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家校共育 立德树人专栏文章】第5期:聚家长之智慧,谋发展之大计

文摘   2024-12-16 17:21   天津  

聚家长之智慧

谋发展之大计

“家校共育 立德树人”征稿


教育,是一项伟大而复杂的工程,它关乎着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和未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这一论断,清晰地揭示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同合作的重要性。

11月初,我们在公众号发起了“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征稿活动,诚挚邀请各位家长共同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征稿能看出家长们对教育的深度思考和对孩子的热切期盼。这一期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心声——聚家长之智慧,谋发展之大计。









                         

校园里的温暖守护


      作为晨练家长志愿者,每次踏入校园,关爱与温暖便扑面而来。

      校园里,执勤老师总是早早到校。操场上,他们是定海神针,守护着秩序。有一次,一位肚子疼的女同学找到我,我不知所措时,徐老师来了。她细心询问这位同学,还关切是否在生理期,叮嘱喝热水,若不好就告知班主任,那种对女孩的关爱令人动容。

      校门口执勤的老师更令人敬佩。她们每次站岗近四五十分钟吧,无论酷暑严寒,都面带微笑迎接孩子。曾有个低年级学生到校门口发现忘带了什么东西,执勤的老师耐心帮忙解决,孩子无忧无虑地走进校园。这些老师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爱,他们是校园温暖的传递者,让校园成为充满爱的港湾,守护着孩子们成长的每一步。

                     ——五年二班学生家长



家校共育  立德树人


       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全球化影响深远的时代,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面对这一挑战,我认为在当代小学生教育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礼仪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不仅体现了民族精神,也是我们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价值观的体现。然而,现实中当代小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认知与践行却差强人意。比如在交际、文书用语等方面存在问题,甚至有基本语言沟通障碍,这从我工作接触过的一些大学生日常表现中也可侧面反映初等教育阶段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学校课程更加侧重知识传授,在培养孩子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方面不足。家庭中,家长因社会节奏快多关注学业成绩,忽视礼仪教育。社会环境变化也使传统礼仪实践机会减少。这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孩子可能缺乏礼仪知识,影响社交和人际交往。更严重的是,可能导致传统文化传承断层,且礼仪教育缺失不利于孩子道德素养培育。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积极作为,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内容和活动,拓宽了孩子们的文化视野,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正视现状短板,积极行动,强化教育,让孩子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长为兼具国际视野与民族根基、有文化自信和高尚品德的新时代少年。家长对学校教育充满信心,期待携手共育更多优秀人才。

                       ——五年一班学生家长

      

      此次征稿活动不仅增进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也为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我们期待每一个孩子都在家校一致的爱意下健康成长,未来的路哪怕曲折也敢于迈步,外面的风浪再大也有内心温暖的归属,愿每一朵花都在童年底色上绘画出灿烂的人生。


编辑:孙灵成
初审:李胜艳
终审:高爱武

东碾坨咀中心小学
学校信息发布,教育信息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