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明确:“三学期”,取消!

百科   2025-01-31 23:13   山西  

近日,青岛大学教务处发布《关于2025年春季学期相关教学工作调整的通知》: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自2025年起暂停设置夏季学期,相关教学活动调整融入春秋两学期。


高校拥有自主调整假期和学期的权利。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在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目前,已有多所高校实施“三学期制”。


“三学期”、“两学期”……学期制调整,究竟为何?



两学期→三学期→四学期

我国高校传统模式的学年,分为两个学期。随着高等教育发展,我国高校开始探索在一学年的春秋季两学期外,增设一个第三学期,形成“三学期制”。


目前,我国实行三学期制的高校较多使用的是“两长一短”模式,即把春秋两季的长学期缩短,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夏季短学期。因时间较短,夏季学期常被大学生们习惯性称作“小学期”



实际上,“三学期制”引进自国外。曾任复旦大学副校长的孙莱祥表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三学期制。很多国外大学在暑期都不敢安排来华的交流学习活动,因为在这个时候,中国的大学都放假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校实行三学期制是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的需要。”


1985年,时任原上海工业大学(现上海大学)校长的钱伟长,在我国率先引进实施“三学期制”,希望通过学期制改革促使教学内容得到精简,并锻炼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彼时的“三学期制”不仅在上海工大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在全国高校中也是最先推行的。


2002年9月,北京大学开始实行三学期制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也陆续制定实施方案。从2016年9月开始中国政法大学新增夏季学期;2018年6月,武汉大学正式宣布将于2019年正式实施“三学期制”;最近实施三学期制的是2023年开始的华侨大学


对于较早实施“三学期制”的武汉大学而言,实行三学期制后,学生一般可以在6月底结束春季学期,顺利地与海外(境外)大学的学期安排衔接,出国出境交流学习的时间安排更为合理。暑期“小学期”也可邀请国外学者来校,开设国际化课程。

    

浙江大学在2004年9月提出要尝试“四学期制”,即一个学年分春夏秋冬四个学期。学生在每个学期开始前都可以选课,选课机会增多;学期缩短后,将迫使学生从学期一开始就进入紧张学习状态,经过8-10周左右的学习后直接进入考试。按照该校2024-2025学年校历来看,春夏秋冬四个学期划分如下:


  


新变化,放弃“小学期”?

随着对教育核心需求的转变,中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全面转向内涵式发展,其中学期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发展,则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刻变革的缩影之一。但在国内众多高校纷纷转向三学期制的大潮下,也有高校恢复原状,重新实施两学期制。


在2020年7月印发《广西大学“三学期制” 实施方案(试行)》的广西大学,在2023年7月宣布取消“三学期制”,恢复“两学期制”。按照“秋季学期20周+寒假+春季学期20周+暑假”的方式设置学期,即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总教学周约40周,其中秋季学期约20周;春季学期约20周。


截图自广西大学官微

作为广东高校学期制度改革“先行者”的中山大学2009年开始的“三学期”制度在实行了六年多后,在2015年宣布取消,改回原有的两学期制度。校方表示,“三学期制”的实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新的时期,学校在结合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工作要求和总结“三学期制”实践基础上,对学期制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将“三学期制”改成“两学期制”。


某种程度而言,高校向两学期制的回归表明,近年来的高校学期制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


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的调查研究论文显示,部分高校为完成既定教学任务,通过压缩课间休息时间、增加周末的排课等措施,“强塞”课时量。从“两学期”向“三学期”转变,教学生活节奏变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一些网络调查则显示,三学期制下,学生们仍以“挣学分”为主要目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提升效果并不理想;学校师生对三学期制也有一定争议。有学生认为暑假上课是额外任务,并且会与个人暑期规划冲突;小学期课程安排不紧凑;一些小学期课程与学期内课程知识密度差距不大,没有集中性的收获感。


截图自小红书关于“三学期制”讨论区

时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陈晓阳认为,三学期制是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来安排的。国外也有许多高校采取三学期制,它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践安排。但华农暂无实施三学期制的想法,广东夏天时间长、天气炎热,两学期制的暑假假期比较长,可以让师生舒心过暑假。


而在国外,剑桥大学采用的学期制分为三学期制和两学期制两种。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Nicola Clayton认为,三学期制的特点是每个学期比较短,压力就会比较大,对学生的时间管理就要求非常高,而两学期制有更多自由时间,更适合自由的研究。


无论是“三学期”,还是“两学期”,学期制调整的关键不在于追赶“潮流”,也不在于简单切割学年的形式,而在于真正响应师生需求。针对不同课程的内在逻辑来把握教学周期,改进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科目的需要,最大程度地整合教学资源,实现学生和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获益的最大化,这才是学期制调整的最根本目的。



end



重点课程推荐





温馨提示

获取往期课件、模板、政策、文章等,可加入文末教师社群。不想错过每日文章推送,那么一定要将“高校教师发展在线”「设为星标」




资料、福利、案例

  全国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往届特等奖设计方案汇总(文档版)

  教改项目的定位、选题与撰写(含40份教改项目申报书)

  “教学创新大赛”20个优秀案例合集  

 教学设计、模板、案例资料课件分享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汇编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汇总分享(案例100+)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资料全汇总

■  案例 50+ :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部分省级)

  浙江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申请材料

■  国家社科基金必备资料包

■  教育类PPT模板200套+

■  获取更多......


视频精选

■  教学能力比赛国赛一等奖课堂实录视频(94个)

■ 全国高校青教赛(第三、四、五、六届)一、二等奖获奖课程实录视频(共149个)

■  500部高含金量纪录片(BBC、历史、科普、艺术、人物、春晚……)

■  视频:黑龙江省“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特等奖(冠军)

■  高校教师教学创新比赛现场视频

■  陕西省课堂教学教学创新视频汇总

■  江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参赛视频汇总

■  视频 | 广东省首届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决赛)

■  武汉大学丨“课程思政说课大赛”7项获奖视频汇总

■  浙江大学 | “课程思政”示范课汇总+说课视频

■  获取更多......


荐    读

■  真正的大学老师,是那些无需打卡和考评,也会不可遏止地要去读书写作和上课的人

■  大学教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生态共生

■  大学如果不以学术来教学,那它就是高中的延续
■  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其全部的人格,而不只是“专业” 

■  本科教育如何跳出“上级热、教师冷”怪圈

■  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 

■  能够上出真正金课的教师,必定是真正的学者  

■  大学老师为何开心不起来

 “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百优榜”

 大学老师真实写照 

■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其路径,讲师-副教授-教授
■  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名单(涵盖109个专业)  
  哪些核心期刊不收费?  
■  一流本科课程申报:“说课”视频全流程设计与实现方案
■  怎样说课——说课的基本步骤  
■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及方法
■  课堂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建议
■  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难点、特点与应对策略
■  叶澜教授:一堂好课的标准
■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与教学设计
■  获取更多......


特别说明:“新高教”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完全同意其观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新高教
原高校教师发展在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