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关于
冬季要不要天天洗澡的话题
引发了广泛关注
图片来源:微博热搜
不少南方网友表示
“不洗澡总感觉脏兮兮”
“一天不洗,浑身难受”
冬季气温低、空气干燥,人体皮肤的新陈代谢速度相对减缓,过于频繁的沐浴可能会使皮肤的自然油脂大量丧失,从而导致皮肤变得干燥、出现瘙痒感,严重时还可能造成皮肤皲裂等问题。
所以,在冬季适度减少洗澡频率,或转而采取更为温和的清洁方式,对于维护皮肤健康大有裨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个人卫生可以有所松懈,特别是针对一些关键部位的清洁护理仍需坚持,比如臀部。
臀部作为人体较为隐蔽且容易积聚汗液、皮屑及细菌的区域,其日常清洁显得尤为重要。
肛门是一个比较隐蔽的部位,位于臀部之间的中线上,平时紧闭成一前后纵裂,不像脸那样有机会“抛头露面”,也不像脚那样气味明显。
因为肛门的特殊作用,在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都会和屎屁“打交道”,肛门附近的皮肤细腻、柔嫩,且充满了褶皱,一些小伙伴的肛门处还有浓密的毛发,藏污纳垢的能力又得翻一番。
由于这种生理构造,便后单凭卫生纸擦拭肛门,难以做到完全擦拭干净,因此很容易造成屎尿和分泌物的残留。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内裤上平均含有0.1g的便便,而这0.1g的便便里面包含100万个病毒、10万个细菌、10个虫卵……致病菌种类在数量上也远远比在脸和脚上多得多,潜在的感染风险高。
这些污染物的长期滞留,再加上冬季衣物厚重,透气性相对较差,营造了温暖潮湿的环境,很容易变成细菌、真菌滋长的温床。长此以往,会对肛门黏膜产生炎性刺激,出现肛周瘙痒、湿疹、肛窦炎、肛周脓肿等疾病。
清洗臀部时,建议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清洁用品,避免使用碱性过强的香皂或沐浴露,因为肛周皮肤呈弱酸性,使用碱性清洁用品会干扰肛周皮肤的酸碱平衡,导致皮肤干燥、瘙痒。因此,清洗臀部时最好使用清水。
利用淋浴头对准肛门区域进行冲洗,是实现最佳清洁效果的方法。流动的清水既洁净又卫生,能有效去除残留物质。推荐采用约40℃的温水进行清洗,以防止烫伤并确保不会对肛周皮肤造成过度刺激。温水有助于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静脉曲张的缓解,减少痔疮发生的概率。
如果不具备冲洗条件,也可以用盆清洗,但务必确保使用专用的盆具,以防止不同部位间的交叉感染。清洁后要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避免摩擦过度导致皮肤受损。同时为了避免细菌滋生,每次清洗后都要将专用毛巾晒干。
清洗肛门的频率也需要适度控制。每天清洗一次已经足够,无需过度清洁。因为过于频繁的清洗,会导致肛门局部生理环境发生变化,进而干扰肛管正常的分泌物功能,进一步削弱肛门抵抗疾病的能力。
同时切记不能洗得太深、过度用力。为了减少肛管和直肠末端的过度充血,进而降低肛肠疾病的发病风险,应避免给予过多逆向刺激。
在清洗肛门时,理想的做法是保持肛门的自然状态或轻微收缩,这样可以确保清洁动作作用于肛周皮肤,而非敏感的粘膜区域。
清洗臀部时,最好遵循“从前往后”的顺序,先洗外生殖器,后洗肛门区域。
女性的肛门和生殖器官距离较近,因此需要注意从前向后进行清洗,即先清洗大小阴唇、生殖道口,最后清洗肛门。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生殖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
男性也是从前向后进行清洗,但要重点清洁生殖器,要翻开包皮,清除皮下的污垢。清洗结束之后用干毛巾或纸巾擦干,并换上干净干燥的内裤即可。
日常生活中
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内裤作为与肛门直接接触的物品,其清洁程度直接关系到肛门的健康。每天勤换内裤,有助于控制肛门及生殖器中的细菌滋生,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建议穿宽松的棉质内裤。棉质内裤透气性好、吸湿性强,有助于保持局部干燥和透气。
多吃新鲜蔬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有助于减少对肛门的刺激性。
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和腹泻的发生,也是预防肛肠疾病的重要措施。
如果已经患有直肠肛管的相关疾病,可以考虑使用1:5000的高锰酸钾温热水来坐浴治疗。每次坐浴约10分钟左右,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炎症消退。但需要注意的是,坐浴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使用不当导致病情加重。
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坐姿或站姿,会对肛肠系统造成压力,影响血液循环和肠道功能。因此,要时刻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给肛肠系统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也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和血液循环,预防肛肠疾病的发生。
来源:广西疾控
网络免责声明 | 文中内容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交流学习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服务监督电话:400-605-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