渡的渡口-栋梁渡,是镜坝圩去县城的必经之渡,也是二十世纪及以前镜坝、老镜坝、鹅岭、洋江及大窝乡部分村村民赴南康县城的必经之渡,渡船摆渡至2009年左右。栋梁渡的上下游三百米处各有一条二、三米红石垒起的档水石陂,那时水很深,足有1-2米,河面宽有二、三百米,石陂斜横河滩,每个石陂的两头都有天车从河里将河水提上出来,用于灌溉农田,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还可以目睹;在朱边对河的河里形成的洲靠近檐前岭,洲上有许多嫩草,檐前岭的小伙牵水牛、黄牛来到洲上放养,是一道有趣的风景。
文化传承
宗祠文化-添丁酒,添丁酒,又称为丁酒,是镜坝村为庆祝家中新添男丁而举行的盛大宴会。这一传统习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在潮汕农村中非常普遍,是村民们庆贺添丁祭祖的一种活动。在镜坝村,添丁酒不仅是家族团聚和欢庆的重要时刻,更是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方式。添丁酒的举办时间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一日至十五日的某一天,具体日期因各村而异。在元宵节期间,家中添了男丁的人家会准备丰盛的菜肴和美酒,邀请亲朋好友和同村人共同庆祝。
镜坝村宗祠文化中的添丁酒是一种富有传统特色的民俗活动,它不仅庆祝了家中新添男丁的喜讯,更传承了家族的历史和文化。通过这一活动,家族成员们可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家族的繁荣和发展努力。
老圩场,镜坝村内有一处老圩场,这是当地居民进行商贸交易的重要场所。老圩场不仅承载着村民们的日常生活需求,更是传承和展示镜坝村特色文化的重要窗口。每逢农历二、五、八日,老圩场便会迎来热闹的赶集日。这一天,四面八方的村民都会聚集于此,进行各种商品的买卖和交流。赶集日不仅是商贸活动的盛宴,更是当地文化交流的盛会,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乡村气息和人情味。
古老水井,在镜坝村内,还存有一口古老的水井。这口水井是村庄历史的见证者。水井的存在,为村民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条件,也见证了村庄的变迁和发展。尽管时代变迁,但镜坝村的村民们依然珍视这口水井。他们定期对水井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水源的清洁和充足。这种对水井的珍视和保护,也体现了村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便民服务
近年来,镜坝村作为南康区项目建设和征地拆迁的主阵地、主战场,已拆迁离开故土的群众一直有一个心结,就是在拆迁后没有了“家”的感觉。2017年,家居特色小镇选址镜坝,镜坝村园全岭、刘屋场等自然村整体拆迁,随后安置在东顺园小区共计636户1836人,迎宾苑22户78人,滨江苑7户28人。这部分村民虽住在城区,但户籍、党组织关系等仍在村里,党员组织生活、办理个人事务都需要回村里。一些老人对办事程序不熟,有时为了盖个章、签个字、办一个证往往要来回走几趟。
如何破解这一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在镜坝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镜坝村第一时间把解决村民困难事、烦心事列上了议程,决定把党群阵地前移,针对返迁房安置区打造了“拆迁不拆服务、离土不离乡情”的镜坝人之家·党群驿站,为拆迁在外的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服务。
镜坝镇充分发挥镜坝人之家·党群驿站作用,不断加强支部建设,丰富党员活动,完善服务职能,增加创新举措,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群众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产业发展
近年来,镜坝村立足资源禀赋,聚焦优势点、关键点和突破点,坚持“有特色才有竞争力”,采用“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村民参与”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旅产业,引进鹰嘴桃种植基地、花卉基地、草莓种植园等农旅产业。如今,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欣欣向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区人前来村里游玩、体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郊区采摘网红地,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来源。
拆迁故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镜坝村也面临着拆迁的命运。然而,村民们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和失落,相反,他们积极配合政府工作,为拆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拆迁后的镜坝村已经焕然一新,展现出了新的面貌——南康家具小镇。虽然旧有的房屋和土地已经不复存在,但村民们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却永远不会改变。
— END —
供 稿:镜坝村
一审一校:何 晴
二审二校:周建平
三审三校:彭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