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实践:BOPPPS模型如何应用于实际教学(含完整课程案例解析)

百科   2025-01-22 22:13   山西  

BOPPPS 模型最早是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UBC)的Douglas Kerr于1978年所提出。


自从BOPPPS被道格拉斯.克尔提出以来,因其简洁明了,容易上手操作,因而在加拿大乃至全球许多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技能培训中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尤其被广泛应用于培训核心教师教学设计及一线教学。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怎么理解BOPPPS模型呢?一起来看看吧~



BOPPPS概述

设计课程有各种不同的模式,在教学技能工作坊(ISW)中,我们使用的有效教学结构包含六项要素,用开头字母缩写代称为BOPPPS。

1.B 导入 (Bridge-in): 开启一次学习周期,引起学生注意,增加学习兴趣动机,并解释课程的重要性。

2.O 学习目标 (Objective):具体说明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包含学生在什么情况下,课堂教学结束前应该学会哪些内容,达到哪种程度。

3.P 前测 (Pre-Assessment):解答这个问题——关于这次教学的主题,学生已经知道多少?

4.P 参与式学习活动 (Participatory learning): 这是整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学生尽可能地主动参与其中,利用一系列经过设计的小活动或学习项目以帮助学生达到先前订立的目标。此活动也包含多媒体素材的运用。

5.P 后测 (Post-assessment):正式或非正式地证明学生是否已经确实掌握教学内容, 并由此直接检测原先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

6.S 总结 (Summary/Closure): 在教学的最后阶段, 让学生有机会简短地回顾教学内容,并再次归纳总结。


基本原理描述


01

 BOPPPS  导入 (Bridge-in)

(1)导入的作用

· 吸引学生注意力

· 让学生了解课程主题(这堂课上些什么?)

·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何我需要学它?)

· 让学生知道课程重要性(为什么它重要?)


(2)如何设计导入

课堂导入可以按照“三字诀”——“快、准、狠”——来设计。

“快”是指导入速度要快,不能拖泥带水,10分钟的微格教学导入时长最好控制在1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1.5分钟为宜。

“准”是指导入要紧密关联教学主题和学习目标。

“狠”是指导入要能狠狠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 讲一个与课程主题有关的故事

· 连结学生有过的经验

· 抛出一个与时事结合或与学生平日生活相关的问题作为刺激

· 提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说法,或不寻常的事情

· 把课堂主题和已学过的内容或未来将学到的知识衔接

具体的方法有:


02

 BOPPPS 学习目标 (Objective)

(1)什么是学习目标

· 让学生知道明确的学习方向

· 说明学习者在这课之后应该知道什么(认知)、能做什么(技能),或是有什么样的态度或价值观(情意)

· 让学习者了解老师对他的期待

· 提供老师选择和设计这堂课的内容、教学法、教学活动和后测评估的依据


(2)学习目标设定要求

· 以学习者角度出发,数量不宜过多

· 设定学习目标时需包括:

① Who 谁

② Under what condition 在什么情况下

③ Will do what(performance) 将学到什么

④ How well(criteria) 学得如何

· 使用行动动词(表现型动词),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达成可观察可检测(如下表范例)


03

 BOPPPS 前测 (Pre-Assessment)

(1)前测的目的

· 了解学生的兴趣与能力

· 找出可以成为课堂资源的学生

· 间接获悉是否需要复习先备知识

· 使学生聚焦特定目标,突显课堂重点

· 帮助教师调整课程的深度与节奏,能更贴近特定的学生群体


(2)操作方法


(3)前测的小秘诀

· 前测最好包含开放式的提问, 也就是无法用简单的“是”或“不是”回答的问题。举例来说,“你曾经驾驶过哪种船?”会比“你是否有过航行经验? ”更有效。开放式的提问让学生把他们的生活经历加入到课堂中,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投入。

· 教学前进行的尝试测验,可包含动作技能、专有名词、细节或者公式等等 (例如:“演示正确握住高尔夫球杆方法”“谁知道牛顿第一定律是什么”“写下硫酸的化学式”)。

· 将课堂主题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例如:“你知道什么叫肥胖症?肥胖就一定不健康吗?肥胖有什么危害?”“一听到关节炎,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

· 思维刺激( 例如:“若要设立一间托儿所,有哪些事情你需要考虑?”“如果一间小公司没有管理好它的财务,它可能会出什么问题?”)


(4)强调两点

· 与学习目标相呼应

· 前后测对应更佳


04

 BOPPPS 参与式学习 (Participatory 

learning)

(1)目的

· 提高学生参与度,促使主动学习

· 引发深入思考

· 强化记忆、理解和应用


(2)三种主要参与形式

·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 由老师引导带领的学生们彼此互动

· 老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思考或练习


(3)鼓励主动参与的方法:

· 针对某特定问题或课堂内容所引发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 讲授中停顿片刻, 让学生能反刍一下, 可采用书写和讨论, 设计问题或简短的应用练习 (如解方程式或小题目)

· 学生针对课堂关键问题进行批判性讨论,也许可以通过“个人思考-结伴交流-当众分享 ” (think-pair-share) 的方式。

· 个体或小组的工作活动报告

· 学生共同处理一个问题, 再彼此互评

· 角色扮演个案讨论、情境模拟

· 给出一个思考问题,在后面的活动中再予以解答

具体的方法有:


05

 BOPPPS 后测(Post-Assessment)

(1)后测的目的

· 评估学生学习结果(学生学到了什么?)

· 检测是否达成学习目标(预计的目标是否达到?)


(2)强调:与前测呼应,层次升级尤佳


(3)后测类型及方法


06

 BOPPPS 总结(Summary)

总结可以包含:

· 内容回顾 (教学者与学生再次简短概括重点)

· 小组总结 (让学生们交流彼此小组讨论的过程)

· 反馈 (使用一些反馈设计, 如 “一分钟短文” (one-minute paper)或“疑问点 ”(muddiest-point)

· 表扬成果 (肯定学生的努力与成果)

· 应用 (未来将如何运用这堂课的内容;提出个人的行动规划)

· 延伸思考,课后作业

· 个别意见 (每个学生快速发表一次心得、想法)

具体策略:




总结|BOPPPS六大心法

前(凤头):承前、学习动机

· B:吸引注意、引发兴趣的导入

· O:明确、专一、可评估的学习目标

· P1:了解先备知识与能力的前测

中(猪肚):学习重点

· P2:专业、互动、有趣的参与式教学

尾(豹尾):验收、总结、启后

· P3:检验学习目标完成度的测验

· S:完美收尾、承前启后的总结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国际传播》


课 程 简 介

课程名称:国际传播

授课对象:传播学本科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课程简介:该课程是高等院校传播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通过讲授国际传播的重要理论和概念,研究潜藏在国际传播表象背后的深层规律;通过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分析相关案例,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国与国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是通过国际传播领域相关案例的解读,培养同学们对国际形势的敏感度和辨识能力,帮助同学们更直观的体会西方新闻报道的不客观性,通过BOPPPS模型建立理论结合实际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成为更具有国际视野的传播专业人才。

本课程荣获2020年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负责人:李冰,教学团队成员:张梓轩、王靖雨、凌绮

案例简介:本案例出自《国际传播课程》第3讲。

知识传授来看,该讲主要讨论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个人、城市等国际传播主体作为国际传播的起点,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能力培养来看,该讲主要帮助学生明确应当如何选择合适的国际传播主体完成国际传播任务;

价值塑造来看,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西方媒体报道中的倾向性,对西方新闻媒体所谓的“第四权力”具有判别能力,同时对我国国际传播主体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思 政 元 素


教 学 设 计

总体理念和思路

2018年10月,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以下简称《卓越新闻传播2.0》)明确指出:构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新范式,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培养新时代国际新闻传播“预备队”和“后备军”。因此,“国际传播”已经成为传播学一流专业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本课程将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将课程思政巧妙地融入到课程中去,建设高质量的国际传播课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正确政治立场的复合型国际传播实践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

总体教学设计

采用BOPPPS模型,对教学过程实行模块化分解,具体分为:导入(B,Bridge - in)、学习目标(O,Objective)、前测(P,Pre – 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Post – assessment)及总结(S,Summary)共六个起承转合的部分,通过选择诸如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武汉疫情等相关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 学 实 践


教 学 反 思

教学效果

由于国际传播这一领域极为交叉,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新闻传播等都有着密切的练习,理论来源庞杂;同时国际传播对于学生的外语能力的要求也较高。从传统的国际传播教学模式来看,主要以课堂讲述为主,较难实现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致使其在学习中难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更遑论在其中加入课程思政。本研究采用BOPPPS模式对国际传播教学环节进行全面调整,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视音频资料及充分的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将课程思政元素巧妙地布置在各个阶段,真正实现了“润物细无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于国际传播领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程也于2020年底获评北京交通大学校级思政示范课。

存在的实际困难与问题

(1)国际局势瞬息万变,案例的选取具有较强时效性,对于教师备课强度提出极大挑战;

(2)教师对于国际事务发表自己观点时,必须注意尺度的把握,同时在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中,也要注意学生的发言尺度,进行恰当的引导。

改进思路

(1)建设国际传播案例库;

(2)进一步改进BOPPPS模式,使其更适合本课程教学


end



重点课程推荐





温馨提示

获取往期课件、模板、政策、文章等,可加入文末教师社群。不想错过每日文章推送,那么一定要将“高校教师发展在线”「设为星标」




资料、福利、案例

  全国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往届特等奖设计方案汇总(文档版)

  教改项目的定位、选题与撰写(含40份教改项目申报书)

  “教学创新大赛”20个优秀案例合集  

 教学设计、模板、案例资料课件分享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汇编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汇总分享(案例100+)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资料全汇总

■  案例 50+ :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部分省级)

  浙江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申请材料

■  国家社科基金必备资料包

■  教育类PPT模板200套+

■  获取更多......


视频精选

■  教学能力比赛国赛一等奖课堂实录视频(94个)

■ 全国高校青教赛(第三、四、五、六届)一、二等奖获奖课程实录视频(共149个)

■  500部高含金量纪录片(BBC、历史、科普、艺术、人物、春晚……)

■  视频:黑龙江省“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特等奖(冠军)

■  高校教师教学创新比赛现场视频

■  陕西省课堂教学教学创新视频汇总

■  江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参赛视频汇总

■  视频 | 广东省首届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决赛)

■  武汉大学丨“课程思政说课大赛”7项获奖视频汇总

■  浙江大学 | “课程思政”示范课汇总+说课视频

■  获取更多......


荐    读

■  真正的大学老师,是那些无需打卡和考评,也会不可遏止地要去读书写作和上课的人

■  大学教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生态共生

■  大学如果不以学术来教学,那它就是高中的延续
■  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其全部的人格,而不只是“专业” 

■  本科教育如何跳出“上级热、教师冷”怪圈

■  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 

■  能够上出真正金课的教师,必定是真正的学者  

■  大学老师为何开心不起来

 “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百优榜”

 大学老师真实写照 

■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其路径,讲师-副教授-教授
■  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名单(涵盖109个专业)  
  哪些核心期刊不收费?  
■  一流本科课程申报:“说课”视频全流程设计与实现方案
■  怎样说课——说课的基本步骤  
■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及方法
■  课堂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建议
■  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难点、特点与应对策略
■  叶澜教授:一堂好课的标准
■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与教学设计
■  获取更多......


特别说明:“新高教”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完全同意其观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新高教
原高校教师发展在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