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牟洪营||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四言诗《祭母文》

文摘   2024-12-01 23:21   山东  

佳作欣赏

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四言诗《祭母文》

文/牟洪营

      因母亲去世,伟大领袖毛主席含泪写下一篇四言诗·《祭母文》,以表达对母亲逝世的怀念。全文如下: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三男。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总兹所述,盛德所辉。以秉悃忱,则效不违。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1919年10月8日

      毛主席的这篇《祭母文》,全篇记述了母亲的养育深恩和盛德高风,字里行间凝结着母慈子孝的真诚情义,也深深地追忆了母亲平生对他的养育之恩,由衷地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更表现出了毛主席面对自己至亲至爱的人死亡的那种悲痛心情。 

      作品以恳挚朴实的语言,饱含深情地追述了母亲一生的辛劳和美德,表达了一个儿子爱母、念母、思母、报母的一腔挚情,具有撼人心魄之艺术感染力。“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毛主席的母亲生于1867年,叫文素勤,因在文家排行第七,人称“七妹”“文七妹”,湖南湘乡人。她娘家在湘乡四都棠家阁,1867年2月12日出生于距韶山冲20余里的湘乡县四都唐家岮(后改为棠佳阁)的一个农民家庭。文七妹的父亲文芝仪将自己13岁的女儿许给韶山毛家。13岁的文七妹与18岁的毛贻昌订婚成亲。她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宅心仁厚,温良谦和。在家中,她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对乡邻,她慷慨厚道,乐善好施。

伟人毛主席的父亲和母亲

      1893年12月26日,毛主席降生,全家人可高兴了,毛主席出生不久,外婆和母亲就把他抱到石观音庙叩拜神灵,并寄名为石头,寓意好养好长。因毛主席排行第三,家人就叫他“石三”,母亲昵称他为“石三伢子”。后来,文七妹又让毛主席认七舅母为干娘,因七舅母家孩子多,意在托福、好养。可见母亲对毛主席疼爱有加。在母亲的呵护下,毛主席不知不觉长大了。毛主席的父亲毛贻昌是一位不善于表达自己、墨守僵化的人,且非常严厉,性情暴躁。

      同父亲比较起来,给少年毛泽东影响更大更深的是他的母亲。作为普通的农村妇女,文七妹一生默默地操持家务,抚养儿女,纯朴善良,对穷苦人极富同情心。她经常瞒着丈夫接济贫苦乡亲。饥荒年,穷人乞讨,她更是多加布施。而丈夫是不赞成施舍的,因此夫妻为了这些事情经常发生争吵。

      文七妹经常带着毛主席偷偷地去接济穷人。母亲的美德对毛主席影响极深,耳濡目染,无声无息地渗入他幼小的心灵,使毛主席从小就对弱者极具同情心,并与母亲一样经常帮助别人。在读私塾的时候,由于离家较远,毛主席和许多同学一样常带午饭。一天,细心的毛主席发现,有一位同学每当吃午饭的时候,就独自跑到外面去,好像有意避开同学们。他了解情况后才知道,这位同学是因家里穷,无饭可带,饿着肚子上学,得知这个情况后,毛主席就把自己带的饭菜分给这位同学,待放学回家,自己放下书包,就急忙冲进厨房里弄饭再填饱肚子。母亲以为午饭带得太少,第二天就换个大碗给儿子带饭,可放学后,毛主席仍然跑到厨房狼吞虎咽地弄饭吃。当母亲问清儿子的真实情况后,非但没有责怪儿子,还很高兴地说:“孩子,你这样做是对的。”从此,母亲让毛主席每天带两碗米饭。母亲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着毛泽东。

      有一年冬天,毛主席离家去学校读书,路上遇着一个穷苦的青年,毛主席看见他在风雪的天气里只穿着一件单衣,冷冻得浑身发抖时,就主动和他寒暄,后来还脱下自己一件夹衣送给他。及至假期回家,家里检查他的衣服时,发现少了一件,毛主席如实地说了出来。又有一次,旧历年底,父亲叫毛主席去取一笔猪钱。在回家的路上,毛主席碰见了一些衣衫褴褛的可怜人,他就把手中的现钱都给了他们。

      在很多方面,毛主席的想法、看法同母亲都是一样的,毛主席曾经风趣地说:“我家分两党”,一党是他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毛主席、母亲和弟弟组成,有时雇工也包括在内。父亲给毛主席设计的生活道路,是要他到湘潭一家米店当学徒,将来成为一个会赚钱、能赚钱的人。可是,16岁的毛主席却与他父亲的意愿相反,他渴望着走出韶山冲去读书学习,去见大世面。为此,父子间经常发生矛盾。当然,文七妹都是站在儿子一边,同情和支持毛主席的主张。在读书与赚钱的问题上,文七妹很支持毛主席读书的想法,于是她和毛主席一起劝说毛贻昌。毛主席坚定地对父亲说:“爹,我一定会学出个名堂来!”父亲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

      临行前,毛泽东写了一首诗夹在父亲每日必看的账簿里,诗是这样写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主席启程这天,父亲带着一家人:文氏和泽民、泽覃、菊妹子(毛泽东的妹妹毛泽建),把毛主席送到塘岸上。离别时,母亲深情地说:“我石三伢子是有出息的,将来是要干大事的。”毛主席对母亲的感情很深。15岁那年,母亲病了,他专程到南岳衡山进香许愿,当时他未必懂得多少佛教的道理,可见毛主席对母亲深深的情意。1918年夏,毛主席从长沙赴北京,十分挂念在外婆家养病的母亲,特地请人开了一个药方寄给舅父。

      为了求学,为了实现人生理想,毛主席早早地便离开了母亲,只是在1919年春,毛主席把患病的母亲接到长沙医院治疗,母子才得以短聚。期间,毛主席和毛泽民、毛泽覃搀扶着老母到照相馆合影留念。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他们最后的一次团聚,也是世上仅有的一张他们与母亲的合影。

      文七妹返回韶山冲后没过几个月,颈部发炎穿孔,病情恶化,直到1919年农历八月十二日(10月5日)因患淋巴腺炎病去世,年仅53岁。噩耗传来,如同晴天霹雳,毛主席立即带着在长沙修业小学读书的弟弟毛泽覃回家奔丧。当他赶到上屋场时,母亲已经入殓两天了。毛泽民告诉他,母亲临终时还在呼喊着他的名字。毛主席心如刀绞,悲痛至极,热泪长流。

      10月8日,秋天的夜晚,他守在母亲灵前,脑海中一幕幕浮现出往日沐浴在母爱中的情景。他对着摇曳的油灯,回想母亲生前的音容笑貌,追忆母亲的养育之恩。作为最受母亲疼爱的长子,他最了解母亲一生的艰辛和内心的痛苦。从1910年秋外出求学,毛主席长年在外,服侍照料母亲更少,内心充满惆怅。毛主席思绪万千,怀着沉痛的心情含泪挥笔写下至性流露、沉郁平实、哀恻动人的《四言诗·祭母文》。

      母亲已经去了,“万端遗恨皆须补”,怎么补呢?毛主席把对母亲的爱升华为对人民的爱,对民族的爱,对祖国的爱。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他把无限的爱都献给了他最伟大的母亲——祖国。在伟大毛主席131个诞辰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再次重温历史,深切缅怀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

 

【作家风采】

      牟洪营,男,民族:汉,1967年9月9日出生。笔名毋治、晓睦、不挡,微信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系看阴阳宅(道教)风水先生,相面,算卦,起名,结婚看日子,批八字,根治邪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协会会员,德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作家协会会员。自1999年起,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发表新闻、散文、诗歌等作品90多万篇作品。2005年在《现代交通报》上“我与交通同行征文大赛中荣获优秀(金奖)。


声明视频和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

投稿须知

1.作者来稿须为原创首发,严禁抄袭、搬文,著作权归其本人,文责自负。如已在其他平台发布,请提前予以告知。

2.无论赞赏多少,赞赏的70%返还作者和诵读者(作者40%,诵读者30%。如有多位作者,赞赏均分);30%用于平台的维护。作品发布20天后予以结算。

3.文字/音频/视频投稿:

邮箱:565957279@qq.com.

微信:HYHNHX521

谢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琴韵笙箫
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