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的背后蕴含着内在逻辑与发展之“道”,这些“道”,既包括国家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也涵盖教育理念的创新与实践探索;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也展示了我国职业教育面向全球的开放姿态与合作精神。
文 | 赵迎春
2024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同样的历史使命,2023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11项重点建设任务中两项关于国际化建设任务,明确要求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自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颁布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历经20余载蓬勃发展,从最初的萌芽建立、规模上的迅速壮大,到如今质量提升的深耕细作,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已占据了不可或缺的核心位置之一,这一进程是我国职业教育不懈探索与努力的成果。随着全球经济的融合加速及技术革新的日新月异,职业教育作为连接产业的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不仅满足了国内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更凭借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创新的教育模式以及显著的教育成果,赢得了国际社会更多的关注,在全球职业教育范围内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闪耀着其特有的光芒。
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稳步提升并非偶然,其背后蕴含着内在的深刻逻辑与发展之“道”。这些“道”,既包括国家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也涵盖教育理念的创新与实践探索;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也展示了我国职业教育面向全球的开放姿态与合作精神。深入剖析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内在之“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总结过去、把握现在,更能为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展现风采提供有益借鉴。
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形成之“道”
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作为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教育领域的落实方案。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宏大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以其办学类型的定位与技能人才培养的独特优势,成为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济发展、国际产能合作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是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重要途径。通过共建职业教育合作平台、互派留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我国职业教育为共建国家培养了大量本土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了技术、标准、文化的交流与互鉴,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共同繁荣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有助于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全面助力教育强国战略目标。2023年5月,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我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作出了精辟论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他再次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必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设目标,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的进程中,职业教育领域早已形成“当地离不开、行业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共识,国际影响力成为职业教育未来重点建设方向,更是教育强国战略目标对职业教育的现实要求。
极大丰富高质量发展内涵。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规模庞大,正在经历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发展的阶段。对于职业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10月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积极打造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的职业学校,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国际影响力成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国际化内涵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如下方面:通过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引进先进教育理念与资源并进行本土化改造;对接国际行业标准,开发与国际接轨并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标准、资源与装备;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泛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海外本土人才培养。在这一进程中,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得以打造,国际影响力得以稳步提升,助力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建设目标的实现。
深度服务企业“走出去”。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飞跃和跨国企业海外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对高素质国际化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为深度契合企业“走出去”战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正加速推进国际化进程,致力于构建并优化一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这些新标准紧密契合行业尖端技术、国际通行规则及跨文化沟通能力要求,旨在培养出一批既精通专业技能,又拥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国际化人才,确保毕业生能够无缝融入跨国企业环境,从而有效提升中资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校企协同出海”模式加速推进,中资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紧密合作,定制化培育海外员工,不仅提升了海外项目的执行效率与质量,还针对海外本土化需求提供精准培养方案,助力企业在当地市场深耕细作,形成与海外国家产能合作、互利双赢的局面。校企双方携手并进,共同推动中国企业的全球布局,有利于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合作的全球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积极力量。
△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在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职业教育国际化航向之“道”
战略导向:明确方向与定位。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站在全球视野,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实情做好整体布局与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路径与阶段性任务。2022年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了“一体两翼”的战略布局,“一体”即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是改革的基座;“两翼”即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改革的载体。同时,提出了“五个重点”,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便是其中之一,强调将职业教育打造成国际合作的战略资源,提出遴选一批国际化标杆学校,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优质教学资源等具体要求,为国际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值得注意的是,“一体两翼”是总体设计,“五个重点”是具体内容,要依托“一体两翼”推进国际化建设,提升国际影响力。
政策护航:提供保障与激励。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方向明确的前提下,关键在于脚踏实地的实践行动,这更依赖于政企行校的联动效益,而政府在其中占据核心地位,诸如“鲁班工坊”等优质国际化项目,离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就不可能顺利实施。国家“一体两翼”政策出台后,教育部批准首批成立28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国范围内相继涌现大批联合体,而联合体是职业教育出海的主要平台。然而,在具体的推进与实施过程中,因各省市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导致诸多障碍与困难,例如:牵头企业、高校积极性不强,资金、设备出海的审批程序复杂繁琐且难度大,留学生招生困难且教育资金补贴不到位,国际化师资能力与水平有限,等等。所有这些,需要各省系统谋划,针对实际问题提供全方位政策与资金支持,制订激励制度与措施。
机制创新:激发活力与潜能。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创新是加速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教育部提出了“举办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和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随产出、产教同行,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以及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优质教学资源”等重大创新举措。这些重大举措需要进一步深入细化,如创新教育国际化影响力的评估标准与反馈机制,对原有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国际影响力50强”评定标准进行改进。对职业院校而言,机制的创新更加具体,例如在“教随产出、产教同行”推进过程中,如何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在国际合作项目中实现互利双赢,从而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探索、研究并付诸实践。
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发展之“道”
深耕内涵,强化品牌建设。品牌是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核心,打造国际品牌是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提升国家教育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视野下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构建职教品牌,关键在于内核建设:一是要深入挖掘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和特色优势,提炼出具有鲜明特色和广泛认同度的品牌理念、形象和标识;二是要确立具有前瞻性和包容性的办学理念,融入全球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形成独特的职业教育哲学和价值观,为品牌注入灵魂;三是注重品牌的持续维护,紧跟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动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流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实现教学质量卓越化;四是推进师资力量精英化,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吸引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
深化合作,共谋协同发展。以全球职业教育共同体构建为目标,形成覆盖全球的国际交流合作网络,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影响力。一方面,与全球知名职业教育机构、优质高等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校际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同开展教育教学交流、科研合作、师生互访交流、课程与学分互认等全方位合作,联合培养国际市场需要的国际化技能人才。通过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协同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品牌。另一方面,努力拓展与亚非拉等相对落后地区与国家的合作,开展“鲁班工坊”“丝路学院”“郑和学院”等精美项目为代表的合作项目,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基地等,促进当地职业教育发展与进步,为全球职业教育贡献力量。
大力传播,提升国际声誉。积极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世界职业教育组织建立广泛联系,参与制订国际职业教育标准,主动承办、参加国际职业教育展览会、世界性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教育国际论坛等各种交流活动,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在国际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宣传过程中,要结合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客观事实,突出我国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总结提炼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成果成效与典型案例,以事实服人,获得世界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认可。与此同时,通过大力推进来华留学、境外办学、文化交流等各种活动,促进国际学生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认知、认同与传播。
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路径之“道”
产教融合,立足之本。职业教育的宗旨在于服务行业产业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化同样离不开这一宗旨,应以产教融合作为其立足之本。尽管当今世界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的现象,但从长远来看,全球产业融合、国际产能合作是未来发展趋势,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必然建立在服务产业全球化的基础之上。打破国界限制,与国际产业界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符合国际标准的教育培训计划,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技能人才,是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必由之路。对于职业院校而言,要深刻理解产教融合的深层含义,紧跟行业产业发展,根据国家产业规划布局,充分利用我国在轨道交通、道路桥梁、现代农业、通信技术、电动汽车、船舶制造等各个领域的产业优势,挖掘自身潜能,发挥资源优势,依托国家“双高计划”等重大项目建设任务,打造各个行业领域相关核心专业国际化品牌,实现集中优势、打造特色的发展之路,一哄而上、全面开花,既不可取,也不现实。
校企协同,合作之道。校企协同模式不仅是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典范,也是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引擎。通过人才联合培养、资源开发、技术攻关等各方面的校企深度合作,建立相互了解、彼此信任、合作共赢的稳定关系,为校企联合开发国际合作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走出去”海外业务发展规划、人才需求等各方面的需要,校企共同开展境外办学、开发国际化教学资源、建立海外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培养海外本土技能人才等各方面的合作,打造校企协同出海的共同体,也是“一体两翼”建设的要求。校企协同模式有助于职业教育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提升其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与影响力,通过与国际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职业教育机构能够准确把握国际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趋势,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数智赋能,创新之道。在全球化背景下,加速职业教育智能化转型成为重塑国际影响力优势的关键举措,这一过程不仅聚焦于职业教育内部的深刻变革,更应将其置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大环境中进行审视。数智赋能通过融合数字技术与智能科技的最新成果,引领职业教育体系向智能化、个性化与高效化方向全面升级,构建起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新型教育模式。在国际舞台上,构建的智能教学平台与资源体系,实现了教育资源的跨国界共享与优化配置,为各国学生提供了更丰富、更多元的学习选择;教育内容的精准推送与学习路径的定制化优化,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也促进了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同时,数智赋能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教育与全球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全球产业链、创新链的紧密连接。这种协同发展的模式,不仅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也为全球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在全球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广阔平台上,职业教育领域的数智化转型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与赞誉,为中国在全球教育治理中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
绿色发展,可持续之道。绿色发展,是时代的潮流,强调的是一种健康生态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世界需要以此理念塑造国际职业教育未来。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提升的目标是为世界贡献智慧,需要世界大同的格局,为人类构建世界职业教育这一共同体而努力。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构建全球职业教育的合作网络,促进世界进步;要坚持求同存异的思想,尊重海外国家的教育现状、文化习俗,致力于各国共同发展;要坚持平等互惠的基本原则,实现国际化项目双方合作共赢、利益均衡;要坚持既反对西方霸权、文化入侵的任何行为,也要防止国际化进程中自身行为给别国带来不适或误解。绿色发展的理念将助力我国职业教育融入全球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自身教育品质与国际竞争力,促进全球绿色职教共同发展。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简剑芬老师指导学生获得第二届湖南省大学生“用英语讲好湖南故事”短视频大赛一等奖
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未来之“道”
规模化与品牌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跨国企业海外业务的拓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校企协同出海将呈现规模化发展趋势。近些年涌现了一批职业教育境外合作办学项目、海外技能培训中心、线上职业教育国际平台,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们更应注重品牌建设,通过提升教育质量、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设计更多诸如“鲁班工坊”“丝路学院”“郑和学院”等精而美的项目,打造我国职教交流的“新名片”,实现规模发展与品牌建设同步推进。在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张的过程中,应高度警惕并着力解决一些不和谐与不健康现象。具体而言,如多家院校在海外同一小国或同一所学校过度集中,竞相推出缺乏实质内容与真实价值的项目,这种做法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更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形象与声誉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
标准化与本土化。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虽蓬勃发展,却也面临着质量参差不齐的挑战。为确保职业教育出海的优质高效,急需深化研究、构建一套全面覆盖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质量评估等维度的国际合作标准与规范体系,并配套出台权威指导性政策文件与学术研究成果,以强化国际合作项目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在此基础上,职业院校应灵活应对,充分考量合作对象——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现状,实施恰当的本土化策略,使项目既能融入当地环境,满足实际需求,又能有效传播我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从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稳健落地与深入实施。
多元化与个性化。鉴于各地区、各行业、各院校的实际情况差异显著,以及海外国家多样化的实际需求,职业教育国际化将自然演进为多元并存、特色鲜明的繁荣景象。这不仅体现在教育层次上将广泛覆盖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本专科职业教育及非学历培训等多元化层级;合作模式也将呈现多样性,包括政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学科专业设置上,更是紧密对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造丰富的专业体系与复合型专业,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发展需求。在确保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各职业院校将更加注重夯实自身基础,充分挖掘并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积极探索国际合作的个性化路径,从而在提升院校国际影响力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在我们迈向教育强国的征途中,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已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深刻领悟国际影响力这一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与必要性的基础上,把握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方向、建设重点、建设路径以及未来格局多个层面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向国际绘制一幅蓝图,并矢志不渝、为之奋斗,是职业教育者的光荣历史使命与任务,也必将引领中国职业教育稳健迈向全球职业教育的国际舞台并贡献中国智慧,以独特的中国特色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与认可。(作者系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4年度湖南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数字赋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XJKX24A023]部分研究成果)
新刊上线
《神州学人》
2024年第11期
精彩文章
来源 | 《神州学人》2024年第11期
内容编辑 | 刘晓蕾
责任编辑 | 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