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电子产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娱乐类型。不过,在很多有娃家庭中,父母们对于孩子看电视的问题却表现得有些态度暧昧、犹豫纠结。
一方面,有父母认为,孩子看电视可以获取知识,可以丰富娱乐体验。另一方面,又有父母担心孩子太小看电视会影响视力发展。于是“孩子到了3岁时可以看电视”的说法被部分父母所认同,毕竟有了年龄限制后,家长们的“参考标准”就会变得更清晰明确。
那么,这种孩子3岁才能看电视的说法是否完全正确呢?答案或许和你想得不大一样。
邻居王姐和婆婆因为宝宝看电视的事闹得有些不开心。王姐在休完产假后就回到了单位上班,平时照顾宝宝的事也就只好交给婆婆帮忙。
王姐知道婆婆有爱看电视的习惯,于是她再三叮嘱婆婆“不要给宝宝看电视,否则会刺激眼睛的!”“等到宝宝3岁大的时候再看电视,到那时候他的眼睛就发育好了!”
婆婆对于儿媳的交代很是“重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婆婆都坚持不让宝宝看电视,甚至为了打消其好奇心,婆婆自己也不看电视了。
一次在和同小区里的其他宝妈一起聊天的时候,有宝妈说,“我家宝宝可喜欢看电视了,一看电视就咿咿呀呀地学说话。”
王姐的婆婆听说,看电视可以帮助宝宝学说话有一些心动,“我孙子都快2岁了,还一眼电视都没看过呢!”同小区宝妈说,“每天看一小会儿也不会伤眼睛的,孩子好奇心很强,看会儿电视也挺有意思的。”
晚饭时,王姐的婆婆试探着说,“今天我和咱小区里别的宝妈聊天,人家孩子早都看电视了,而且还跟电视学说话呢!”
听到婆婆这样说,王姐头也不抬地回道,“那咱们也不能看!不是说到了3岁再看嘛!您老实在想看电视,就等孩子睡着再看!”
听到儿媳误会自己的意思了,婆婆有些不乐意:“不是说我想看,我是觉得孩子看会儿电视也没啥大毛病!再说了,3岁才能看电视这个说法,究竟靠谱吗?我看见还有不少孩子很小就玩手机呢?”
就这样,婆媳俩你一句我一句地互不相让,晚饭一时间成了婆媳辩论的“赛场”。最后,还闹了个大红脸,婆婆第二天就收拾东西回老家了,帮忙看孩子,还憋了一肚子气,谁乐意啊!
宝宝在出生时,视野处于较为模糊的状态,在长到6个月大时,才具备了基本的视力功能,在此之后,他们的视力水平开始发展增强。等到宝宝3岁时,视力水平可以达到0.6,随之便会进入到重要的视力发育阶段,完成精细的视觉反射运动。在3-6岁时,儿童的视力水平较不稳定,如果用眼习惯不好的话,孩子的视力会受到明显影响。等到12岁左右时,视力才会处于稳定状态。通常而言,0-6岁为儿童视力发育阶段,7-12岁为视力水平巩固阶段。可以看出,在幼儿以及儿童阶段,坚持健康的用眼习惯,避免用眼过度,对视力发育很有好处。而错误的用眼习惯,对于幼儿以及儿童视力水平所造成的伤害并不会止于某一个年龄段。孩子3岁可以看电视的说法不准确,耶鲁大学研究有新发现
在耶鲁大学关于儿童看电视的研究中,工作人员发现,孩子是否适合看电视,不能完全按照年龄段来粗暴地划分,只有当孩子满足“条件”时,才是看电视的最佳时机。也就是说,如果孩子身上的条件不满足,即便是他们长到了3岁,也同样不适宜接触电视。那么这些“条件”又是指代的什么呢?工作人员认为,书本属于静态影像,而电视画面则属于动态影像。孩子的大脑对于静态影像处理较为主动,而对于动态影像处理则较为被动。动态影像不断堆积便会产生一定的大脑压力,进而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比如说,产生思考惰性、注意力不易集中、保持专注时间短等。而在孩子养成较好的阅读和思考习惯后,幼儿每天看电视不超过10分钟,3-6岁孩子每天看电视不超过20分钟,6-12岁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不超过30分钟时,并不会对其产生不利影响。孩子与电视的距离过近容易造成用眼疲劳,诱发近视等视力问题。保持适当的距离更加能够明显减轻电视蓝光对于儿童眼睛造成的伤害。如果家庭电视为32寸,那么孩子与电视的距离就要保持在2米左右,电视的尺寸越大,孩子与电视的距离就要相应拉远。孩子看电视时,家长要避免室内光线过暗或者过亮,尽量巧妙地利用好室内环境光的配合,让孩子的眼睛,处于较为“舒服”的光环境之中,切记不要为了追求影视内容效果,而故意营造室内昏暗的光线氛围。在看电视时,家长尽量要求孩子保持视线与电视水平,做到正视电视,不可以躺着或者趴着看电视。不健康地看电视姿势,不仅会影响视力发展,同时也会在无形中延长看电视的时间,妨碍其身体骨骼的正常发育。简而言之,单纯地拿年龄段,来确定孩子可以看电视的时间并不靠谱,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思考阅读习惯,再结合其所处的年龄段,确定合适的观看时间,同时保持正确的“观看姿势”,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地做到,好好看电视。在孩子的视力发展关键期,父母们有必要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避免其处于过度用眼状态,保持眼部肌肉放松,这会更加有助于视力保护,比起不让孩子看电视来这也会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