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阖家团圆、亲朋相聚的时刻
饮酒助兴
往往成为聚会中的“重头戏”
但欢乐之余
过量饮酒带来健康隐患
却常常被忽视
那么
过量饮酒究竟会对身体造成哪些损害?
我们该如何科学、健康地饮酒呢?
这就为你解答
(1)
伤胃:胃黏膜的“灾难”
酒精进入胃部后,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出血。空腹饮酒时,这种刺激更为明显,容易引发胃炎、胃溃疡,甚至急性胃穿孔、胃出血。长期饮酒还会使胃内酸性环境改变,增加胃癌的风险。
(2)
伤肝:肝脏的“沉重负担”
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场所,过量饮酒会使肝脏中的乙醛堆积,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进而引发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长期饮酒还会使肝脏的解毒功能受损,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增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
(3)
心脏受损:加重心血管负担
酒精会使心跳加快,增加心脏的氧消耗和负担。对于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人来说,酒精会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心力衰竭。此外,酒精还会导致血压波动,增加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4)
神经系统受损:大脑加速衰老
长期饮酒会使大脑容量减少,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大幅下降,专注力和自控力也会受到影响。饮酒量越大,大脑的器质性病变越严重,甚至会导致大脑萎缩,加速衰老。
(5)
其他器官受损
除了上述器官,饮酒还会对胰腺、食管、骨骼等造成损害。例如,大量饮酒可诱发急性重症胰腺炎,增加食管癌的风险,还会导致骨骼中钙、镁等矿物质流失,使骨骼变脆。
(1)
适量饮酒是关键
饮酒要适可而止,一般建议成年男性每次摄入酒精量不超过25克(约等于啤酒75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或白酒75毫升);成年女性受到雌激素影响,要少喝一点,每次摄入酒精量不超过15克(约等于啤酒450毫升、葡萄酒150毫升或白酒50毫升)。
(2)
避免空腹饮酒
饮酒前最好吃些食物,如谷物类主食、坚果或水果,这样可以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降低对胃黏膜的刺激。粗杂粮类主食富含B族维生素,还能弥补酒精代谢过程中消耗的维生素B1。
(3)
小口慢饮,多喝水
喝酒时不要大口猛灌,而是小口慢饮,这样可以减少酒精对胃肠道的冲击。同时,多喝水、多排尿,有助于加速酒精排出体外。
(4)
避免混合饮酒
不要同时饮用多种酒类,也不要将酒与碳酸饮料混饮,因为碳酸饮料会加速人体对乙醇的吸收,加重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5)
饮酒后适当进食
水果、蜂蜜或牛奶可以中和或分解部分乙醇,饮酒后,适当食用以上食物,可以减轻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6)
服药期间不饮酒
酒精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使药物的代谢速度加快或减慢,可能会改变药物疗效或增加副作用的风险。特别是服用头孢类抗生素等药物时,饮酒可能会引发“双硫仑样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7)
注意饮酒信号
如果身体出现肝脏疼痛、胃部疼痛、心脏疼痛、肌肉关节疼痛等信号,可能是酒精对身体造成伤害的警示,此时应减少饮酒或戒酒。
春节聚餐
小酌怡情,过量伤身
掌握这些技巧
让你在享受美酒的同时
也能守护健康!
来源:科普广州
网络免责声明 | 文中内容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交流学习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服务监督电话:400-605-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