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马理论考研交流QQ2群:648470027
里面还有齐全的资料哦~
B站搜索小马大研,解锁全系列公开课,备考规划、择校秘诀、知识干货一网打尽!
美国大选进行地如火如荼,虽然最终结果还未出炉,但大家都注意到:来自硅谷的科技精英与美国底层的普通工人阶级,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竟然不约而同地成为了特朗普的支持者。
对此,你或许会猜想,他们之间必定存在某种共同诉求。然而,稍作分析却不难发现,这种简单假设因两者间巨大的社会差异和利益鸿沟而显得难以成立。唯一的合理解释是:特朗普以某种独特的方式同时俘获了这两个群体的信任,精准地触及并回应了他们各自深切的利益关切。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曾剖析了波拿巴如何成功发动政变并废除1848年宪法,使第二共和国宣告终结。其关键在于:波拿巴并不代表任何特定阶级的利益,反而是这种超脱的立场,使他成为了所有阶级幻想与期望的承载者,左右逢源。
换言之,波拿巴or特朗普之所以崛起或占据一定力量,正是因为其没有被任何特定群体利益所束缚,从而能以超然姿态,整合并回应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多样化诉求,并利用社会分裂、矛盾来巩固自身权力。
其实,在几年前特朗普首次当选为美国总统时,就有不少文章对此进行解读,都戏谑地称之为:《唐纳德·特朗普的雾月十八日》。今天这篇文章,是小编结合课上老师所讲,课下同学交流、其他相关资讯,以及个人思考所形成的一篇推送,供参考。
还是两个目的。第一,为大家紧张的复习生活增添一点乐子,看点有趣的东西;第二,提供备考资讯及干货,毕竟,北大马院等高校之前就考过中美贸易战等内容,诸如此次美国大选的事件,但凡给个材料,让考生分析一下,也是极有可能且合理的。
社会分裂与阶级幻象的深化
将《雾月十八日》一文中法国社会的历史镜鉴映照回当下的美国,不难发现,这际上揭示了美国社会分裂与极化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即不同阶层、种族、地域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
首先是经济不平等加剧:贫富差距的扩大使得底层工人阶级对现状感到不满,而特朗普则以其反传统的姿态和“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吸引了这部分选民的支持。其次是文化冲突升级:种族、宗教、性别等文化议题的激烈讨论加剧了社会分裂,特朗普通过煽动民族主义、排外情绪等,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特定选民群体中的支持。
(图为特朗普在摇摆州拉票,化身麦当劳员工)
再次是阶级幻象的投射:特朗普成为了超越阶级界限的幻象承载者,不同背景的选民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希望看到的形象——中下层工人视他为工人领袖,福音派教徒将他看作是天选之人,就连硅谷的科技精英也把一些期望投射在了他的身上。
政治体制与代表性危机的双重困境
此外,马克思在《雾月十八日》一文中还揭示了代议制民主机制的内在缺陷,也即所谓的“政治代表”们,不仅偏离,甚至还违背了选民利益。
在通俗理解中,代议制民主的运行机制是:各社会群体选出自己的政治代表,他们作为特定社会群体的利益传声筒,参与政治决策。代议制民主之所以是“民主”,是基于这样一种预设:政治代表在参与政治时,是依照其代表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行事的。
实际上,代议制民主机制选举出的政治代表,并不是其代表的选民群体控制的木偶,而是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个体。他们自身的政治利益,必然或多或少地偏离其理论上应该代表的选民群体的利益。例如马克思就指出,尽管资产阶级共和派通过代议制民主掌握了法国的一切权力,但他们却实行了敌视无产阶级、打击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政策。
这一观点在当下美国大选中同样适用
美国的两党制和政治体制在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传统政党在代表选民利益方面存在局限性,导致选民对现存政治体制的不信任感增加。同时,随着社会分裂加剧,传统政党难以有效整合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所以,特朗普的崛起则反映了选民对于现有政治体制和政党代表性危机的深刻不满,他通过直接诉诸于选民情绪和政治幻想,打破了传统政治框架的束缚。
独特政治策略与民众情绪的共鸣
当然,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的政治策略与波拿巴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体现在他们反传统、反体制的姿态以及情绪动员与政治幻象的构建上。
特朗普以其特立独行的个性、直截了当的言辞和激进的政策主张,公然挑战了长久以来的政治规则和秩序,这种非常规的政治手段与路易·波拿巴的政治策略不谋而合。
同时,特朗普还擅长运用社交媒体等现代传播工具,直接触动选民的情绪,通过煽动民族主义、高举“美国优先”旗帜,高呼“让美国再次伟大”等口号,构建了一种跨越阶级、种族、地域界限的政治幻象,极大激发了选民对他的认同和归属感。
其实应看到,在美国动荡分裂的背景下,有时候,或许真的只有不局限于特定立场、敢于挑战传统框架的人物,才可能跨越重重隔阂,整合并代表更广泛阶层的利益诉求。特朗普的支持基础之广泛,恰恰反映了美国社会在深层次上的分裂与不安,以及人们对于传统政治框架的不满与渴望变革的心态。
结 语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开篇借黑格尔之言指出:“‘一切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似乎都出现两次。’他忘了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
此言意在揭示历史进程中的讽刺与荒诞。若特朗普真能再度入主白宫,这无疑将是对现代政治讽刺性重演的一次生动注解。他的再次登台,或许不再是单纯政治权力的更迭,而是演变成了一场关于民主制度韧性、民众理性与情感操控之间较量的闹剧。
他的回归,可能伴随更多的政策极端化、言论争议及社会分裂加剧,将原本应严肃对待的政治决策过程,拖入一个充满戏剧性、甚至荒谬的漩涡中。这一“笑剧”般的重演,不仅考验美国政治体制的自我修复能力,也拷问全球观众对于政治闹剧的容忍底线。
结果即将揭晓,我们拭目以待!
25进阶班报名
25一对一报名
26早鸟计划
26公益答疑社群